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色(寧夏)東方集團高級技師郭從喜潛心機械加工
從難題著手 為工件“磨刀”(工匠絕活)
【絕活看點】
郭從喜攻克多項鉭鈮材料在機械加工中遇到的難題,研制出的刀具填補了國內相關領域空白。曾獲得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勞模創新工作室帶頭人稱號,以及中央企業技術能手,中國有色金屬技術大獎等榮譽。
豆大的汗珠順著耳邊淌下,中國有色集團下屬企業中色(寧夏)東方集團有限公司高級技師郭從喜(見上圖,雷曉昕攝)緊盯著面前的火箭噴管,手中精細操作著。這些工件由特殊合金材料制成,表面的涂層在加工過程中不能被劃傷,各類公差范圍隻有±0.02毫米。憑借多年職業積累,郭從喜耐心操作,最終加工成功。
“這是工作以來最大的挑戰。”郭從喜說,“航天航空用火箭發射噴管材料強度高,內外輪廓復雜,單邊壁厚僅為0.8毫米,加工難度極大。”
那段時間,郭從喜和6名同事整日圍著工件轉,在頭發絲直徑的精度上反復調試。后來,工件磨好了,郭從喜也“磨”出一套刀具。從數天加工1件產品,到一天能加工5件,效率大大提高。“這套工具后來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不同規格和型號的噴管已實現批量化生產。”
20歲進車間,從吃苦耐勞的“小郭”到技藝精湛的“郭師傅”,再到敢於突破的“郭大膽”,郭從喜為工件“磨刀”,對自己的技術也不斷打磨。
“剛進廠時,每天的工作就是打下手。”郭從喜卻始終惦記著學技術,他不僅留心觀察師傅們的工藝操作,下班后還反復練習。一次,客戶需要加工設備零部件,恰巧負責的師傅不在,郭從喜上手操作,加工出來的零件品質獲得認可,從此嶄露頭角。
在中色(寧夏)東方集團鉭鈮制品分廠,急活、難活現場總能見到沉穩的郭從喜。郭從喜說:“做精加工,就是得耐著性子琢磨,容不得一點馬虎。”
“在極大規模集成電路用濺射鉭靶材加工中,通用的工裝卡具不能用,隻能根據需要設計加工新的卡具並改變刀具的形狀。”對郭從喜來說,如何磨出合適的“刀”成了一個不小的挑戰。“靶材是一種直徑較大、厚度較薄的盤狀產品,需要加工兩個面,對厚度和平行度的要求都很高。”郭從喜說,加工過程中,切削速度、刀具耐磨性等都需要考慮。
持刀而立,看著車床運轉,郭從喜一刻不停地思考:什麼方法最合適?什麼設備最穩妥?“鉭靶材價格昂貴,一旦報廢,損失將高達幾萬甚至幾十萬元。不緊張是不可能的,而更多的是一種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狀態。”注意力高度集中,絲毫不能懈怠,郭從喜隨時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手去摸,判斷切削是否正常……最終,郭從喜通過改進車刀切削角度和創新制作工裝夾具,解決了大尺寸鉭靶材加工難題,項目順利通過驗收。
郭從喜常說,小小車刀,大有學問。2015年,以郭從喜命名的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授牌。2023年,郭從喜入圍“大國工匠年度人物”。“榮譽是過去時,新的挑戰仍在繼續。隻有不斷加強知識和技能儲備,才能在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時代擁有一席之地。”郭從喜說,“我還要繼續努力,為中國智造的未來添把力!”
《 人民日報 》( 2024年10月31日 第 07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