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宁夏频道>>宁夏要闻

“乡村阅读推广人”马保福:阅读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旅程

2024年06月24日09:09 | 来源:宁夏日报
小字号

马保福教学《小马过河》。

学生在图书馆阅读。

学生们在表演课本剧《红楼春趣》。

校园里正在阅读的学生。

近日,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在云南昆明召开,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嘉宾,共同就全民阅读话题进行交流探讨。大会发布了在全国遴选出的50位“乡村阅读推广人”,其中就有灵武市狼皮子梁学校校长马保福。

马保福在近4年的时间里,用1200多天进行阅读积累,深深地影响了周边数千名师生,如今,他又将阅读从“习惯养成”的1.0时代推送至“推广”的2.0时代。在马保福看来,阅读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旅程。

阅读行动“燃”起来

5月28日22时30分,灵武市狼皮子梁学校校长马保福更新了微信朋友圈:

【目标】10年2000本书

【打卡】1297天20240528

【书目211本】《AI经济》

他的微信好友都清楚这些数字的含义,翻译成一句话就是:2024年5月28日是马保福坚持阅读的第1297天,他读的书是《AI经济》,这是他阅读的第211本书。阅读目标是10年读完2000本书。

同一天,该校副校长查自祥也更新了朋友圈:

【目标】3年100本书

【打卡】20240528

【天数】第1113天

【书目85本】《额尔古纳河右岸》

这样每天细致地记录阅读情况的,不仅仅有学校的教师,还有这里的学生。

九年级一班的苏娟同学最近在读艾菲的著作《女水手日记》,她坚持阅读800多天了,《女水手日记》是她读的第29本书。苏娟在阅读笔记上详细记录了喜欢的句段、阅读的感受,“这一段使用了大量的航海术语和描写手法,让我感受到大海的气息,还有那些细致的心理描写,我感受了陶雪洛内心的挣扎和成长。”

狼皮子梁学校的这场阅读行动还有一个美好的名字:燃梦·阅读。

这个行动的起点要从2019年马保福成为该校校长说起。

狼皮子梁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校生有666人,98%都来自移民家庭,很多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着20多年乡村教育经历的马保福非常清楚阅读对乡村教育的重要性。他说:“学生只要有良好的读书习惯,成绩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

如何让学生们养成阅读习惯,是他思考最多的问题。

他认为阅读行动要从自己做起。2020年10月,自治区教育厅组织了一场乡村骨干校长培训活动,华东师范大学李冲锋老师讲了一堂课,然后在学员读书群里发读书心得。马保福受到了启发,便开始在读书群里分享一些阅读体会。为了逼自己把阅读坚持下去,他决定每天在微信朋友圈发布阅读动态,其目的一是提升阅读写作效果,二是带动教师学生阅读。

马保福说,2020年12月29日,他在朋友圈发布第一条阅读动态,推荐大家阅读《苏霍姆林斯基全集》。“《苏霍姆林斯基全集》有很多关于阅读的内容,谈到教师必须阅读。这也坚定了我推广阅读的决心。”

在马保福的带动下,狼皮子梁学校的阅读行动开始“燃”起来。2021年2月,学校开始在八年级试点推广“燃梦·阅读”行动,如今三年级以上的学生人手一本阅读记录册。

总结狼皮子梁学校阅读行动的成功经验,有几件事颇具代表性:

和老师交流时,马保福第一个问题就是问对方最近在读什么书。他认为教师必须坚持读书,“著名学者钱理群先生有言,教育就是爱读书的校长和爱读书的老师,带领着学生一起读书,就这么简单。在我们学校,我管它叫‘头雁带鸿雁领学群雁齐飞’。”

新学期的开学典礼上,对“阅读明星”进行表彰奖励,学生们身披红色绶带走上荣誉台,邀请家长到校,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孩子因为阅读受到表扬,奖品就是学生心仪的书籍。

“阅读是一项科学严谨的事情,不是随便拿来看一看就行,一本书如果版本很多,学生阅读时就会遇到问题,阅读体验也不一样。”为了让学生人手一本一模一样的好书,学校选定了包括88本书的必读书目,为了保证这些书的品质,马保福会逐一进行阅读,从插图、文字到印刷质量进行把关,并通过学校购买调拨、学生自购、社会捐赠等方式配齐这些书,真正实现了师生同读一本书。

一路阅读一路书香。

3年来,全校累计阅读书目已超5500本。

“要用美好的事物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而美好的东西往往存在于寓言、童话和经典名著中。”马保福这样总结践行阅读行动的初心。

从默默读到大声读

如果说之前推广阅读是为了让全校师生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那么现在马保福实施的,则是通过推广好方法让大家“善读书”。他认为这是狼皮子梁学校阅读行动的2.0时代。

比如,让声音赋予文字生命。

“丫头们听见放风筝,巴不得一声儿,七手八脚,都忙着拿出来:有美人儿的,也有沙雁儿的……”近日,学校礼堂里传来悦耳动听的童音,这是五年级的几名学生在表演课本剧。一篇《红楼春趣》将同学们的学习和阅读方式从课桌前推向舞台。几位同学在演绎舞台剧时,你读旁白、我扮黛玉、他演宝玉,抑扬顿挫,深情投入,大家仿佛被带入阳光明媚、风景正好的大观园。

班主任张莉老师微笑地看着学生们的表演,她平时很注重学生的阅读训练。她说,语文学习重在阅读知识积累和提升,如何演绎好课本中的名著片段,是吸引学生将文学名著读深读透的关键:“为了能上台表演,同学们都铆足了劲,大家不知把这篇课本熟读了多少遍,目前上台彩排的这些同学,有的甚至能够将课文背诵下来。”

“课本剧是我们在‘阅读2.0’时代推广阅读的形式之一。”马保福说。他认为语文学习中听、说、读、写放在首位的是“听”,“如果大家在读一篇文章时能够放声阅读,这样的记忆效果可能更深刻一些,也能体会到更深的情感。”

再如,文字输出让美激荡起听者心里的涟漪。

2024年第一个学期开始,马保福提倡同学、老师将平时和阅读相关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将精彩的内容写成故事分享给大家听,他给这个行动起了一个名字——讲好身边的故事。他认为,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大家的观察能力,更可以提升写作能力。“阅读好比呼吸,既然能汲取书中的知识,就应该将获取的能量合理地释放出来,这样才能达到阅读真正的目的。”

一个人阅读,可以带动很多人去听,即便那个人不识字,但是他能听见、能听懂。“阅读是有魔法的,那一刻,就是它释放魔法的时刻。”马保福说。

此外,新阅读方式让人眼前一亮。马保福最近注意到九年级学生刘佳妮,在交谈中,刘佳妮的创新阅读方式给他“上了一课”。

刘佳妮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与书籍成为了朋友。每天坚持阅读的她,这学期开学尝试给自己“加码”。最近正在阅读《泰戈尔诗选》的中英文对照版本,遇到不会的单词,她就用平板电脑查阅,感受文学魅力的同时,还提高了英语水平。她说:“阅读的意义在于让你身临其境,让你成为作者的大脑、思想,甚至成为他的手。阅读中英文对照版本,能让读者用外语朗读时,更好地融入作者的情绪,体会其创作时的意境。”

“阅读,让我们畅游在文字间,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与内心修养。分享,则是阅读的升华,将自身的理解和观点分享于他人,共同探讨文字中的情绪与价值,收获感动与共鸣。但是分享,讲究方式方法,需要我们去探索。”马保福认为阅读行动的“自我进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让阅读离田埂更近一些

每天下午4时许,学生们结束了一天的学习,背上书包在操场上等校车。离校前的这半个多小时是他们最惬意的时光,操场上“开锅”似地热闹起来。有的在篮球架下跳跃,有的围着乒乓球桌欢呼,有的则绕着操场长跑,还有的三三两两围坐在一起或画画或读书。

九年级学生杨婷手捧历史课本,大声朗读着课本内容,想把知识点刻进脑海。初夏的风,吹起她的发丝,也吹动着她对知识的渴望。距离中考越来越近,老师们都很看好这个文静的学生。

说起杨婷的巨大变化,老师们都看在眼里。如果说知识改变命运,那么杨婷就是一个很好的诠释,她通过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定位。

八年级时,杨婷成绩一直处于班级中下水平,再加上青春期的叛逆情绪,一度到了无法跟上学习进度的边缘。尽管那段时间思想是漂浮的,可杨婷却依然坚持每天阅读。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成了她的指明灯:“保尔·柯察金对革命有着坚定的信念,尽管被疾病和残疾困扰,但是他永不言败,这种精神打动了我。我这样一个正常人,没有生活的重担,有啥理由不好好学习呢?”杨婷说出了自己心里话,也正是源于这样的激励,杨婷的成绩进步非常快。

“阅读教育具有‘相对延迟性’。阅读或许并不能立刻知会其中的意思,但以后的某天,突然想起阅读的内容,并对其有了更深刻的感悟,阅读的魔法时刻也就到来了,教育也才完成了闭环。”马保福说。

银川市教育局四级调研员王文国曾在灵武市郝家桥镇做过几年的乡村振兴指导员,一次偶然的调研活动,让他被狼皮子梁学校浓厚的阅读氛围深深地感染,王文国认为,在农村推广阅读十分必要。在驻村过程中,他看到一些村民精神生活匮乏,靠刷手机短视频、打麻将等活动打发时间,令人痛惜不已。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在新时代全民阅读的浪潮中,农民群体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角色。在乡村推广儿童、青少年阅读活动,一方面是办好家门口教育的需要,为乡村振兴储备人才;一方面将阅读的乐趣与大自然的宁静、美丽相结合,把‘爱阅读、读好书、善读书’写在美丽风景和田埂上,写在农村广袤的大地上。”王文国说。(记者 倪会智 黄 英/文 见习记者 王 强/图)

(责编:阎梦婕、宽容)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