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阳打开林下经济新空间
依山傍水的彭阳县城,架构起绿廊贯穿的发展空间格局。
山间梯田美不胜收。
白阳镇南山村发展露营经济吸引周边游客。
荒山披绿,梯田成景。
年轻的养蜂人周小娟。
曹龙盘活闲置资源,发展林下养殖业。
当地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
站在彭阳县金鸡坪梯田公园的观景台上,层层梯田,如大地“指纹”。
彭阳县曾是宁夏南部生态脆弱的典型区域。建县以来,当地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植树造林、推地平田、治理水土流失,荒山秃岭披上绿装,万亩梯田成了名片,也成为资源。
生态建设成效显著,但传统经营模式却制约了林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如何盘活资源,放大生态优势,延长产业链条?彭阳县做了一系列尝试。
2019年,彭阳县开展集体林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2021年起,彭阳县被确定为宁夏山林权改革重点县,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价值实现路径。当地打出一套林上林下经济“组合拳”:林上种植红梅杏,林下种植中草药,后续林蜂林禽、延链生态旅游及林产品加工,蹚出一条生态经济产业富民新路子。
在父亲周万仓的影响下,周小娟已经成了十里八乡有名的“蜂四代”。在她家的养殖场里有300多箱蜜蜂,她告诉记者:“家里养蜂很多年了,随着彭阳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我们现在再也不用像爷爷那一辈人养蜂的时候,需要到处寻找蜜源地了。”
养好蜜蜂,蜜源是关键。2021年,彭阳县实施山林权改革,周万仓抓住机会,依托县内数十万亩的红梅杏、山楂等林木,找到了长期稳定的蜜源。如今,周万仓的蜂梦圆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年均产蜜1200公斤左右,年收入50余万元,带动周边王洼镇数十个村、百余村民养蜂增收致富。
秋冬交替时节,彭阳县迎来中药材收获季。
“桃核市场价每吨5100多元,杏核市场价每吨6000多元,我们一年可收购加工桃核、杏核2000多吨,年产值超1300万元。”宁夏天成扶农中药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广智说。2018年,从事连锁药店生意的张广智在跑市场过程中,发现山桃、山杏的商机。2018年至2022年,天成扶农中药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700多万元,在彭阳县建成桃杏核去壳取仁加工生产线,每天可加工桃核、杏核40吨。
为塑强中药材产业,彭阳县发挥企业引领作用,强化精深加工能力,不断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该县以宁夏天成扶农中药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为龙头,注册中药材企业、合作社29家,形成“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彭阳县已形成中药材合作组织26家,引领产业发展。
彭阳县白阳镇南山村,村民经济收入以种植、养殖和务工为主。“离城近,对我们村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村民进城务工方便,但山上种着山桃树、山杏树,却成了沉睡的资源。”南山村党支部书记高荣说。
去年9月,这座“沉睡的大山”被彭阳县振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看中,他们从村民手中流转了400亩山林地,计划打造“七鸡战场”旅游品牌基地。今年8月以来,100栋“鸡别墅”的入驻,让南山村的林下经济有了新面貌。“现在2000只鸡住进了‘鸡别墅’,10万只鸡还能在山林间‘溜达’,基地距县城1公里多的路程,我们还拓展了‘周边游’项目,通过发展露营经济,建户外拓展、科普基地等,吸引了周边很多游客,自开业以来,每到周末都有很多游客预约。”该公司负责人曹龙说。
打开林下经济新空间,彭阳县如今已实现年发展林下养鸡40余万只、养蜂1万余箱,累计种植林下中药材26.5万亩。通过招商引资等途径,年收购加工山桃山杏核、果脯、中药材,实现产值近2亿元。同时,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建成“五大梯田公园”,举办一系列特色生态旅游活动,每年吸引游客20余万人次。(记者 李 涛 马 楠 王 洋 李昊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