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香菇有大“蘑”力

“前两天刚出了一茬,卖了7000多元,最近我们忙着养棒,15天的养菌期决定下一茬香菇的品质。”5月31日,在石嘴山市惠农区庙台乡静安村的菌菇大棚里,该村党支部书记刘建华边看菌棒生长情况边向记者介绍。村民们在旁边忙着给菌棒翻堆,清理菌棒上残留的菇柄,棚顶的喷洒器不时转动,为大棚保持湿度。
2021年,静安村争取项目资金建设了6座菌菇大棚。去年联合盛和恒业(宁夏)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打造“巨菌草—菌菇棒—香菇”循环产业,村集体实现经营收入42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增至18752元。今年,6座新大棚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将实现菌菇四季种植。“现在菌菇种植成了村里的致富产业,年龄大的人在家门口就能打工,一个月能赚3600元。”村民马配兰说。
燕子墩乡海燕村投资1825万元建成温室大棚81座,去年由村民试种,今年开始全面运营。大棚内一个个菌棒在铁架上排列有序,棒上的“窟窿”展示着上一茬的丰硕成果。“今年第一茬出菇2500多公斤,卖了2万多元,根本不愁卖。”该村党支部书记马守芳说。
在村民姚如宝承租的大棚里,他和妻子正拿着塑料筐采摘香菇。姚如宝是村里第一批种菇人,去年大棚建好后,村里动员在新疆务工的他返乡种菇。“当时觉得菌菇产业行情好,就回来承包了4个大棚。”种植第一年,姚如宝只收回了成本,但他坦言不担心今年的营收,“有了去年的种植经验,今年只会更好。”他笑着说。一旁的妻子补充道:“现在两个人都在家种香菇,既能赚钱,还方便照顾家里,比在外面强。”
从庙台乡静安村到燕子墩乡海燕村,再到红果子镇下营子村,惠农区菌菇产业从无到有,拓宽了村集体发展渠道,经济效益逐年增长。如今,香菇产业成为该区带动村民增收的特色产业,小小香菇正释放出大“蘑”力,跑出发展“加速度”。(见习记者 张适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宁夏出台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办法
- 人民网银川6月2日电 (记者 梁宏鑫)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出台《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为培训机构“立规矩”,为经办部门“明职责”,为培训监管“聚合力”,为技能培训“提质效”,填补地方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领域规章制度空白,确保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真正惠民。 《管理办法》共分为七章38条,针对培训机构,宁夏从培训机构征集与管理、补贴实施与补贴流程、培训监管、违规处理等方面作了“全流程”式明确规定,通过“补贴清单”和“非补贴清单”方式,首次明确可享受补贴培训和不可享受补贴培训的人员范围,同时对各类人员进行了细化和规范,推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具体落实。…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