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泾源民间故事培训班开班

6月11日,2025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宁夏泾源民间故事培训班在固原市泾源县开班。此次培训为期30天,来自宁夏的40名民间故事传承人、民间文学艺术创作人员及相关领域从业者参加了此次培训。
此次培训精心设计课程体系,丰富培训内容,采取理论知识、技能培训、交流互动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理论知识讲授方面,邀请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苑利等国内民间文学领域专家学者,深入讲解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发展脉络、分类研究等,让学员们对民间故事有更系统、更深入的认识。在实践技能培训环节,带领学员深入传承基地、红色教育基地进行现场教学,通过丰富多元的民间故事讲述技巧训练,指导学员提升故事讲述专业能力和素养。此外,培训班还特别设置了民间故事与现代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课程,邀请新闻传播方向专家及腾讯等数字化品牌专业人员,探讨将民间故事转化为影视、动漫、游戏等多种文化产品的形式和路径,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民间故事不仅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更是传承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希望通过此次培训,学员们能够深入学习民间故事的采集、整理、讲述技巧以及传承与创新方法,将宁夏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更好地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培训期间,还将组织学员深入田野村落、社区开展实地考察和交流活动,亲身体验民间故事在当地的传承现状,并与当地的民间故事讲述人进行面对面交流学习,汲取丰富的创作素材和讲述经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同时,还将通过开展交流研讨、民间故事讲述比赛的方式,让学员之间进行深入的互动交流和作品展示,分享在民间故事传承与创作方面的心得和体会,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培训学员们纷纷表示:“此次培训内容生动全面,形式丰富多样,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是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们将全身心投入到培训当中,提升自身民间故事讲述和传承方面的能力,为保护和传承宁夏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青连丝路-丝绸之路国际青年影像交流计划”宁夏创作营在银川启动
- 人民网银川6月12日电(周航)6月12日,“青连丝路-丝绸之路国际青年影像交流计划”宁夏创作营在银川启动。来自近30个国家的专业导师、高校学者、青年创作者、媒体记者,将在宁夏开展为期一周的影像创作交流、培训和联合拍摄实践。…
- 强烈建议,去一次银川!
- 提到银川 你脑海中浮现的是什么? “俯凭驼铃临河套 遥带银川挹贺兰” 明代人刘敏宽 这样描述河套平原水光潋滟的景色 这座被贺兰山环抱 黄河水滋养的“凤凰城” 一半是西北的雄浑豪迈 一半是诗意的塞上江南 塞上湖城 也许你没有听说过贺兰山 但你一定知道岳飞的词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在地理课本里 横亘于银川西部的贺兰山 南北绵延200余公里 这座“天然水塔” 是我国河流外流区 与内流区的分水岭 也是季风气候 和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它与阴山、祁连山 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一同构成了我国的 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而在宁夏 本地人会亲切地称其为“父亲山” 贺兰山就像父亲的胸膛一样 拦截了西伯利亚冷风 与腾格里沙漠的东侵 盛夏6月 在贺兰山风景区高处俯瞰 宁夏平原风光尽收眼底 “贺兰山下果园成 塞北江南旧有名” 在此刻有了具象的注解 如果说贺兰山分割了大地的冷暖 那汩汩不息的黄河 则给银川留下了众多的湖泊湿地 银川也因此被称为“塞上湖城” 每年春天的银川 都会上演这样的“水之交响” 一条条以朝代命名的引黄灌渠 相继开闸放水 秦渠、汉渠、唐徕渠…… 成就了“塞上江南”的富庶和美名 古渠流润贯史今 千秋一脉延福祉 初到银川 漫步在阅海湖畔 人们总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这哪里是想象中的大西北? 湖光潋滟、芦苇荡漾 鱼翔浅底、百鸟鸣翠 微风徐来,恍惚间竟似置身江南 傍晚时分 携亲带友、三五成群 静坐在览山公园的阶梯剧场 览湖光山色 赏落日晚霞 与舞台乐队激情合唱 (最佳观赏位在剧场最高处石阶) 是银川赠予你的人生时刻 神秘往事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 贺兰山东麓的岩画遗址公园 20多处岩画遗存 内容丰富多样 有动物、人物、狩猎场景等 在山间行走 窥见远古先民的生活场景 最有名的岩画当属太阳神 面部呈圆形 双环双眼炯炯有神 是贺兰山岩画中 位置最高、尺寸最大的人面像 坐落于贺兰山东麓中段的西夏陵 是20世纪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之一 这座神秘而庄重的帝王陵寝 承载着西夏王朝的兴衰荣辱 陵区发掘出土的石雕力士志文支座是国宝级文物。 文献记载 西夏境内不仅有党项族 还生活着汉、吐蕃、回鹘、契丹等 多个民族 陵园呈“凸”字形 由阙台、碑亭、月城、陵城等组成 陵台为八角形夯土塔(高约20米) 六号陵出土的鸱吻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古代琉璃鸱吻构件之一。…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