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原:鄉村治理畫出“同心圓”
田拐村春景。
走進4月的海原縣史店鄉田拐村,村子內外、田間地頭、山上林間一派忙碌景象。
“村裡正在施工的是村道硬化項目。”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楊彥俊介紹,群眾在種植草莓和蔬菜,后山萬畝紅梅杏剛修剪完,這幾天正在澆水。山頂在進行鄉村文化旅游提升改造項目。建一個觀景平台、瞭望塔和停車場,鋪了地磚做了綠化。
“我們從觀景平台到瞭望塔之間,順著山勢修了一條長長的木棧道,5月底竣工。今年夏天,游人可以沿著木棧道在萬畝杏林裡漫游,零距離感受田拐村原生態的美。”楊彥俊說。
田拐村凝聚合力一心謀發展的可喜局面,得益於該村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鄉村治理新模式的高效運轉。
田拐村結合“一村一年一事”行動,從改變村容村貌入手,創建全縣環境整治示范村。對全村公益性崗位和保潔員實行網格化管理,打造潔淨美麗的鄉村人居環境。以德治揚正氣,大力推行抵制高價彩禮、勤儉節約、厚養薄葬等移風易俗新風尚,文明鄉風日漸形成。
打造“黨群服務+文明實踐”綜合體,創新建立“345”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模式,確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近年來,田拐村先后被評為自治區和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
海原縣通過抓班子、配強村級帶頭人,抓產業、做強村集體經濟等“四抓四強”措施,筑牢鄉村治理“主心骨”和鄉村振興戰斗堡壘。
近日,賈塘鄉黃坪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田興林帶著鄉親們忙著種植青貯和套種黃豆。
“跟著田書記干,日子越過越紅火。”村民馬明岐曾經長期與貧困為伴,近幾年在田興林籌建的合作社帶動下,借助其技術、價格優勢從事種植業,年收入達到8萬元以上。通過積極構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系,黃坪村變成該縣出名的平安村、示范村、先進村。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海原縣構建“131”鄉村治理模式,即強化黨的領導,推進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建好數字化平台“一朵雲”,不斷加強鄉村治理體系建設,以鄉村善治助推鄉村振興。選樹農村致富帶頭人1025名、黨組織帶頭人296人、村級后備力量397人。741名村“兩委”班子成員平均年齡由換屆前的49歲降到41歲,大專以上學歷村干部158名,比例由9.5%提高到21.3%。
該縣廣泛推動村民代表會議制度、四議兩公開、村級重大公共事務聽証會、協調會、評議會等各項基層治理制度落到實處,不斷提升群眾滿意度。投資21964萬元完成美麗宜居鄉村建設中亟需辦理的民生實事,建成美麗宜居村庄23個。落實“一村一法律顧問”制度,全縣培育“法律明白人”3.23萬人。全縣共有各級人民調解組織184個,專兼職人民調解員1004人,化解各類矛盾糾紛3600起。命名表彰了54名道德模范、移風易俗模范戶、文明家庭等。全縣159個村、社區設立民生代辦點,代辦48項服務事項。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村集體經濟的村佔100%,全縣村集體經濟收入破億元。
草木蔓發,春山可望。隨著基層治理效果的逐步顯現,與春天一同鋪開的,是海原縣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記者 王文革 文/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