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力量“醒”出葡萄酒的“宁夏香气”

2020年12月17日08:10  来源:宁夏日报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荒芜是贺兰山东麓狭长地带的素描。近10年间,勤劳的宁夏人民用双手唤醒曾经砂石遍地的山麓,把葡萄藤蔓编织成一块绿毯;来自全国各地的科技人员围绕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所需开展集中攻关,用科技力量把一瓶瓶葡萄酒“醒”出“宁夏香气”。如今,贺兰山东麓已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优质葡萄酒种植加工基地。

   “这5年,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发展日新月异,政策、人才、科技、项目等强有力的支撑,帮助酒庄发展‘步步为赢’,可以说,在宁夏,一颗葡萄从出生到成酒,都有科技基因。”宁夏立兰酒庄创始人邵青松说。

   为什么这样说?

   2019年度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技术体系创新与应用;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重大项目(东西部合作)贺兰山东麓特色优质葡萄与葡萄酒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一个个科研项目的实施,把论文写在宁夏大地上,把成果留在产业发展中,就是最好例证。

   这些凝结了宁夏葡萄酒人智慧与汗水结晶的成果,交上了“十三五”时期科技助力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的这样一份答卷:

   在哪种——自治区科技厅组织区内外科研人员通过对气候、土壤、地形等自然要素分析研究,确定贺兰山东麓为酿酒葡萄适宜种植区域,划分了产区酿酒葡萄种植的生态区划及不同成熟期品种种植区划,结合产区风土条件开展葡萄植物学和酿酒学特性研究,筛选并规模化推广品种(系)22个,初步构建了优质产区品种区域化布局。

   怎么种——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安全生产技术体系、产区砧木采穗圃栽培管理方法和葡萄试管内微型嫁接的技术体系、葡萄脱毒种苗工厂化繁育技术体系的逐步建立,筑起葡萄安全生长的“铜墙铁壁”:葡萄卷叶病等主要病毒病脱除率达92%;“浅沟栽培”“一清三改”“斜干水平树形”等配套技术让酿酒葡萄在冬天不再“难熬”;酿酒葡萄病害监测预警与水肥精准管理技术,近3年来累计推广6万亩,示范企业直接节本增效2170万元。

   谁来种——“十三五”时期,宁夏积极培育科技创新平台,葡萄与葡萄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宁夏葡萄苗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葡萄酒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发挥“筑巢引凤”作用,吸引一大批创新载体开展葡萄酒全产业链构建技术研发。

   如何酿——筛选出产地优良微生物,可代替进口酵母菌和乳酸菌,激发宁夏葡萄酒独特的香气。通过酿酒葡萄采收指标、红葡萄酒冷浸渍、后浸渍(去籽)等的工艺研究,形成了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现代工艺技术体系,冰酒、起泡酒、蒸馏酒等特色酒种得以生产,丰富了我区葡萄酒品种。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质量溯源平台的建立,让每一瓶酒的“前世今生”可循可查。

   “这些项目立项之初,我们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还是咬牙坚持下来,如今,不仅对近30年葡萄酒产业科技研究作了系统归结,更培养了一批能够支撑产业发展的年轻科研团队,这些成果在立兰酒庄、西鸽酒庄和志辉源石酒庄等地进行了示范应用,让企业享受到科技红利带来的节本增效的益处。”自治区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徐小涛说。

   对此,卲青松颇有感触:“科研项目的示范让我们改变了曾经大水漫灌的模式,1亩地用水由上千立方米降为200立方米左右,1年仅水费就节省120万元。在酒庄抢抓新技术的大潮中,我们会把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智慧农业领域。”

   “十三五”时期,区内外科研团队集结成军,用一个个围绕葡萄酒产业发展的科技项目解决了我区优质耐寒旱酿酒葡萄品种缺乏、葡萄园管理农艺农机融合水平不高、葡萄酒生产工艺单一、产业废物资源化利用效率较低等问题,对实现宁夏葡萄酒产业千亿元产值这一目标提供了更清晰的实现路径和更坚实的基础。

   “下一步,我们将强化攻关突破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瓶颈,统筹部署创建科技服务平台,抓好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这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组织实施,让产业管理的智慧化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徐小涛说。

(责编:赵茉钰、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