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宁夏频道>>灵武

灵武市:全力答好高质量发展中的人才“考卷”

2023年11月01日15:40 |
小字号

近年来,灵武市聚焦“四大人才工程”建设,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在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中,采取政治引领、招引结合、产才融合等方式,下大气力全方位招引、培养、用好人才,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用人才聚集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成果,来回答高质量发展中的人才“考卷”。

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格局,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已成为全市广泛共识。顶层设计有高度。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等重要会议定期研究人才议题,定期组织召开人才座谈会,与各类人才共话发展。将人才工作纳入全市目标绩效考核,赋予高分动真格,压实责任看成效。创新编制管理机制,将急需紧缺人才纳入编制预算管理,让编制随着人才走,为人才引入保驾护航。牵头抓总有力度。建立县处级领导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充分发挥“头雁”作用,26名县处级领导带头联系人才,与52名专家骨干交朋友、听建议、谋未来,各部门和乡镇负责人积极包联产业人才和后备力量,38名人才专员入企问需、结对服务,做到人才工作“一揽子”部署、“一盘棋”统筹、“一体化”推进。推动落实有精度。创造性开展人才工作,设立人才发展服务中心,组建专业队伍为人才提供“保姆式”“一站式”服务。为人才量身定制文旅卡,让人才365天随时畅游“唐韵古城、奇秀灵武”。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主动出击,以实实在在的举措与天津工业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9所高校“攀亲结缘”建立合作关系。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把人才工作紧紧嵌入奶产业、再生资源、现代纺织、高端种植等产业发展中,高层次、高水平的人才储备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创新政策开门迎才。着力构建“1+3+N”人才发展战略体系,研究制定《灵武市才俊兴灵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激励办法(试行)》等保障政策,在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为各类优秀人才提供全程化服务,用真诚服务赢得支持信赖。积极探索“候鸟式”聘任、“离岸式”研发、“巡回式”服务等创新模式,柔性引进来宁院士、专家教授90余名,进一步拓展丰富了灵武高质量发展的“智库外脑”。围绕产业全面聚才。着眼奶产业、高端种植等特色优势产业,打好“政策招引+项目助力+资金支持”组合拳, 引进42个人才团队311名急需紧缺人才。80余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博研究生潜心钻研,在全区率先培育出206头胚胎牛和4头高产克隆奶牛,填补了宁夏奶产业良种繁育空白。依托“灵武长枣产业研究院”,吸纳人才专家11名,研究推广设施长枣根域限制栽培等技术,将灵武长枣上市期提前6个月,带动亩均增收1万余元。同时,做好“以企引才”文章,依托华信达健康科技公司加强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借助富杨食品公司推动与江南大学合作,引进果蔬加工利用研究团队7人,在枸杞原浆、枣汁等特色农产品生产研发上取得4项国家专利,特色产业人才聚合磁场效应得到充分释放。引导归乡反哺纳才。大力实施“引凤归巢”行动,建立全区首个专家咨询委员会,中国地质大学周风山教授等45名知名专家学者重返家乡、回报桑梓,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志愿、马玉山等优秀人才应邀到灵传经送宝。开展“才俊兴灵”行动和牵手计划,建立在外灵武籍人才信息库,收录在外公职人员、创新创业人才等3000余名,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290余名“灵州才俊”返乡创业就业、投身乡村振兴。夏能生物科技公司李建军、同心农业综合开发公司汪威返乡创业,聚焦高端农产品、优质牧草种植等领域,培育了“莎妃蜜瓜”等一批优质农产品品牌。

坚持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持续推进人才培育“六项行动”,注重文化引领、素养培育,全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重点实施校园教育。充分发挥灵武职中培育高技能人才摇篮作用,紧跟产业发展需求科学设置课程,创新开设畜牧兽医、现代纺织等特色专业,积极搭建“产教融合”平台,促进职业学校和企业联盟、与行业联合、同园区联姻,全面推行学徒制、订单制农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85个,960名学生一线工学交替,培养专技工人100余名,产业发展人才活水充分涌动。着力开展企业孵育。创新“以赛识才”制度,依托奶产业、现代纺织产业等高技能人才竞赛,2400余名一线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大展其才。探索建立“政府出钱、企业育才、企业用人”人才储备机制,以培养高技能人才和技能大师为重点,做好专业技术“传帮带”。宁羴源牛羊肉公司纪成军探索“互联网+滩羊”营销模式,培育电商主播150余人,2022年销售额达到1.77亿元。“土专家”王合忠带头打造“沙坝头西瓜”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带领200余名村民实现了由“泥腿子”到“田秀才”的身份转变。深入开展社会培育。持续推进导师帮带机制,创新“农学交替、弹性学制、送教下乡”办学模式,重点围绕种植、养殖等产业发展需求,打造石坝村“党员先锋农场”、移民“电商直播间”等实用技术培训基地22个,培育高素质农民2599人,22名“土专家”“田秀才”喜获银川市高素质农民职称,占全银川市获评职称总人数的三分之一,长枣专家杨金国被国家林草局聘为第三批林草乡土专家。

持续“抢滩布阵”全力打造待遇适当、保障有力的生活环境,让各类人才来得放心、留得安心、干得舒心。创新创业有支持。“不拼金钱拼环境、拼感情、拼服务”,在激励扶持和联系服务人才方面下功夫。出台具有本地特色的人才政策,最高给予人才500万元担保贷款支持创新创业。项目化开展人才工作,在重点产业及重点领域累计申报实施人才项目80余个,投入资金近千万元,人才服务与政策出台的“迭代升级”真正让人才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展现作为有平台。集中优势重点支持建设一批特色科研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组建灵武沙产业研究院、中国西部奶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加速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目前建设科技创新平台35个,成功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国家科技中小企业71家,自治区科技中小企业73家。居住生活有保障。推出“才聚灵州 智创未来”人才服务月系列专题,先后举办高层次人才沙龙,人才项目评选、青年人才联谊,人才政策宣讲、人才研学畅游等活动,为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30余名优秀博士、硕士研究生在灵开展实践活动搭建平台,提供暖心服务。建立“共有产权房+人才公寓+购房补贴”全方位住房保障体系,优先解决高层次人才、青年人才居住需求,投资200万元打造精装人才公寓,先后安置近百余名专家人才入住,为人才提供“温暖港湾”。安居乐业的环境,让各类人才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干事创业中,在灵武安心发展。

灵武市将让更多“千里马”在灵州大地竞相奔腾,用真心真情的暖心服务换取人才全心全意的干事奉献,让人才“留身”更“留心”。

(来源:灵武市委宣传部)

(责编:阎梦婕、宽容)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