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4个摊位年入2亿元,怀远夜市靠什么

“滋啦、滋啦……”2月24日,在银川市西夏区怀远夜市,一家不足10平方米的酥小蒙牛肉饼店内,店铺负责人李国元抄起铁铲翻动金黄的饼胚,油星在灯光下炸开细碎的光。
“2006年,怀远夜市周边都是卖零食的小车车,哪有现在这么好的生意。”李国元回忆道。当年他从西安学艺归来,在怀远市场拐角处开了一家牛肉饼店,面积五六平方米,雇了2名店员,用两三口电饼铛,生意冷冷清清。
随后,当地政府对怀远市场进行改造,升级为怀远夜市,经顾客口口相传,李国元经营的小店逐渐有了名气。夜幕降临,牛肉饼店前排起了长队,食客们翘首以盼,只为尝这一口美味。
“员工20多人,调馅料的、揉面团的,一天能卖2000多个饼子,一年营业额300万元。”李国元笑呵呵地说。去年生意火爆,同行都涨价,李国元反而加大品控投入,定价始终坚守4.5元。正是这份坚持,让小店登上《天天向上》和央视,成为游客打卡必选项。
在怀远夜市,有人用17年守住一方灶台,有人把烤蛋做成千万生意……2024年,怀远夜市入驻的474家商户,携手将营业额推向2亿元,成为宁夏夜经济的“顶流”。
“要微辣?好嘞。”走进夜市,丁铁民烤蛋店主丁磊手持铁钎的动作快得带出残影,他麻利地刷上秘制酱料,铁板瞬间腾起雾气。2004年,丁磊的父亲丁铁民带着祖传手艺扎根怀远夜市,一天只卖出去几串。
丁磊继承父亲衣钵,以标准化供应链支撑加盟扩张。如今,他拥有4家直营店、72家加盟店,日供4万串烤蛋酱料,年营业额超千万元。
“每一平方米都要精打细算。”怀远夜市相关负责人周军道出管理精髓。随着游客占比从之前以本地为主转向外地,夜市通过淘汰重复业态、引入网红品牌、提升平效,将有限空间转化为高效收益。夜市里,既有经营20多年的烧烤摊,也有外销全国的网红辣条店,更孕育出年营业额超千万元的加盟品牌。
近两年,怀远夜市突破“逛吃”的单一标签,深化“文旅+夜市”融合模式,通过非遗展演、艺术快闪等活动,将这里打造成为展示宁夏历史、产业与活力的“立体橱窗”。
与此同时,在夜市北侧打造怀远红酒街,集装箱市集、文化墙绘、城市书屋与葡萄酒品鉴中心联动,形成“回字形”沉浸式消费区;与夜市隔街相望的南华时光街以“复古漫步街区”为新定位,用超级玛丽墙绘、紫霞仙子IP唤醒城市记忆,推动老旧餐饮区向文旅综合体转型。
“我们要让世界通过怀远夜市读懂宁夏。”西夏区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系列举措,让怀远夜市的生态圈不断向外延展。(记者 张 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