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寧夏頻道>>寧夏要聞

寧夏:打造最優法治營商環境護航企業高質量發展

2024年12月23日10:37 | 來源:寧夏日報
小字號

將“告知承諾”調整為“先核后証”,這是自治區市場監管廳針對關鍵生產領域,對生產許可証審批方式進行的一項改革。看似一個“小調整”,卻給企業帶來了利好,寧夏恆力鋼絲繩有限公司便是受益者之一。

“如果沒有這次調整,今年9月我們公司就有可能因為未及時辦理生產許可証而依規停產。一旦停產,損失慘重。”12月22日,寧夏恆力鋼絲繩有限公司總工史學東介紹,“先核后証”的施行,為企業生產打開了“綠色通道”,大大縮短了投產周期,今年公司鋼絲繩、預應力混凝土鋼絞線等主要產品實現產銷兩旺,在手訂單排到了年底。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近年來,我區強化制度供給、做精做細服務,堅持把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作為推動寧夏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變量”,給足企業加快發展的信心。

創新模式,為企業“減負”

“我們在園區搞生產,經常會面臨各行政職能部門開展的各類執法檢查,牽扯了企業大量的人力和精力,企業生產有時都無法正常開展。”今年,在吳忠市某工業園區舉辦的一次座談會上,一位企業負責人的一番話引起吳忠市司法局的關注,吳忠市司法局積極響應企業呼聲,研究制定並推行涉企“綜合查一次”的聯合執法實施方案。

不斷創新行政執法工作模式,不僅提升了執法力度,也讓執法更有溫度。

一組數據足可証明:在全區開展的提升行政執法質量三年行動,推動自治區34個執法部門完成行政裁量權基准動態調整,有效防止了“類案不同罰”﹔ 圍繞“多頭執法”“小過重罰”等突出問題,我區專項排查整治問題898個﹔在推行輕微違法行為依法免予處罰機制下,27個行政執法部門制定了439項免予處罰清單、明確事項。

“我區基本建成覆蓋區市縣鄉四級的行政執法協調監督體系。目前大力推動行政執法監督平台與全區28個檢察院對接融合,進一步暢通‘兩法銜接’渠道。”自治區司法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精准發力,錘煉司法助企“硬功夫”

10月2日,某建筑工程公司銀川分公司與寧夏某新能源科技公司簽訂供貨合同,約定付款1天后開始供貨,4天內發貨完畢。10月6日,該建筑公司按照約定向對方支付了10萬元貨款。但到10月9日,發現該新能源公司既未生產也未存貨。建筑公司負責人無奈找到石嘴山市大武口區司法局錦林街道司法所申請調解。經調解,該新能源公司補發合同約定的貨物,目前已全部履行完畢。

今年以來,聚焦“百日攻堅戰”,我區政法機關精准發力,自治區司法廳建立民營企業法律服務綠色通道,常態化開展“百所聯百會”等活動﹔自治區檢察院部署開展“檢察護企”專項行動,有效暢通涉企檢察服務渠道﹔自治區公安廳推出優化營商環境助力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等方面46條措施,全方位提升執法服務效能。

為讓“困境企業”破局重生,全區各地積極行動,想辦法、出實招。銀川市建立破產處置“府院聯動”機制,成立清算與破產審判庭,穩步推進寶塔集團等167家公司實質合並破產重整,運用重整制度助力推進“保交樓”項目,綜合以租代賣、置換查封等措施,助力29個“爛尾工程”復工建設。吳忠市通過推動“僵尸企業”規范退出等舉措,成功盤活寧夏金瑞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債權清償率達100%。

高效服務,讓企業輕裝上陣

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服務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是政法機關的重要職責。

銀川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某砼業公司向寧夏某建筑公司交付了數噸砂漿用於銀川市某建筑施工項目,因長期未收到貨款,向銀川市西夏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該建筑公司及相關施工項目發包單位支付貨款及逾期付款利息共20余萬元。為盡快解決企業“揪心”問題,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營商環境法治工作站共享法庭委派西夏區人民調解中心駐銀川經開區人民調解工作室,進行訴前調解。

接到委派后,調解員召集三方負責人調查買賣過程。多輪調解后,3家企業最終達成一致意見:建筑公司分3期付清貨款,並返還施工項目發包單位前期支付的5萬元,砼業公司免除原來訴求的逾期付款利息和違約金。

如今,在自治區黨委政法委指導下的“一站式辦理一體化服務”集約高效的綜合法治服務,在全區各地的持續實踐中開花結果:銀川經開區營商環境法治化工作機制被中國法學會確定為先進基層服務站點﹔銀川市興慶區“商事共享法庭”及“金融共享法庭”,走出了一條“企業協會+法院+專業公司”的解紛新路徑,得到中央社會工作部認可﹔自治區司法廳創新新業態法律服務模式,護航全區800余家企業、4.2萬新業態新就業群體,獲評2024年全國公共法律服務創新案例。(記者 馬 忠)

(責編:閻夢婕、寬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