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行 | 百日攻堅戰 寧夏追“新”而行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寧夏“百日攻堅戰”啟動以來,各地區各企業謀新策、出實招,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寧夏咬定全年工業經濟增長目標任務,在生產一線全力以赴穩增量、找差值、補缺口,激發企業主體活力。
打造更多“獨門絕技”“硬核科技”
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材料中試生產裝置。人民網記者 梁宏鑫攝
越是欠發達地區,越需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近日,杭州合材科技有限公司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材料開發項目負責人魏人建及其團隊迎來了一件“喜事”,他們研究15年的科研成果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材料開發項目在寧東中試基地全線試車成功。未來進入產業化生產后,每生產10萬噸聚碳酸酯產品,可消耗二氧化碳4.2萬噸,綜合減少12.6萬噸碳排放,負碳效果顯著。
寧東是全國最大的煤化工基地,為了突破資源約束和環境瓶頸,實現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解決科研與產業‘兩張皮’、打通化工行業由“研”到“產”的“最后一公裡”。2019年,寧東率先規劃建設了國內首批、西部首家化工園區中試基地,並發起制定了化工園區中試基地建設國家標准。基地運營三年來共引入項目22個,項目備案15個,產出中試產品5個,成果轉化成功落地2個,中試項目方科研投入約1億元。
記者從寧東基地管委會科技與信息化局了解到,今年以來,寧東基地持續加大成果轉化應用力度,聚焦煤制油二代技術、煤化工下游高端樹脂、環境友好型農藥、醫藥、新材料、精細化工等重點領域,投入財政資金3億元,支持各類科技項目近60項,成功攻克了一批產業發展關鍵技術難題。
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內在要求。
近年來,新材料產業蓬勃發展,關鍵材料取得突破、前沿技術不斷涌現,造就了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寧夏巨能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線上,一群熱愛裝備制造的青年人正在調試新的生產線。而在巨能公司廠房裡,有一條橫幅很顯眼,上面寫著“制造智能工廠的工廠”。
作為國家桁架機器人自動化產線的國標制定參與者、國內首家參與制定桁架機器人行業規范條件的企業,巨能公司就是向生產要素配置要產能。
寧夏巨能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志博向記者道出了一個細節,公司廠房的地面上有大大小小數不清的小坑,“你看這些‘千瘡百孔’就是我們企業發展的見証。”
在巨能公司,所有招聘來的新員工,都要在生產一線上“打磨”半年。半年后,依據面試、答辯成績確定崗位分級,並給予相應的待遇。“市場時時變化,客戶的定制化需求不一樣,每個項目也要面對不同的挑戰,要通過人才和技術,把AI、大數據這些工業上最新的成果融進來。事實上,這也是我們的立身之所在。”李志博說。
11月25日,全區科技大會在銀川召開。會上對全區下一步科技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自治區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扎實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快培育科技創新力量,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著力打造區域有影響力科技創新高地。
數字化轉型升級不斷加快
航拍濱河碳化硅循環產業園區。劉超攝
為打造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良好生態,持續優化完善應用需求和場景清單,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布公告面向區內外征集數字化轉型產品和系統解決方案,搭建數字化轉型資源池,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更多選擇方案和案例借鑒。首批篩選的42家服務商、360款“小快輕准”解決方案和數轉產品在寧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發布。
在石嘴山市,寧夏天地奔牛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投建了高端數字化制造(寧夏)基地建設項目,該項目最終將建成數字化設計、數字化運營、數字化管控和數字化決策的智能工廠。
天地奔牛管理部副部長范斌介紹,項目建成后將帶動當地上下游供應商實施信息化建設,為寧夏傳統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起到引領示范作用。
平羅縣濱河碳化硅制品有限公司2005年成立至今,依靠科技創新不斷健全補強產業鏈,產業轉型穩步推進,產品類型從冶金擴展到建材、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多個領域,形成了以碳化硅冶煉—尾氣余熱利用—碳化硅制品—廢渣和尾氣綜合利用為一體的循環經濟產業鏈條,在行業內樹立起了綠色發展的標杆。
“我們始終貫徹‘資源有限,創意無限’的理念,通過數字化、機械化向智能化轉變的手段,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提高生產效率,降低能耗,增強產品的附加值,進一步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平羅縣濱河碳化硅制品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劉超說。
新質生產力不僅在技術革命性的突破,還有生產要素的創新性配置。快遞、網絡貨運等作為連接生產與消費的重要紐帶,正在向數據化、AI驅動的智能化物流演進。
在銀川市的物流版圖中,工業物流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它不僅是社會物流的主體,更是長距離運輸的中堅力量。為了進一步推動“物流+制造”的深度融合,銀川市正致力於打造一個以“流通”為引領的特色產業創新融合樞紐。
銀川經開區國際公鐵物流港供應鏈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一期建設現場。郎凱攝
走進銀川經開區國際公鐵物流港供應鏈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一期現場,隻見運輸車輛往來穿梭,施工人員正有序進行牆面安裝、管線布置等工作。
“目前,我們1號和2號標准倉庫已進入設備調試階段,3號和4號標准倉庫鋼結構牆面板已安裝完成,正在進行室內作業。”銀川高新技術產業綜合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工程建設部負責人張興華說。
銀川市交通運輸局的相關負責人介紹,銀川市正積極引導數字物流企業深度融入自治區的“六新六特六優”產業體系,持續探索流通新業態與新模式,不斷完善商貿流通體系建設。
招才引智賦能高質量發展
在新時代的發展浪潮中,人才成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沒想到,家鄉的大數據產業發展得這麼好、這麼快,畢業后會考慮回來工作,發揮專業優勢,為家鄉發展貢獻綿薄之力。”就讀於江蘇電子信息職業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范秀雯參加完中衛市政府組織的“返家鄉”大學生觀摩交流座談活動后說。
今年以來,中衛市扎實推進“聚才興業”工程十項行動,以政校企深度合作的創新模式,廣納青年英才,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吳忠市堅持政府招院引所、企業招才引智“雙招雙引”,鼓勵各類創新主體通過顧問指導、候鳥服務、項目合作等方式,柔性引進緊缺人才,聚力培育科技攻關和高技能人才。
比如針對奶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吳忠市引智破題,依托中國農業大學、奧克斯畜牧種業有限公司等技術優勢,組織100名以上專家定期到五縣(市、區)開展技術指導及專題講座,推廣示范奶牛疫病防控、設施高效栽培等技術,打破人才、產業、科技壁壘,變“產業孤島”為“貿易聯盟”,推動解決奶牛胚胎繁育發展等產業難題。
近年來,吳忠市實行“組織部門+科技部門+產業部門+用人主體+人才團隊”模式,吸引集聚一批創新團隊來吳忠開展學科培育、科研攻關、技術服務、人才培養等工作。到2025年,將實現引進100個創新團隊、建設100個創新平台、聘任100名特聘專家、解決100個實際問題,培養100名本土專家的“五個一百”目標,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百日攻堅戰”以來,自治區人社部門以推動數字經濟、數字產業發展和數字政府建設為目標,緊盯數字人才隊伍建設這個關鍵要素,赴各地市、縣區、有關單位等基層一線,持續開展數字人才隊伍建設攻堅行動和系列政策解讀培訓,加快數字人才培育,加大人才鏈、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大力支持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支撐數字經濟發展,營造更加良好的數字人才發展環境。
下一步,寧夏將持續加強數字人才隊伍建設,提升寧夏科技創新能力,聚焦關鍵核心技術,加快突破瓶頸,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人才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為寧夏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撐。
【“塞上行”是人民日報社寧夏分社著力打造的新媒體品牌專欄,創新靈活地講好“塞上江南”的美麗故事。每月1號、11號和21號,固定推出欄目產品,並因時因事刊發不定期報道。】
統籌:徐元鋒
本期策劃:趙文瑞 寬容
文字:寬容 梁宏鑫
視頻:高嘉蔚
出品:人民日報社寧夏分社
投稿郵箱:rmrbnxfs@163.com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