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宁夏频道>>宁夏要闻

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荒漠嵌翡翠 旱海升明珠

2024年09月04日09:21 | 来源:宁夏日报
小字号

俯瞰罗山。

雨后罗山,愈显苍翠。

新庄集管理站副站长闫旭文仔细检查消防设备。站里的消防设备每天一检,守护森林防火生命线。

通过森林草原防火视频预警监测系统,值班的护林员可实时监测辖区内动态。

生态环境日益改善,罗山脚下成为人们休闲畅游的好去处。

巡山路上,繁花似锦。

沿盘山路而上,“阅读”罗山之美。

8月25日,沿着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盘山路一路行进,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草木气息。山峦被薄雾笼罩,仿佛置身一幅水墨画中。

近年来,罗山自然保护区紧紧围绕“一河三山”生态保护修复总体布局,以深化林长制为抓手,通过实施禁牧封育、天然林保护、沟道植被恢复、荒漠草原改良等国家和自治区重点生态工程,大力建设智慧化监管网络、持续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建设、有效提升科研监测水平,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向好,森林覆盖率达24.71%。

三代护林人,见证青山之变

在8月清晨的雾气里,山峰向阳处成片的植被显得格外青绿,仿佛是铺就在大地上的一块巨大绒毯。“向阳处多以低矮的灌木为主,你看,这里是贝加尔针茅,那一簇是华北驼绒藜。”罗山管理局新庄集管理站护林员郑罗红说。他边走边向我们介绍眼前的植物种类,每一句都透露出对这里深深的热爱。

今年,是郑罗红从事护林工作的第30年。在新庄集管理站,他负责植被调查、病虫害监测等工作。

“我祖父是1950年前后上山的,那时这里还叫‘罗山林场’,他们骑马巡山,条件很艰苦。”郑罗红说,祖父作为罗山的第一代护林人,与当时仅有的另外2名护林员一起,奔波在红城水苗圃和新集庄的罗山坡上。1960年,郑罗红的父亲也加入了护林队伍,先后在洪沟滩和大口子承担绿化任务。当时,交通条件有限,父亲每天需要徒步30公里,早出晚归,风尘仆仆39载。如今,郑罗红也成为一名护林人,三代人接力守护同一座山。

“在父辈工作的时代,罗山远没有现在这么美。”在山野间漫步,郑罗红感叹罗山的蜕变。罗山有宁夏中部干旱带上唯一的天然水源涵养林,总面积33710公顷。保护区内集中连片的天然青海云杉、各类针阔混交林、天然灌木、高山草甸、典型草原、荒漠草原交替分布,共同构成了较为稳定的生态系统。

人防加技防,守护自然之美

好汉峰是罗山的最高峰,海拔2624.5米。在穿越层层青海云杉后,记者一行抵达好汉峰护林点的防火视频塔下。风起时,云杉便开始了舞蹈,防火视频塔在广阔的山林之中屹立,一静一动间,就像是大自然在低语。

“有了防火视频塔,我们就可以实时查看好汉峰的情况。”新庄集管理站副站长闫旭文介绍,防火视频监控塔通过无线传输,可将视频画面传输至所属护林点和管理站。

森林草原防火视频监控预警系统可以协助监测火情,也能有效对保护区内人类活动情况、野生动物活动情况进行监测,提高保护区的资源管护能力。新集庄管理站现已建成防火视频监控塔8处、道路监测卡口3处、管理站监控中心1处、护林点监控室6处,初步形成了管理站、护林点、手持巡检终端三级监控体系。

“视频监控有效监测半径为5公里,能够实现360度、24小时不间断巡航监测。”闫旭文介绍,系统采用热成像报警原理,一旦监测到异常温度,会立即停止巡航并锁定火源,并同时通过语音播报的方式向值班员发出警告,为管理站和护林点人员提供火情处理判断依据。

保护区人类活动监管和火源管控是护林工作的第一道关口,新集庄管理站在辖区主要路口布设了3处道路卡口,对途经保护区沿线的车辆进行抓拍,记录进出时间和车辆信息,将管理站的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从传统的“人防”向“人防”和“技防”相结合的方式转变,也使管理站防火管理工作向事前预防转型,有力推动了辖区资源管理现代化能力建设。

在几代人的努力下,人防与技防相结合,不断织密管护力度,守护“荒漠翡翠”。截至目前,罗山记录有野生维管植物518种、野生脊椎动物229种,其中,鹅喉羚、豹猫、蒙古扁桃等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种类、种群数量和分布范围明显增加。林草植被多样丰富,野生动物自在栖息,让罗山成为了一座绿色“宝山”。(记者 马雨馨 马 楠 李宏亮)

(责编:阎梦婕、宽容)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