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寧夏頻道>>人民日報看寧夏

在古詩詞中尋回詩心(金台隨筆)

禹麗敏
2022年07月19日08:4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古人詩句,穿越千年,經浩瀚歷史長河直抵人心,喚醒我們的文化基因,滋養著我們的精神世界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不久前,一位大學校長在畢業典禮上領誦古詩詞,勉勵學生們永葆清澈之心,相關短視頻在網絡上被廣泛轉發,引起熱議。意蘊深永的詞章,真切動人的場景,讓人們再次感受到古詩詞的恆久魅力。

從畢業季以詩詞寄托臨別深情,到在社交平台上用詩詞分享生活意趣,如今,古詩詞在網絡空間裡的出現頻率越來越高。中國古典詩詞研究專家葉嘉瑩等紛紛在社交平台上開設詩詞“課堂”,吸引眾多詩詞愛好者“打卡”學習﹔浙江杭州的語文老師王楊軍在課堂上拿出專門的時間帶領學生進行詩文賞析,其中一些片段被拍成短視頻發到網上,吸引了大量粉絲﹔不少視頻創作者自發朗誦、講解詩詞,甚至將詩詞改編為動畫等形式。前不久,某短視頻平台發布的報告顯示:過去1年,古詩詞相關視頻累計播放量178億,同比增長168%﹔相關電商平台古詩詞類書籍銷量同比增長588%……一首首經過時間洗禮的經典詩詞,借助互聯網煥發新的生機,喚醒人們的詩心,為日常生活注入浪漫的詩意。

“這可不是一般的紅豆,這是王維詩裡的紅豆。”動畫片《中國唱詩班》中的這一片段,在短視頻平台備受歡迎,衍生了大量的短視頻作品。這不僅讓“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的詩句再度撥動人們的心弦,也從一個側面折射出古詩詞在互聯網上“走紅”的重要原因:古詩詞的篇幅通常比較短,契合短視頻的時長需求,也滿足了今天很多人碎片化的閱讀習慣。互聯網上多元化的表現形式,視頻、聲音、文字的融合,也賦予古詩詞更豐富的展現空間,有助於更形象地傳達詩意。為《游子吟》《早發白帝城》等配上有趣的手勢舞,用動漫的形式講解《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以古朴典雅的吟唱還原《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的詞曲意境……如今,從音樂、舞蹈到戲曲、書法創作,圍繞古詩詞進行“二次創作”的短視頻形式多樣,各具特色。這樣的“出圈”,讓古詩詞擁有了更廣泛的受眾,也讓古詩詞之美通過互聯網泛起更大的漣漪。

葉嘉瑩先生面對鏡頭,漫談“為什麼讀唐詩”時坦言,小時候對詩中描繪的景象、情感還不能完全懂,但長大后隨著經歷增加,頓然覺悟。的確,與其說古詩詞“出圈”了,不如說是古人的詩詞,讓今時之人在忙碌的當下獲得了溫暖心靈的力量。我們的人生際遇、喜怒哀樂,在古人的詩句中得以安放。有時候,只是簡單的一句淺唱低吟,就能喚起我們與古人強烈的情感共鳴。“白晝談詩夜講詞,諸生與我共成痴。”今天,通過短視頻平台讀詩、賞詩,體現了古詩詞傳播形式的創新,折射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綿延賡續。古人詩句,穿越千年,經浩瀚歷史長河直抵人心,喚醒我們的文化基因,滋養著我們的精神世界。常讀常新的文化內涵,真切動人的情感體驗,讓古詩詞經久不衰,感染和滋養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

今天,互聯網平台讓詩詞以更豐富的畫面和聲音,觸動了更多受眾的文化感官。我們點贊古詩詞的“出圈”,也期待更多人循此深入古詩詞的世界,重拾經典閱讀,從典籍中汲取智慧,不斷培厚我們的精神土層、豐富我們的文化圖景。

《 人民日報 》( 2022年07月19日   第 05 版)

(責編:周航、寬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