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宁夏自然资源工作交出高质量发展答卷

耕地数量、质量持续提升,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用地快保尽保,在全国率先编制完成生态资源调查报告,城镇住宅“办证难”历史遗留问题首次实现滚动清零……2月5日,宁夏自然资源工作会议召开,总结2024年自然资源工作,分析研判面临形势,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
2024年以来,宁夏自然资源系统紧紧围绕履行“两统一”职责,聚焦实现全年目标真抓实干,聚力打好“百日攻坚战”善作善成,呈上了一份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答卷。
在2024年,宁夏自然资源系统紧紧围绕全区高质量发展大局凝智聚力,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效率落实,发展根基夯实有力。精心履责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坚决落实党政同责,严格耕地保护责任制考核。2024年累计实施41个补充耕地项目,储备补充耕地指标18.8万亩,耕地数量、质量实现持续提升;精耕细作推进避险搬迁,全力推进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高质量完成2024年度任务。同时,实施13个地质灾害防治国债项目,监测预警设备覆盖率从18.9%升至39.2%,位居全国之首,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牢了坚固防线;精抓快干打好“几字弯”攻坚战,积极争取22.9亿元专项资金,全面开展营造林、草原生态修复和荒漠化治理工作,累计治理面积达344万亩,“几字弯”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生态屏障更加稳固;精打细算摸清资源家底,高质量梳理土地、矿产、水等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深入挖掘煤炭、煤层气等资源开发潜力,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精准确定全区适宜发展光伏、风电的“沙戈荒”及林地草地用地空间,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打好基础。
在2024年,宁夏自然资源系统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自然资源领域成果丰硕。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全面构建,在全国率先修订《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条例》,城镇开发边界内详细规划覆盖率达59%,全区1594个村庄规划完成入库,为城乡融合发展、乡村全面振兴拓展空间。
土地要素保障质效凸显,高效保障建设用地374批次4.47万亩,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用地快保尽保,审批效率再提高10%。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闲置土地盘活利用任务,完成率为261%。
确权登记难题分类破解,化解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2.5万宗,实现近10年来沉积难题化解“破冰”。创新政策、容缺办理,累计化解城镇住宅“办证难”历史遗留问题23.3万户,惠及70多万群众,城镇住宅“办证难”历史遗留问题首次实现滚动清零。
生态资源本底调查全国首创,高质量完成“一河三山”生态区域,以及森林、草原、湿地、农田、城市等生态资源状况调查,建立生态资源本底数据库,在全国率先编制完成生态资源调查报告,靶向识别生态破损问题,分区分类评估生态修复成效,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整体保护、系统修复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生态修复形成典型经验,印发实施《自治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区市县三级规划体系基本建立。“三山”生态保护修复完成投资57.22亿元,治理修复面积2980平方公里。六盘山“山水”工程、中卫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实施进度全国领先,贺兰山镇北堡废弃矿坑生态修复利用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成效显著,宁夏贺兰、平罗、盐池、中宁4个县试点工作圆满收官,入市交易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32宗1374亩,成交金额8416万元,贺兰县雄英村、盐池县北塘新村试点经验入选国家示范案例。
实景三维宁夏建设全国领先,率先实现实景三维全域覆盖,连续两年获国家测绘工程金奖,“实景三维数据赋能光伏新能源产业发展”等2个项目入选国家创新应用典型案例。
防沙治沙经验世界瞩目,在全国率先开展“藤灌草”生态修复试点,“林光互补”“草光互补”推动荒漠化治理与新能源开发,特色产业融合发展蹚出新路,首次在联合国有关会议上,推介宁夏荒漠化防治技术和经验。
2024年,宁夏自然资源系统敢于创新,勇于攻坚,多项工作和指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能源资源供给能力大幅提升,煤炭产量突破1亿吨,煤层气探采一体开发利用取得历史性突破;土地供应机制更加灵活,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比例超40%,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率达5.4%;土地市场交易活跃规范,一、二级市场交易土地1481宗、9.7万亩,成交额达63.8亿元。
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宣传教育中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