人民網
人民網>>寧夏頻道>>寧夏要聞

寧夏明確開學防疫要求  若確認感染則延遲返校

2023年02月03日09:22 | 來源:寧夏日報
小字號

全區中小學春季開學日益臨近,今年開學有哪些防疫要求?

記者2月2日從自治區教育廳獲悉,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第三篇“重點機構”中的《學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寧夏明確校園疫情防控具體要求。

今年,各級各類沒有疫情的學校,開展正常的線下教學活動。疫情流行高峰期間,中小學校、幼兒園採取嚴格的封閉管理,高校可實施分區管理。疫情解除后,高校、職業院校、中小學校要及時恢復正常教育教學秩序,幼兒園要及時恢復開園。學校組織工作力量加強師生日常健康監測,提醒督促師生,出現發熱、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狀時,不帶病到校工作或學習。

開學返校前一周,學生居家每日開展測量體溫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相關臨床症狀觀察等健康自測,出現發熱、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狀要檢測抗原或核酸,如檢測結果確認感染病毒,須如實報告學校,延遲返校。師生返校后連續7天開展健康監測,盡量減少聚集性活動。師生入校時測量體溫,發現發熱等症狀師生及時採取留觀等相應措施。

學校在校舍入口、樓梯入口、電梯入口等位置擺放公用消毒用品,師生員工進出時可自行做好衛生消毒。加強食品和飲用水安全管理,食堂餐桌安裝隔板,學生錯峰就餐,有條件的設立單向流動通道。加大圖書館桌椅間距,合理分配空間,保持安全距離。有條件的地方和學校可通過適當減小班額、加大桌椅間距等方式,保持安全距離。

細化校內感染者分級診療辦法:中型病例轉診至亞定點醫院﹔以肺炎為主要表現的重型、危重型病例和需要進行血液透析的病例,在定點醫院集中治療﹔以基礎疾病為主的重型、危重型病例,轉診至有救治能力的三級醫院。學校協同對口醫院開展多場景、實操性轉診救治應急轉運演練,及時發現解決堵點和漏洞,提高轉運效率,確保一旦出現重型和危重型病例,迅速激活綠色通道應急救助體系,快速精准響應,做到“點對點”“人對人”流暢對接。學校在保護好隱私的前提下摸清學生疫苗接種、感染病毒、患有基礎疾病和身體健康有特殊需要的師生底數,建檔立卡,跟進服務,並建立兜底幫扶機制,會同社區開展師生重點人群健康調查,開展健康管理。

各級各類學校按照人口總數的15%至20%動態儲備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對症治療藥物,包括退燒、止咳、止瀉等藥品。根據師生在校學習期間加強自身健康狀況監測需要,儲備充足的抗原檢測試劑。根據師生日常防護需要,儲備足夠的口罩、消毒用品、安全測溫設備等常用防疫物資,並確保有2周以上的儲備量。

針對不同表現形式的突出心理問題,各級教育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要為學生提供針對性強、常態化、多形式的心理健康指導和援助,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導,及時化解學生恐慌、焦慮等負面情緒。強化心理重症和危機識別與干預,及時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學校加強對感染師生康復期的健康指導,引導師生做好康復期健康管理。不組織或要求康復期的師生參加劇烈運動。

根據實際需要和當地條件,中小學校和幼兒園開展師生篩檢、輪檢、抽檢等適宜的抗原或核酸檢測,師生出入校門不再提供核酸証明,其他外來人員進入校園須提供核酸或抗原陰性証明。中小學校以班級為單位,出現感染者后,學校在第一時間向所在縣(區)級教育行政部門作出報告,由教育行政部門會同衛生健康、疾控等部門提出並實施防控措施。當感染者佔比較大時,可以班級或年級為單位停止線下上課、實施線上教學。幼兒園和家長共同做好幼兒的健康監測,確保健康的前提下送園。一旦出現感染者,應及時採取臨時關停措施。中小學校和幼兒園設置師生健康觀察室,為有發熱等症狀師生提供臨時留觀,並指導家長安全接護學生和幼兒回家。中小學校和幼兒園加強衛生室(保健室)建設,配齊專業人員,強化從業人員專業培訓,配備必要的醫療設施設備和藥品,承擔防疫知識普及、學生患病應急處置等職責。發揮校醫院(衛生室、保健室)的學校健康管理中心作用。中小學校、幼兒園加強師生健康監測,落實晨午檢制度、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因病缺勤缺課追蹤登記制度等,建立學生健康信息電子台賬,提高疾病監測預警信息化水平。(記者 高 菲)

(責編:閻夢婕、寬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