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闖難關 打硬仗
錨定目標攻堅,經濟發展實現逆勢而上
■ 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503億元、增長5.4%,增速居全國第六
■ 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6%、居全國第三,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9%、居全國第三
■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17億元、增長2.8%,其中地方稅收增速居全國第八
■ 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5.5%、居全國第六
■ 全年實施重點項目2000多個、完成投資1800多億元
■ 寧東基地成為西部首個產值超過2000億元的化工園區,綜合競爭力位列全國第三
■ 葡萄酒酒庄酒、枸杞深加工產品產量保持全國首位
■ 蒙牛寧夏全數智化工廠獲評全球首個乳業“燈塔工廠”
■ 煤炭產量首次突破一億噸,居全國第八
■ 電力總裝機達到7500萬千瓦,綠電佔比提高到55%
■ 算力規模等比2023年實現“四個翻番”,綜合算力指數等5個指標全國領先
■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增長82%
■ 全球最快高鐵用上了“寧夏造聯系枕梁”,長征火箭用上了“寧夏煤制油”
■ 為實體經濟降低成本110多億元,為200多家企業清償了歷史欠款
強化改革開放,發展動力活力有效釋放
■ “六權”改革、農業設施抵押融資等25項改革經驗在全國交流推廣
■ 退休“一件事”等3項經驗入選國務院優秀案例
■ 掌上好辦綜合指數西北第一
■ 全年鐵路旅客發送量、民航旅客吞吐量分別增長8.7%、16.5%
■ 獲批全國網絡貨運數據共享、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建設試點和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實現國際公路運輸零的突破
■ 新設外資企業23家,與美國萊卡、意大利世科姆等全球知名企業合作實現突破
■ 寧夏榮獲“國際友好城市杰出貢獻獎”
堅持生態優先,美麗寧夏建設加速推進
■ 100項重點水利工程項目全部開工,水利投資創歷史新高
■ 黃河干流寧夏段水質連續8年保持Ⅱ類進出,黃河銀川段入選全國美麗河湖優秀案例
■ 數字孿生流域省級試點成為全國十大樣板,“互聯網+農村供水”模式寫入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專項報告
■ 騰格裡沙漠、毛烏素沙地綜合治理列入國家示范項目,廢棄礦坑修復利用經驗全國推廣,固原入選西北唯一聯合國“自然城市”
■ 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連續兩年獲得優秀等次
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空間布局不斷優化
■ 高標准農田達1100萬畝,糧食總產量達77億斤、超額完成任務
■ “寧夏大米”“寧夏小麥”兩個品種,在農業農村部舉辦的全國博覽會上榮獲“雙第一”
■ 閩寧電商幫扶車間獲全球減貧最佳案例
■ 在全國率先出台促進脫貧人口增收政策,脫貧縣農民收入增速高於全區和全國平均水平
■ 公共充電設施高速公路服務區全覆蓋
■ 新增1.8萬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安家落戶
聚焦民生福祉,人民群眾生活持續改善
■ 堅持將76%的財力用於民生事業,政府承諾投入100億元辦好的35件民生實事,全部高標准完成
■ 開展職業技能培訓3.5萬人次,開發城鄉公益性崗位3.3萬個,城鎮新增就業8.4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4萬人
■ 新擴建幼兒園、中小學校舍94所,新增各類學位1.26萬個
■ 普通高中升學率首次超過70%
■ 新增醫療床位800多張
■ 免費開展婦女“兩癌”、孕婦產前、新生兒缺陷篩查27萬多例
■ 集中打造100個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新增6個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4部作品獲“五個一工程”獎,2部作品獲駿馬獎
■ 建設保障性住房4500多套,改造老舊小區、低收入群體危房、抗震宜居農房等3.5萬余戶,14萬困難群眾圓了安居夢
■ 保交樓項目交付率達100%
■ 累計容缺化解居民住宅“辦証難”23萬戶,惠及70多萬群眾
■ 發放特困救助等補貼補助121億元
■ 城市、農村低保標准分別提高6%和11%
■ 新增護理型床位、家庭養老床位4500多張
突出效能提升,政府自身建設全面加強
■ 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市場主體投訴舉報回應率等10個關鍵性指標首次全部達到100%
■ 高效辦理紅花渠適兒化改造等人大代表建議321件、政協委員提案526件,辦復率均達100%
■ 連續3個季度實現政府系統“無大會季”,政府議事協調機構壓減71%
■ 因公出國(境)費用下降24%,財政經費辦論壇全部“清零”,共節省盤活8億多元優先保障民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