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寧夏頻道>>寧夏要聞

青銅峽市織密濕地防火“安全網”

2025年02月17日09:06 | 來源:寧夏日報
小字號

  2月11日,青銅峽庫區濕地保護建設管理局防火隊負責人田寧率隊深入濕地腹地,對火源管控展開全面巡查。這片佔地174.93平方公裡的黃河灘涂濕地,不僅是寧夏最大的濕地生態系統,更是西北地區候鳥遷徙的重要驛站。隨著春季防火關鍵期的到來,一場以科技為盾、以預防為矛的生態保衛戰,正在悄然展開。

  全球候鳥遷徙版圖上,青銅峽庫區濕地是重要坐標點——212種鳥類在此棲息繁衍,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黑鸛、白尾海雕等珍禽,與荒漠貓、兔猻等獸類共同構成獨特的生物群落。每年春秋兩季,數十萬隻候鳥在此駐足。

  “我們已經構建起了‘三維防護網’,通過電子監控實現90%區域智能監測,地面紅外感應設備與人工巡護形成互補,生物防火隔離帶與物理阻隔系統雙管齊下。”田寧介紹,今年實施的“可燃物清理工程”成效顯著——2萬余噸雜草被科學清理,核心區域形成網格化防火單元。

  面對濕地蘆葦面積佔比大、周邊農耕區交錯的地理特性,管理局創新推行“分時分區管控”。在候鳥越冬期採用濕潤法降低火險等級,在農耕密集區設置20余公裡防火隔離帶,引入衛星熱點監測系統實現火情15分鐘響應。防火隊員耿建華的巡護背包裡,除了傳統滅火工具,還配備著可檢測火種的金屬探測儀:“科技裝備讓我們預判風險更精准。”這種精細化治理思維貫穿全年:春季重點防范農耕用火,夏季嚴控旅游熱點,秋季清理水生植被,冬季監測越冬種群。多部門聯動的“防火日歷”上,51處防火監控探頭實施動態監管,把周邊8個鄉鎮納入聯防體系,形成“濕地-社區”命運共同體,全面推動庫區高質量發展、高水平保護、高顏值生態建設,著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記者 李峰)

(責編:李甜甜、寬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