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寧夏頻道>>紅色鹽池 綠色發展

寧夏鹽池縣多措並舉推進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

2024年12月05日16:04 |
小字號

近年來,寧夏鹽池縣大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圍繞持續加強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作,以推進工礦廢棄地生態修復與新增耕地相結合為抓手,著力增耕地、騰空間、優生態、提風貌,探索走出了一條“生態修復+新增耕地+鄉村振興”的符合本地特點、體現地區優勢和特色的生態修復道路,讓荒山變良田,曾經滿目瘡痍、寸草不生的廢棄礦山重現綠水青山。

鹽池縣始終堅持扛牢生態保護政治責任,全力推進無主礦山的生態修復工作,結合“三山”規劃和鹽池縣礦產資源“十四五”規劃,查明鹽池全縣歷史遺留礦山分布、損毀土地面積和權屬、存在的主要生態問題、擬修復方向等基本情況,按照“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農則農、宜荒則荒”原則,區分輕重緩急,提早謀劃、分類指導、綜合施策,科學編制《鹽池縣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2021-2025年)》,確定完成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883公頃的任務目標,有序推進全縣無主礦山生態修復工作。

同時,緊盯地形地貌整治、地質災害隱患消除、礦山土地再利用等重點環節,結合礦區土地用途、交通區位、地理狀況、水土條件和地質環境風險等因素,科學合理採取工程措施、轉型利用和自然恢復的差異化生態修復方式,因地制宜實施治理。始終堅持縣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牽頭、專人監管工作制度,嚴格試點項目謀劃與初篩、申報和遴選、項目庫建立與更新、專家論証、審議公布、開工建設、監督考核、竣工驗收和后期管護等各階段要求,確保項目實施全周期、全鏈條、全范圍監管到位。

此外,正確處理好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當前利益與長遠發展的關系,精心篩選當地植物物種,採取補植、補播、撫育等措施推動人工造林,結合農業生產和生態修復合理配置農作物種植空間,重建與周邊生態系統相協調的生態系統,加快恢復場地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先后實施鹽池縣雨強村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程(一期)(二期)(三期)項目,總投資6545.70萬元,採取削坡放坡、採坑回填、植被恢復等工程治理措施,共計消除34處歷史遺留無主礦山的地質災害隱患,恢復無主礦山6914畝,新增耕地2736畝,並將新增耕地經營權移交至村集體,用於種植蕎麥、玉米等常規農作物,每年經濟收入達到300余萬元,實現了礦山資源向土地資源、生態資源、農業資源轉變。

來源:鹽池縣委宣傳部

(責編:李甜甜、寬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