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宁夏频道>>宁夏要闻

长在田埂上的“调解团”

2025年02月02日09:10 | 来源:宁夏日报
小字号

  隆德县几乎村村都有“调解团”,调解村民之间的各种矛盾纠纷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隆德县联财镇恒光村村民汪子君(化名)遭遇了一件闹心事。把大部分财产分给两个儿子后,没想到大儿子生意失败后又遭遇婚变,再婚后的他提出要再分走一半父亲的二层楼房。“房子割你一半,我们咋住?”汪子君眉头锁成个“川”字。

  因为这事,父子俩红了脸,兄弟俩吵过架,一家子往日的和睦消失了。

  看到这种情况,亲朋好友纷纷来相劝,想要把两代人的心往一块儿拉,可都铩羽而归。

  背着手走到村委会,公告栏张贴的10个二维码让汪子君眼里有了光。

  “没错,我家的事,就他能调解。”拿起手机扫了一个,“跳”出一名调解员的微信信息。

  联财镇地处宁夏和甘肃两省(区)三县交界处,人员管理难度较大、矛盾多。去年,隆德县公安局以创建“枫桥派出所”为契机,组建村级调解团,致力群众矛盾不出村。联财镇将村里的“五老乡贤”、派出所所长、司法所所长、警务室民警、村党支部书记、企业代表等10人组成调解团,并公开微信二维码,让遇到纠纷的群众可扫码“点单”选择调解员。

  被汪子君“点将”的调解员是王安明,在村里具有一定的威信。

  仅2个小时,王安明就解开了两代人的疙瘩,并让他们在村干部、民警和司法所的见证下,签了调解协议书。后续回访得知,汪子君大儿子在县城做起了蔬菜生意,二儿子则在外地工作,兄弟俩的生活逐渐步入正轨,家庭氛围也恢复了往日的和谐,汪子君紧锁的眉头也舒展开来。

  近日,隆德县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民警迈开“铁脚板”,走进千万家,把村党支部书记、村第一书记、司法人员等人组成“调解团”,把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和老军人等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组建成调解专家团库,群策群力调解各类矛盾。

  在隆德县杨河乡穆沟村,杨某家屋后有不足1米的宅基地。看着这点地荒着可惜,杨某便种点玉米,可犁地时又多占了邻居家一尺地。恰巧下雨,这块地被邻居家院子排出的雨水冲了,一下“点燃”了两家的矛盾。

  为了调解纠纷,杨河乡派出所所长姚小宁解决了排水问题还帮忙修了水窖。可土地纠纷却不是姚小宁的专长。

  姚小宁打开本村的“专家团库”,把两户人家的矛盾和专家们一分享,不一会儿,穆沟村一组村民马银祥称认识矛盾双方,愿从外地返回协助调解。

  “我们两家人的这点小事情,怎么把你也‘惊动’了。”看到马银祥驱车百公里从外地赶来调解,双方都表示愿意退让。

  在隆德县奠安乡,由村党支部书记、村第一书记、警务专干及民辅警组成了一支“书记调解团”专门化解村里的矛盾。2024年,奠安乡共计发生47起矛盾纠纷,在“书记调解团”的努力下,全部得到妥善化解,实现了矛盾纠纷“清零”的目标。

  去年,隆德县公安局走访群众3.1万户,矛盾风险化解率99%。同时,整合警力,在人口密集区、警情复杂多发区和民生案件高发区,开展24小时不间断治安巡逻防控,在辖区13个乡镇建立98个管理站和劝导站。(记者 乔素华 师 越)

(责编:梁宏鑫、宽容)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