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500余人同上“行走的思政课”
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代表在六盘山下集合,整装待发。
徒步队伍进入莲花沟。
徒步队伍行进在山水之间。
徒步队伍抵达山顶。
历时5个多小时,行进17公里,徒步队伍到达红军长征青石嘴战斗纪念碑。
行进在山间的徒步队伍。
10月7日,“重走长征路 翻越六盘山”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暨“行走的思政课”徒步实践活动在固原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1500多人齐聚六盘山下,追寻红色足迹,同上一堂“行走的思政课”。
秋日的六盘山莲花沟,宜人的景色与热烈的氛围交织成一幅动人的画卷。红旗在秋风中猎猎作响,红歌旋律激荡人心,参与者们步伐坚定有力。连绵起伏的大山被五彩斑斓的树叶点缀,静静地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清澈的溪水潺潺流过沟壑,清脆悦耳,为徒步实践活动增添了几许生机与活力。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在快板《七律·长征》鼓舞声中,徒步的队伍犹如一条蜿蜒的长龙,沿着红军曾经走过的足迹,自觉地排成一列,勇敢地攀登着崎岖而陡峭的山路。尽管脚下的碎石、砂砾和泥土让人难以站稳,但这并不能阻止他们坚定向前的步伐。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年轻的学生们以饱满的热情齐声朗诵《清平乐·六盘山》,嘹亮的嗓音在群山之间回荡,激励着每一位队员。
1935年10月7日,中央红军翻越长征最后一座高山——六盘山,19日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宣告了中央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从此中国革命一路走向胜利。红军翻越六盘山时,发生过著名的青石嘴战斗,留下了光辉词章《清平乐·六盘山》,孕育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革命精神,在红军长征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固原留下宝贵的红色资源。
徒步实践活动从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启程,沿着山路穿越风景如画的莲花沟,一路攀登,最终到达开城镇红军长征青石嘴战斗纪念碑。全程17公里的征途,历时5个多小时。“89年后的今天,我们沿着伟人的足迹,聆听历史的深沉回响,接受精神的洗礼,心中充满了激动与自豪。”陕西省延安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胡建满富有激情地说。
这次徒步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身体上的远足,更是一次心灵的旅程,让每一位参与者在行走中感悟历史,汲取力量。“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固原市居民王宁霞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珍视与感激,她期望能多举办类似“重走长征路”活动,让更多人有机会参与其中,亲身体验,从而学会珍惜和感恩。
在仅容一人通过的崎岖山路上,仰望着沿山而建的红军墓碑,大家心中涌起无限敬意。“参加行走的思政课,不单是一次身体上的旅程,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来自西南民族大学的学生杨灿说,生逢盛世中华何其有幸,当铭记这段历史,弘扬长征精神,把个人小我融入国家大我,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固原市历史厚重,是历代交通要塞和军事要地,更是一片承载红色历史的沃土,红军长征、西征在固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红色印迹,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万里长征史诗,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勇前行。“以‘行走的思政课’方式重温那段无与伦比的伟大征途,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激情。”来自银川的参与者马毓在崎岖的山路上徒步,她心中不断想起红军长征时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固原市始终坚持读好历史这本最好的教科书,从中国革命历史中汲取营养,通过挖掘并利用红色资源铸魂育人功能,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红色研学等实践活动,让革命文物“开口说话”、浸润人心,不断提升“大思政课”的感染力,进一步号召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铭记革命历史、感悟初心使命、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坚定信心、攻坚克难、担当作为,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记者 剡文鑫)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