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农业农村厅:精耕细作“人才田” 持续激活乡村振兴“动力源”
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深入实施自治区“人才强区”战略,扎实开展“才聚宁夏1134行动”,将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精耕细作,强化举措,创新机制,多措并举赋能乡村人才高质量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宁夏农业农村厅建立健全农业农村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分年度研究制定全区农业人才工作要点等,提出农业农村人才工作的任务和要求。修定农业系列职称评审标准,坚决破除唯论文、唯学历、唯职称、唯奖项职称评价倾向,切实增强职称评审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下放职称评审权限,农业系列副高级及以下职称评审权限均下放到市、县级农业农村部门,鼓励地方结合实际开展职称评审。印发《关于开展全区农业农村人才盘点工作的实施方案》,摸清农业“六特”产业现有人才和科研平台资源,掌握“三个清单”(人才资源清单、科研平台团队清单、优势龙头企业清单),建立“两个目录”(急需紧缺专业目录、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联合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开展区外引才活动,累计提供招聘岗位43个,入职高层次人才12人。2024年招聘6名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博士)。
同时,印发《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系统专业技术人才梯次培养实施方案》,采取因“才”施教、分层培育的方法,统筹用好各年龄段、各专业领域人才,重点实施政治领航、导师帮带、项目引领、培训强能“四项工程”,着力培养造就一支结构合理、梯次接续、充满活力的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支持专业技术人员申报各类科技项目、课题、主持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自治区级科技研究和科研攻关及重大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每年安排20名左右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部门、乡镇等挂职锻炼或驻村帮扶。依托“三农大讲堂”等载体,每季度举办1-2期具有实践性和岗位适配性的专修课。探索“订单式”培养模式,每年选派300名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外出培训考察、学习进修深造。探索与基层一线“土专家”“田秀才”建立联系机制,开展“结对共建”“结对帮带”,帮助基层专业技术人员提高业务水平。强化全程“优管”。建立健全培养考核制度,围绕任务完成、业绩贡献、成果转化等方面定期对青年拔尖人才、托举人才开展中期、期满考核,将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培训情况与考核结果作为专业职称资格评审的重要内容,持续筑牢“三农”高质量发展人才根基。力争到2025年底培养乡村工匠500名。
此外,深化“科技支宁”东西部合作,围绕特色农业、乡村治理、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开展深度合作,积极与国内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平台,先后与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签订科技合作协议,成立国家农业环境银川观测实验站,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福建农林大学联合建成宁夏反刍动物分子细胞育种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全区现有14个院士工作站、5个国家级农业示范区、120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统筹利用现有政策、资金、项目、平台,加大对农业农村高技能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支持。全面落实人才的引进、培育、使用、评价、激励等政策规定,对评为塞上英才的专家,每个给予50万元的以奖代补资金;对评为托举人才、拔尖人才的,每个给予3万—30万元不同程度的奖励;对高素质农民取得高级职称的给予一次性补贴6000元,取得中级职称的3000元,初级由各市给予一定奖励。持续重培养。实施导师帮带工程,举办农业行业高层次人才国情区情研修班,组织实施农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知识更新工程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持续开展宁夏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培育。截至目前,全区有“塞上英才”8人,“塞上农业专家”5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5人,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77人,自治区青年拔尖人才203人,青年科技托举人才208人,全国“十佳农民”2人,“神农青年英才”1人,自治区高层次人才157人,自治区人才小高地13个,柔性引进专家48名。
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