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寧夏頻道>>綜合

寧夏鹽池縣建立長城綜合保護長效機制

2025年02月19日16:59 |
小字號

近年來,寧夏鹽池縣堅持“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新時代文物工作方針,健全完善長城保護長效機制,不斷提升長城保護利用水平。

鹽池縣堅持把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成立專門工作機構,推行縣、鄉(鎮)、村三級網絡化管理模式。組建寧夏首個長城保護學會,率先施行長城資源認領,26家單位(企業)和131名熱心人士分段認領保護。成立長城保護義務巡護隊,建立寧夏、內蒙古毗鄰市縣(區)長城保護區域聯盟,推進跨區域監管、保護合作機制,不斷延伸保護工作“神經末梢”。借助無人機等科技手段加大巡查范圍,通過“天眼”、“人眼”雙向對接,結合長城保護實地巡查,定期排查長城本體安全隱患,從源頭處避免危害長城保護問題發生。結合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建立長城、烽火台、古堡等三維掃描數字化檔案,打造“長城數字檔案”。嚴格涉長城兩線范圍項目建設審批,對跨越處牆體進行加固保護。

同時,鹽池縣整合各類項目資金,組織實施花馬池古城修復等重點項目20余個,配套建設旅游驛站5處、標識標牌200余處﹔復建中國萬裡長城鹽池基地,挂牌成立唯一以長城命名的關隘——長城關,全區首家長城主題博物館建成投用。積極探索“博物館+長城”文化遺產展示模式,建成張家場漢代專題博物館和考古基地,有序推進張家場古城考古發掘工作。組織編纂《鹽池長城保護圖鑒》、《入夏錄》等書籍,精心創作《長城關》、《長城兩邊是家鄉》等長城主題的文藝作品,結合“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在長城關常態化組織開展鹽州胡旋、麻黃山道情等特色民俗展演,創新“民族團結+旅游”思路,打造旅游精品線路和長城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5D體驗項目,讓群眾在交往交流交融中感受長城文化的魅力。並採取“高校專業團隊+專業考古所+文保機構”合作模式,逐步推進校地合作、跨區學習等交流活動,與北京大學、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實施張家場古城考古發掘保護項目,全面反映長城歷史、軍事、建筑、經濟、文化藝術及現狀,不斷提升文物保護的理論性和學術性,構建“高顏值”文物體系,助推長城遺址保護與利用。

來源: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政策法規研究室

(責編:閻夢婕、寬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