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今年带来了什么建议?
我带来的建议是“关于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支撑用水权改革”。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赋予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使命任务。水是宁夏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资源,先行区建设核心在水、关键在水、难点也在水。2021年4月,宁夏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落实水资源“四定”原则 深入推进用水权改革的实施意见》,通过确权、赋能、定价、交易,运用市场化手段推动水资源向高效益领域流转。目前,工农业用水确权全面完成,全域末级渠系执行新水价,累计征收用水权有偿使用费1.93亿元,交易水量9703万立方米,用水权改革制度体系基本建立,重点市县先行先试经验积累工作基本完成,进入全面推开、集成显效阶段。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用水权确权缺乏上位法支撑,用水权有偿取得面临执行难,用水权收储尚缺少合法性依据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用水权改革的进程。
为此,我建议全国人大及水利部启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及《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的修订工作。一是进一步明确水权产权制度、水权的取得方式(有偿/无偿)及相关的权利内容。二是按照“有偿取得+有偿使用”的思路,明确实行用水权有偿取得以及用水权有偿使用费的征收、使用管理相关内容。三是赋予行政机关收储用水权的权力,明确收储用水权的情形、补偿标准、补偿程序以及交易规则等内容。
近年来,吴忠市立足区域优势,聚焦“六新六特六优”产业,使产业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请您介绍一下,目前吴忠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如何?
近年来,吴忠市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量”“质”齐升、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量”的增长企稳加速。五年来,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总量位居全区第二位。酿酒葡萄、牛奶、滩羊体量占全区近一半,奶产业综合产值达280亿元。新型材料、现代化工等4大产业和太阳山等4个工业园区产值均过百亿元,新能源建成并网1545万千瓦,占全区的51%。
“质”的提升持续加力。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3家,吴忠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吴忠仪表高端控制阀等关键技术和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盐池滩羊”区域品牌价值达98.2亿元。五个县(市、区)全部列为全域旅游创建试点,吴忠荣获“早茶文化地标城市”“中国民族美食文化地标城市”,“游在宁夏·吃在吴忠”金字招牌更加响亮。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黄河吴忠段出境断面水质稳定在Ⅱ类。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信用体系监测排名进入全国前百名。
“稳”的基础不断夯实。吴忠市及所辖5个县(市、区)全部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区)。深入开展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成功创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荣获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实现“四连冠”。积极化解金融信贷、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等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进”的势头更加强劲。坚持每年80%以上财政支出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和9.8%。五个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盐同红3个贫困县高标准脱贫摘帽,21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8.9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全市人民翘首以盼的银川至西安、银川至中卫高铁建成通车。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持续增强。
下一步,打算如何继续推动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我们将继续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拓展新空间、塑造新优势,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吴忠新贡献。
一是以更新思路加快产业发展,着力扩大高质量发展品牌优势。围绕“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实施延链补链强链工程。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支持发展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改造提升能源化工等传统产业,力促金积工业园区创成国家级高新区。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做大做强牛奶、滩羊、葡萄酒等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打造奶产业高质量发展聚集区和国家绿色食品加工优势区。促进服务业扩规提档,大力开展“消费需求促进”活动,举办早茶文化节、黄河金岸国际马拉松等活动,提高“游在宁夏·吃在吴忠”美誉度和影响力。
二是以更大力度抓实项目建设,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坚持“项目为王”的理念,持续开展“扩大有效投资攻坚年”活动,建立健全重大项目领导包抓、专班推进、定期调度、定期通报、定期考核制度,确保项目建设按时序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十四五”期间谋划储备项目规模不低于6400亿元。
三是以更宽视野推进改革开放,着力拓展高质量发展协作空间。加快推进“六权”改革,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着力提升企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积极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自治区科技小巨人企业等创新主体。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交流合作,借助中阿博览会、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等平台,鼓励企业主动参与“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全市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
四是以更严要求保护生态环境,着力擦亮高质量发展秀美底色。统筹推进“五水共治”,将黄河吴忠段打造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水经济”五位一体的水生态绿色廊道。加强罗山、牛首山、哈巴湖、青铜峡库区湿地等生态保护区生态修复,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黄河吴忠段断面水质保持在II类,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面完成能耗“双控”目标。
五是以更实举措增进民生福祉,着力提升高质量发展共享成色。深入实施“六大提升行动”,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全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全面拓展城乡居民增收渠道,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9%左右。有效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城市挤、农村空”问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强化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断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
六是以更高标准深化基层治理,着力守牢高质量发展安全底线。持续推进乡村、社区、校园等各领域基层治理,打造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确保95%以上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加快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控各类风险,努力营造安全稳定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