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0萬噸原油產量背后的創新密碼
“採油三廠生產區域橫跨陝西、寧夏兩省區,管理著靖安、姬塬、紅井子等11個油田,生產建設以來,已累計為國家貢獻原油超9000萬噸。”12月22日,在鹽池縣中國石油長慶油田採油三廠大水坑生產基地,長慶油田採油三廠生產運行部部長喬華偉說。
作為長慶油田成立最早的採油廠之一,半個多世紀來,採油三廠從紅井子油田勘探開採起步,連續探採盤古梁、靖安等多個高產油田。
“近年來,效益優化的壓力和提質增效的難度日增。面對生產經營矛盾問題,我們創新打造了‘1+4+N’提質增效示范工程。”採油三廠財務資產部負責人閆剛介紹,“1+4+N”示范工程就是“1”個維修再制造中心、“4”個勞模創新工作室和“N”個成果轉化超市。
走進採油三廠維修再制造中心,焊花飛濺、弧光閃爍、敲擊聲此起彼伏……龍門吊前,工人師傅們正在制作38立方米原油儲罐﹔而另一邊,維修再制造中心負責人王海飛挨個對制作好的儲罐進行最后檢查。
“今年,我們維修再制造中心繼續推進‘1+4+N’示范工程,圍繞服務生產,研發制造各類產品15種。在產品投入現場使用后更是不斷優化改進,預計全年創收1600余萬元。”王海飛說。
維修再制造中心自成立以來,從傳統的作業區上交—保障隊修復—作業區領用的“修舊利廢車間”轉變為內部創效、自負盈虧的“利潤中心”,自主研發創新產品,形成以調剖裝置、污油泥減量化處理、誘導結垢裝置為核心的拳頭產品體系。
讓創新成果不斷裂變,由“一枝獨秀”變成“滿園春色”。作為N個修舊利廢超市之一的紅井子作業區,通過產銷為主,推廣為輔,售后並行的運行模式,持續建設以自制配電櫃為主打產品的修舊利廢超市。截至目前,累計銷售各類配電櫃25台,創效6.2萬元,有效推動了配電櫃等修舊利廢資源從自給自足向全廠共建共享邁進。
“‘1+4+N’提質增效示范工程是我廠打造提質增效工程‘增值版’的必然舉措,推動了廠內部市場交易,目的就是要將更多科學、高效的創新設備設施輸送到生產一線,真正意義上實現規模創效、共建共享。”閆剛說。(記者 李昊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