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生態底色 繪產業亮色
白芨灘沙產業打開新“界面”
2024年11月02日08:40 | 來源:寧夏日報
小字號
“幾場秋雨過后,層林盡染,綠色、紅色、黃色層次分明,再加上喬灌木、針闊林、花灌木等植物的配種,白芨灘更具魅力。”近日,寧夏靈武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王興東說。
在白芨灘防沙林場,6萬余株桑葚樹是防沙固沙的“利器”,它的果實除了鮮食之外,還能做成桑葚酒、桑葚干﹔桑葚葉經採摘、分揀、晾晒后,再送往車間加工,最終制成具有降糖、降脂、降血壓功效的桑葉茶,為白芨灘沙產業發展開辟出新賽道。
防沙治沙綠色發展,帶動沙產業升級的同時,也吸引公眾走進沙漠親近自然。記者在白芨灘防沙林場看到,在一處名為“青綠蒔光”的鹿營地內,游客正在投喂溫順的梅花鹿。另一邊,上百隻鴕鳥在圍欄中自由活動,引得游客駐足。這是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培育研學教育、森林康養、沙漠運動休閑、特色林果採摘等沙漠旅游品牌的新亮點,以發展生態旅游,帶動沙產業進階發展。
中午時分,白芨灘防沙林場負責人王玉國發布了一條該站點用紅外相機拍攝到豹貓出沒的視頻。王興東介紹,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拍攝到豹貓的身影。“這種食肉動物的出現,說明人工促進自然修復的成效顯現,昆虫、鳥類、獸類回歸,食物鏈逐步形成。通過多年努力,我們在荒蕪的沙漠中創造出一片生機盎然的綠洲。”王興東說。
近年來,白芨灘人接續奮斗,保持每年開展2萬畝至4萬畝防沙治沙補植補造,同時利用沙產業研究院、特殊灌木林生態修復和碳中和野外觀測站,組織開展人工促進自然修復技術、沙產業基礎學科等研究,總結提升“六位一體”防沙治沙模式,探索生態效益價值化實現新路徑。(記者 黃 英)
(責編:穆國虎、寬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