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西海固啃下最后硬骨头

2020年11月19日08:07  来源:宁夏日报
 

  葫芦河千年奔流不息,六盘山见证沧海桑田。

  11月16日,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同意西吉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标志着“苦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全部脱贫“摘帽”。

  至此,作为宁夏脱贫攻坚战攻克的最后一个堡垒,西吉的“贫困”二字被封印在历史卷轴里。

  至此,西海固一代又一代奋斗者的夙愿得以实现。

  在西吉这片热土上,红军长征精神的火种照耀时空;在脱贫攻坚征程中,50万西吉儿女勠力前行,守初心、担使命、谋福祉,谱写壮丽华章。

  交上时代答卷

  初冬,小雪洋洋洒洒飘落在六盘山西麓的西吉县马莲乡罗曼沟村。村民马文虎和妻子李存萍从青贮池里取出饲料,拌上麦麸、油渣,倒进牛槽里。

  马文虎看着牛进食时,李存萍来到厨房,打开灶台旁水龙头洗净手,从冰箱里拿出牛肉、蔬菜,准备一家人的午餐。因病致贫的马文虎于2016年贷款养牛,4年增加到30头,一年纯收入10多万元,不但摆脱了贫困,还建起了四合院,有了稳定产业。

  罗曼沟村曾因住窑洞、吃窖水、走泥路,得名“落难沟村”,是西吉县深度贫困村之一。这几年,罗曼沟村借助扶贫政策,调整产业结构,通水、通路、通动力电,发展草畜产业,共饲养牛1000多头,户均6头牛,成为西吉县决战脱贫攻坚的生动缩影。

  作为今年全国52个挂牌督战县之一,西吉县295个行政村中,曾有贫困村237个。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西吉县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精准施策,尽锐出战,久久为功。

  “紧盯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急迫的难题,五级书记一起抓扶贫。”西吉县扶贫办主任苏占成说。

  西吉为295个行政村配备了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813名干部长期驻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7181名干部每人帮扶5户贫困户,实现帮扶全覆盖,常态化进村入户办实事解难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7年来,西吉县累计脱贫35569户154213人,综合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34%下降至零,脱贫人口错退率和贫困人口漏评率均为零,群众认可度达到98.9%,237个贫困村全部达标脱贫出列。

  夯实脱贫根基

  今年夏季,马莲乡、将台堡镇、兴隆镇数万亩冷凉蔬菜喜获丰收,娃娃菜、菜心、龙牙菜采收包装后,通过冷链物流车送到湖南、江苏、广东等50多个大中型城市,端上了南方居民的餐桌。西吉冷凉蔬菜产业通过订单多元互补、种植、错季销售,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年销售60万吨。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西吉县把发展产业作为治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培育草畜、马铃薯、冷凉蔬菜、小杂粮和劳务为主的“4+1”主导产业,全面构建政策支持、资源倾斜、干部帮扶的脱贫攻坚体系,引导支持贫困群众依靠自己双手开创美好明天。

  马莲乡麻子湾村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偏僻山村,村民通过养牛脱贫致富,全村饲养牛1400多头,贫困发生率已从2014年的60%降为零。在葫芦河两岸、南北山川,西吉打造“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的草畜产业发展模式,养牛户达到5.6万户,户均养牛5头以上。

  红耀乡大堡村5800亩马铃薯再获丰收,原原种走俏甘肃、内蒙古等周边市场。“常住户户均种植马铃薯30亩以上,按亩产2500公斤、每公斤1.2元计算,亩纯收入2000元,户均纯收入6万元。”大堡村党支部书记邵维强算账说。

  种薯繁育、鲜薯外销、淀粉加工、主食开发的“四薯并进”产业模式,推动全县种植马铃薯面积80万亩,总产值15亿多元,产业人均纯收入达1700多元。优质小杂粮种植面积40万亩,劳务产业户均务工1.3人。

  7年来,西吉县共投入29亿多元,支持31619户137229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经营性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50%以上,实现村村有特色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改写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历史。

  点燃希望之火

  脱贫攻坚的脚步铿锵有力,为民谋福祉的初心坚如磐石。西吉县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一张蓝图绘到底。

  完善民生社会保障网络,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返贫致贫问题。通过实施家庭医生签约、“先诊疗后付费”服务、“一站式”即时结算,贫困患者报销比例达到91.93%,县域内救治率增至90.70%,当地群众彻底告别了“大病靠拖、举债治病”的历史。

  修建广厦千万间,让贫困群众住上安全房。7年投入14.5亿元,实施危房改造59522户,农村群众彻底告别了住窑洞、住土房、住茅草屋的历史。王民乡自2014年以来,共完成危房改造1417户,受益人口6631人。“通过危房改造、维修加固等措施,彻底消除了农村危房。”王民乡党委书记毛兆平说。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教育托起未来希望。2014年以来,西吉县投入资金44亿元,实施农村薄改工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县85374名适龄儿童没有因贫辍学学生,每年有3650余名贫困学生考入大中专院校,实现了“义务教育有保障”和“教育脱贫一批”目标。

  红耀乡小庄村与甘肃省会宁县接壤,地处偏僻,曾经“水比油贵”,是西吉县饮水最困难的村庄。如今走进小庄村,村民家里的卫生间装上了浴霸、热水器、坐便器,自来水通到厨房、牛棚。77岁的李彩兰老人说,从泾河引来的自来水,是她这辈子喝过的最甜的水。西吉县7年投入17.4亿元,为295个行政村7.4万农户全部通了自来水,解决了资源性和水质性缺水的问题,城乡居民实现了从“喝水难”到“喝好水”的历史性跨越。

  2014年以来,西吉县累计投入资金150亿元,为脱贫攻坚目标实现、主导产业扩量提质、基础设施提升改善打下了坚实基础。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实现了“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学生入学率、基本医疗参保率均达到100%,农村安全住房、安全饮水全覆盖,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以上,稳定实现“三保障”。

  所有行政村通硬化路、通客车、通动力电、通宽带网络;贫困户生活用电和广播电视入户率达到100%;行政村文化活动场所、综合服务网点、标准化卫生室实现全覆盖。农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记者 剡文鑫)

<p>    <p  align=

  位于西吉县马莲乡的蔬菜产业园已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责编:赵茉钰、贾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