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宁夏频道>>宁夏要闻

她们在创业路上迎风绽放

2025年04月02日08:46 | 来源:宁夏日报
小字号

  她们,用坚韧和执着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创业故事;她们,尽管各自的生活和创业环境不相同,但都在挑战中绽放,用双手和智慧点亮梦想。

  从困境中崛起的养殖女强人

  3月31日,天刚放亮,吴忠市利通区扁担沟镇黄沙窝村的养殖户马小梅像往日一样又开始忙碌起来。

  牛舍里,马小梅逐一查看着每头牛的健康状况,还不时清理牛槽,为它们添上新鲜的草料。混杂着秸秆的窸窣声,一头埋头吃草的小牛抬头看了看马小梅,向她示好,她摸了摸小牛湿润的鼻头,喃喃地念叨着,“多吃点,好长膘。”

  “这搁以前,想都不敢想。”马小梅轻轻摸了一把额头的汗水,想起20多年前和丈夫的对话。

  那时,两头牛拴在院子里的简易棚圈里,马小梅和丈夫心里忐忑不安:“娃们一天天长大了,花钱地方多,这日子咋过呢?”丈夫皱着眉头说:“咱把庄稼种好,再打打零工,想办法再多养几头牛。”

  一年又一年,马小梅和丈夫勤勤恳恳。马小梅心里一直有个盘算,“一定要把日子过到人前,每分钱都要精打细算。”攒足了钱后,马小梅又买进一头牛,精心饲养。接下来,牛再生牛。日复一日,几年下来,马小梅家里的牛从两头变成了十几头。

  直到有一天,马小梅听到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听村干部说有个创业贷款政策,我去问问看咱们能享受到吗?”马小梅跟丈夫商量后,跑到村里咨询。“你能贷5万元,政府贴息。”得到村干部的准确答复后,马小梅高兴极了。但申请材料递交后等待的那段日子,对马小梅来说格外漫长。“马姐,批了!”直到电话那头传来村干部的报喜声,马小梅所有的焦虑都化作了满心的欢喜。

  自此,马小梅和丈夫更有了动力,他们扩大养殖规模,不断改进养殖技术,不敢有丝毫懈怠。

  “现在我家掌柜的带着两个儿子一起养牛,市场行情好了,一年能挣个十几万元。”马小梅站在自家宽敞的牛舍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如今,她的养殖场牛存栏达40余头。

  今年,马小梅又申请了2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计划引进更先进的养殖设备,进一步提升养殖效益。“我相信,只要脚踏实地肯努力,日子一定会过得更红火。”马小梅说。

  用美食书写人生的奋斗者

  杨秋兰是个小商户,她有一辆移动餐车。

  站在餐车里,她熟练而专注地操作着各种厨具,锅里的油嗞嗞作响,一个个炸串香气四溢。餐车前,总有一些老顾客带着朋友来给杨秋兰捧场。

  “还是你炸的串串好吃!”老顾客们经常一边吃着刚出锅的炸串,一边赞不绝口。这个时候,杨秋兰边忙着手中的活儿,边笑着回应:“谢谢夸奖!希望你们多来。”

  说起杨秋兰的创业,实属不易。她是一名残疾人,也曾是一名就业困难人员。去年,因对美食的热爱,她萌生了摆摊卖小吃的想法。

  小摊就摆在她家附近,虽然流动餐车的面积不大,但每一处都倾注了她的心血。

  今年1月,石嘴山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主动找到杨秋兰,告诉她可以享受一次性创业补贴的政策。“创业满1年之后,您可以一次性领取1万元的创业补贴。”工作人员给杨秋兰详细解释了政策。 杨秋兰听后,眼睛里闪过惊喜:“真的吗?还有这好事,这对我来说太重要了!”她带着工作人员实地查看了摊位的经营情况。经过确认,她的小吃摊完全符合创业补贴的申领条件。

  “这1万元对我来说不仅仅是补贴,更是一份鼓励,让我更有信心把流动餐车上的生意越做越好。”杨秋兰激动地说。

  2月中旬,杨秋兰顺利领到了1万元的创业补贴。她计划用这笔钱购置新的设备,提升小吃店的品质和效率。“我相信,只要努力,我的小吃店生意一定会越来越好。”她满怀期待地说。

  无论是马小梅,还是杨秋兰,她们都是宁夏众多创业者奋斗的缩影,也是政府给予创业者各项政策支持和鼓励的生动写照。(记者 马照刚)

(责编:穆国虎、宽容)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