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原州区阳洼村:牵着牛儿奔小康

2020年08月03日07:49  来源:宁夏日报
 

  “昨天晚上又下了1头牛犊,正好凑齐10头。”

  “行情一年比一年好,个把月大的牛犊能卖8000元。”

  “好一点的大牛都在2万元以上。”

  ……

  夏日,固原市原州区炭山乡阳洼村。闲暇之余,村民三三两两来到村部,聚在一起说“牛事”谈“牛市”,言语间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之前这个时候,大家都在地里忙活,没有多余的时间休闲。”7月30日,村委会主任马飞感慨道,“一样的地方,过去与现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活法。”

  阳洼村距固原市区2个小时车程,离最近的集市40多公里,沟壑纵横,“十年九旱”,村民们曾艰难度日。

  2008年,当地政府对阳洼村、千石村、高台村实施移民搬迁,大部分村民迁居外地后,留下少数村民。为了便于管理,三村合一统称阳洼村,户籍人口267户1056人。

  其间,又有百余户村民拖家带口外出务工谋生,村里常住户只剩83户310人,且大多是老年人。

  “2017年之前,村里撂荒耕地达万亩,农户家最多养两三头耕牛,村里的产业为零。”马飞说。

  2017年,当地政府实施到户项目,按照饲养1头牛补贴3000元、1只羊补贴200元的标准,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养殖业。

  紧接着,金融扶贫贷款开始,按照户均贴息贷款3万至5万元的标准,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解决发展产业资金问题。

  “当年,全村8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贷款400多万元。”这是阳洼村有史以来,在不需要任何担保的情况下,首次大规模贷款。放款当日,村民到固原农商行寨科支行排队“领钱”。

  “拿到钱时,厚厚几沓,感觉有些不真实。”建档立卡贫困户丁奎忠揣着3万元现金匆匆回家,第二天天不亮就赶到40公里外的三营镇牲畜交易市场,买回3头基础母牛,加上已有的两头老黄牛,圈里的牛达到5头。

  在丁奎忠精心饲养下,第二年产下两头牛犊。丁奎忠拿到“见犊补母”补贴1600元和项目到户补贴9000元,又添了两头基础母牛。

  看着牛儿撒欢,丁奎忠的心里乐开了花,盘算着继续扩大养殖规模。他放弃外出务工,承包了90多亩荒地,种植了50亩苜蓿、40亩青贮玉米。

  2018年年底,丁奎忠通过发展草畜产业收入12万元,如期脱贫。第一时间偿还3万元贷款后,又贷款5万元买了4头基础母牛。

  买牛,卖牛,再买牛,丁奎忠的牛如同滚雪球般多起来。“今年上半年产犊14头,按照每头牛犊市场价8000元计算,净收入11万多元。”丁奎忠满脸喜色。

  现在,丁奎忠饲养牛35头,加上饲草料,资产近百万元,年收入从4年前的1万元增加至20多万元,先后添置了小轿车、农用机械,如愿过上了梦想的生活。

  在扶持村民发展产业过程中,阳洼村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成立瑞农土地合作社,将撂荒地流转给村民和村集体耕种,改变原来“小而杂、小而多”的传统种植方式,围绕养殖业种植玉米和苜蓿等。

  “原来种的农作物比较杂,小麦、糜子、谷子、玉米、马铃薯、荞麦、豆子啥都有,一年四季把人‘拴’在地里,种十几亩地、喂养两三头牛觉得很累。”村民马志富说,“现在只种玉米,机械播种、收割,喂养35头牛,种地50亩,还很轻松。”

  如今,阳洼村饲养牛1000多头,户均养牛10头以上,种植饲草料近万亩,诸如丁奎忠这样的养殖大户比比皆是,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过万元,实现从贫困村到富裕村的华丽转身。

  脱贫不是终点,是新生活的起点,阳洼村村民牵着牛儿向着小康生活迈进。今年5月,固原农商行对阳洼村整村授信,贷款额增加至1000多万元,用于帮助村民发展壮大产业,丁奎忠和马志富分别贷款20万元,用于新建牛棚,扩大养殖规模。

  “已产牛犊10头,还有10头已怀孕,今年预计产犊20头。”马志富说,“现在有吃有喝,有存有放,日子好得没法说。”

(责编:赵茉钰、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