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理念更新 消費升級勢不可擋

① 秋高氣爽,跑者在風景如畫的鄉村奔跑。 (記者 高曉剛 攝)
② 賀蘭縣城某社區樓下的咖啡館裡,年輕人享受休閑時光。
③ 馬東花在自家新開的鮮花坊展示自制的手捧花。
④ 賀蘭縣某品牌連鎖便利店工作人員根據外賣訂單為顧客配貨。
⑤ 喜存英向記者展示在店鋪開張當日非常走俏的產品蟹腿。
⑥ 劉莎在影樓整理新娘頭飾。
⑦ 健身房裡,年輕人利用晚上時間“擼鐵”健身。
美團騎手將桶裝水裝上配送車。
編者按
隨著縣域商業體系的建設完善,各類新場景消費加速下沉等,寧夏各縣區也萌生出一些消費新模式、新業態、新場景。
社區樓下有了咖啡館可休閑,街角有了健身房能“擼鐵”,Livehouse新場景受到年輕人歡迎﹔便利店開通外送功能,找到線上新市場,24小時的值守等待給居民溫暖便利﹔音樂會、美食節、村跑等花樣迭出的“潮爆”縣域甚至村鎮活動不斷出圈,帶來文旅融合新風尚﹔縣域內“崛起”的小鎮很有范兒,村鎮有商超、影樓等現代化設施,涌現即時零售新業態,外賣30分鐘可送到村頭……
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寧夏縣域市場生活服務類線上交易規模環比增長18.55%﹔其中,賀蘭縣、靈武市、平羅縣消費規模位列全區前三﹔從市場主體活力來看,期內寧夏縣域新增商家數量環比增長31.5%,增速排名全國前六。
縣域消費市場觀念轉變,新消費業態、新經營主體雙向發力,豐富了城鄉群眾的消費選擇,激發寧夏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前行步伐、創新活力,消費升級勢不可擋,成為推動寧夏城鄉融合發展新力量、新動能。
印象 新業態涌現,縣城變“City”
“你會不會忽然地出現,在街角的咖啡店”“陪你熱愛這個世界”……在賀蘭縣海亮國際社區,門頭上布置這些“句子”的某品牌獨立咖啡館,是當地小有名氣的網紅打卡點。這家80多平方米的袖珍店面,平時由店主和咖啡師兩人打理,卻上線超過150種咖啡品類。記者注意到,與開設在商場、寫字樓等場所主打空間消費的品牌咖啡館不同的是,這類咖啡小店布置頗有文藝氣息,飲品菜單、室外空間都經過精心設計。
“咖啡館的調性比較安靜,適合聊天、發呆,或者精神世界的沉浸,通常除了線上點單訂外賣咖啡外,這裡也是一個工作的空間,容易讓人專注﹔在忙碌的生活之余,也會下樓到咖啡館坐一坐,給人‘偷得浮生半日閑’的消遣和愜意,在縣城有這樣的消費場所真好。”住在賀蘭縣德勝工業園區的32歲的大學老師王文達如此感慨縣域社區咖啡館帶給自己的感受。
這家獨立咖啡館的負責人張鵬介紹說,目前兩家店鋪採取線上線下經營。在夜晚時分,設立戶外餐吧的小店還會迎來客流小高峰,不少年輕人下班后前來聚會。這也是張鵬今年探索的“日咖夜飲”新經營形態,通過上線飲品、輕食類新品,以填補夜間消費場景的空白。
隨著縣鄉居民消費能力的提升,新消費業態的熱風吹遍寧夏縣域。
靈武市寧東鎮,“90后”本土青年黨嘉偉,經營著一家頗具特色的奶茶店。
記者採訪了解到,這家開設在鎮上一處小區底商的小店,店內裝修得格外整潔,平時由兩人值守。每到中午時分格外忙碌,外賣訂單絡繹不絕,並不時有消費者來店內取餐。
近年來,寧東鎮能源化工產業發展飛速,年輕人也越來越多。平時上班的日子,小鎮比城區還要熱鬧,各類奶茶店、便利店等本地小店蓬勃生長。
除了咖啡、奶茶等耳熟能詳的飲品消費外,運動健身等健康消費同樣頗受本地年輕人歡迎。
位於賀蘭縣的某品牌健身房也是當地大眾點評健身熱門排行榜第一。每到下午三四點后,健身館會迎來一波“擼鐵”小高峰。
記者觀察到,即便是工作日,也有不少年輕消費者前來打卡,使用場館內的各類健身器材進行鍛煉。在大眾點評等平台,也有不少消費者留下打卡評價。“器械很齊全,有氧區、力量區的區分很明確,環境也很干淨。”一位前來“擼鐵”訓練的消費者評價說,教練的服務態度很好,來體驗一次后決定長期駐扎。
在訓練區,記者見到了健身房負責人劉暢,他正忙著為前來上課的學員進行力量訓練指導。這位“90后”的健身“發燒友”,在大學畢業回到銀川工作后,發現下沉市場消費者對運動健身的需求旺盛增長,而市場上能夠提供優質服務的專業品牌並不多,於是決定在賀蘭縣創業,開了這家健身房。
為進一步擴大市場,店鋪採取線上線下經營模式,同時,店內還開設了專門的咖啡角,嘗試“健身+咖啡”等融合經營業態。目前該健身房店內每天能接待60名左右的顧客,通過線上平台到店打卡訓練的消費者佔比超過6成。
隨著縣域市場消費結構的年輕化,運動健身、日咖夜飲等各類新業態落地生根,並積極拓展線上第二經營陣地,有力帶動本地消費增長。根據美團數據,僅今年7月,寧夏縣域市場餐飲、休閑娛樂類訂單數分別環比增長15.6%、28.7%。
蝶變 點燃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隨著電商平台和物流服務的加速下沉,各類小微經營實體也加快上線,“一下一上”的供需對流,使縣域居民能夠享受到與城市居民相似的線上購物體驗,不僅讓縣域消費市場更有活力,也點燃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近日,記者來到位於銀川市賀蘭縣某連鎖品牌便利店鋪,早晨8點多已有美團騎手在店鋪門口等待取單﹔在店內,2位店員正忙著分揀、打包訂單,准備剛下單的商品,騎手將在30分鐘內將周邊居民所買的商品送達。
記者看到,這家便利店的面積有200多平方米,為周邊居民提供了超過3000種的商品。據了解,目前店面是24小時營業,每天下午4點開始進入下單高峰期,尤其是在周邊商場、超市關門后,為居民解決了各類食雜、百貨類的應急需求。當前,該連鎖便利店在全區門店數量接近20家,有近三分之一店鋪分布在縣域市場。僅賀蘭縣的單店,每天能送出170單左右外賣商品,月銷量還保持著30%增長。
便利店負責人張偉介紹,專注線上運營讓店鋪降低了對線下門店流量的依賴,也減少了房租等硬性經營成本。但核心競爭力依舊是差異化的場景覆蓋,以滿足周邊3到5公裡內社區居民的即時需求。
數字化滲透加快,居民生活也更便捷。從外地返寧休假的王先生告訴記者,回來不到一周的時間,他已經在外賣平台的便利店下了好幾筆訂單,“常用的啤酒飲料,還有日用的洗發水,都是在外賣App上下單搞定的,而且價格比去線下超市還便宜。”
青年返鄉主力軍帶來新活力,縣城的傳統老店也不甘落后。
在銀川市永寧縣城區已經營20多年的某超市雖小,商品卻琳琅滿目,是附近居民耳熟能詳的“老字號”。2018年,店主王永鳳將小店上線外賣平台,店內2000多件商品搬到線上,開通“手機下單30分鐘送達”服務。平日裡,夫妻倆一人負責接單打包,一人負責線上選品上新,小店從起步時的零星訂單,到如今每月穩定有數百份線上訂單,數字化經營已經成為小店生意“穩艙石”。
隨著縣域商業體系建設的逐漸完善,縣鄉居民也習慣了即時零售這種便捷生活方式。
王永鳳告訴記者,經營時間長了后,即便是臨近小區的老顧客,也習慣直接在美團外賣App上下單,“比如旁邊餐飲店老板自己看店走不開,直接下個外賣訂單﹔或者是天太熱,老顧客不願意下樓出門,騎手就能把貨送到家。”
本地消費興旺的另一頭,也牽連著就業創業的機遇。
記者在各縣走訪時觀察到,隨著縣域消費不斷擴容,各類特色小店不斷涌現,也在幫返鄉青年打開本地創業、就業新渠道。
在靈武市城區街道鎮河塔社區的一家餐飲小店內,店主趙振杰正在忙著下廚,為剛接到的幾份外賣訂單備餐。通過外賣生意,這家傳統的社區小店擴大了經營半徑,將原本的熟人生意變成了全城生意。趙振杰向記者算了一筆賬, 線上生意帶來的額外收入,除了能夠攤平房租、水電、人工等成本外,還有盈余。今年,他還想著再擴大店面,借線上生意反哺,把門店的服務能力也提上來。
近年來,寧夏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加速,城鄉消費潛力進一步釋放。從消費結構來看,數字經濟下沉打破“城鄉消費逆差”,帶動本地消費回流、本地實體增收﹔這種新流動,意味著廣大縣域正在孕育新的商業機會,也將激活更多本地服務形態和就業崗位。
風尚 “潮爆”活動加熱縣域經濟
9月22日,2024年銀川市興慶區和美鄉村健康跑在通貴鄉河灘村黃河大集激情開跑,1000名男女老少奔跑在興慶區田野鄉間,欣賞現代田園的美麗風光,感受和美鄉村的獨特魅力。
“過去馬拉鬆賽都在城裡舉辦,現在也能放到農村開展。當地政府將這次‘村跑’起點和終點都設在公司的‘黃河大集’場館,這樣,一天之內,從參賽者到觀眾,3000余人涌入這裡,增加人氣,帶動消費。”談及“村跑”活動拉動消費,近年在銀川市興慶區通貴鄉致力於打造鄉村文旅綜合體,同時也參與此次活動協辦的寧夏美麗河灘鄉村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高強高興地說,穿過風景如畫的稻田、村舍、林蔭道、濕地公園等一路健身跑的同時,大家還開始了一場富有現代感的鄉村游購娛體驗,從通貴“五寶”等農產品到剪紙、香包等黃河非遺,從美食小吃到家電百貨,這場“大集”現場銷售火熱,正值農民豐收節,農產品尤其走俏,場館內50多個攤點每個消售額都在三五千元。他還以一個企業家的視角觀察、預見到:“最難得的是,通過這樣的活動,大家對美麗鄉村的風貌、生態、康養等都有了全新的認識,有靈活商業頭腦的人也可以在農村尋找商機發展新業態,通過這樣的活動帶動,鄉村經濟發展可以實現‘換道超車’。”
興慶區文化旅游體育廣電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隨后,興慶區還將舉辦三人制籃球邀請賽、社區運動會、國家體育鍛煉標准達標賽、滑雪定向越野等賽事活動,持續打造一批‘跟著賽事去旅行’文體旅融合品牌活動,構建多業態融合發展的體育消費新場景。”
今年七八月以來,寧夏縣域乃至村鎮的“潮爆”活動花樣迭出:9月15日晚,“黃河之濱”民歌·花兒大會在吳忠市利通區火熱舉行,來自全國15個省份的44名民歌傳承人和20名歌舞表演者演唱經典民歌曲目,展現民歌獨特魅力,為觀眾奉獻了一場絢麗且震撼心靈的文旅盛宴﹔9月初,中寧縣石空鎮“品杞玉玫瑰香·嘗鄉村美味席”第二屆葡萄採摘節在石空鎮童庄村跨村聯建拱棚基地開幕,吸引當地群眾和游客紛至沓來,葡萄採摘、打卡拍照、品鄉村流水宴,充分感受田園採摘之樂,共享豐收喜悅﹔8月,靈武市梧桐樹鄉激情“村跑”開跑,平羅縣黃渠橋鎮美食文化嘉年華舉辦﹔7月中旬,賀蘭縣上演音樂節……
馬拉鬆、音樂會、美食節等,曾幾何時,這些活動作為一種潮流風尚,似乎是城市文娛活動的標配。而在寧夏,如今,隨著城鄉融合不斷發展,鄉村全面振興扎實推進,縣域乃至村鎮“潮爆”活動你方唱罷我登場,其融入濃郁的地方特色,帶動當地農產品銷售、餐飲住宿等消費,並不斷“出圈”掀起縣域經濟熱浪,緊跟時代書寫著縣域經濟發展新篇章。
亮點 閩寧“崛起”的小鎮很有范兒
漫步小鎮,沿著十字交錯干淨整潔的兩條主街走過,商鋪依次林立,一幢幢樓宇高低錯落拔地而起,酒店商超、音樂餐吧、外賣站點,婚紗影樓、鮮花坊等,應有盡有﹔規劃整齊的集市一條街、紅酒一條街、家電一條街、新能源充電站等,在這片“干沙灘”變為“金沙灘”的熱土上,欣欣向榮的商業繁華氣息、文旅氣質扑面而來,日漸完善的基礎設施、便利的交通、齊全的生活服務,讓人感覺這個“崛起”的小鎮很有范兒。
9月22日,記者來到銀川市永寧縣閩寧鎮感受小鎮風貌,也發現“新消費”給這座移民鎮帶來的新氣象、新活力。
在主街福寧街上,劉莎的影樓內外裝修格外別致,櫥窗設計明亮而時尚。21年前,劉莎從新疆來到閩寧鎮創業開辦了一個百平方米的影樓,她也親眼見証了閩寧鎮各族移民從“吃飽穿暖”到“要生活品質”的嬗變。“過去我走村串戶給新娘化妝,能接一單五六百元錢的生意就是大單,現在人們生活越來越好,都來店裡化妝,可以選擇做中式或西式等多種造型,接到3000多元的生意很平常。”近些年,消費業態不斷向新,激勵劉莎的影樓也不斷轉型升級,她不僅將影樓面積擴大至500平方米,招聘了4名固定店員,推出了數十種的攝影服務,還提供銀川周邊的旅拍。“銀川有的,我們這裡也有,最近我打算外出再購置一些新的拍攝服裝,群眾消費在升級,我的服務也要升級,要跟得上群眾的需求啊!”劉莎笑呵呵地說。
如今,外賣悄然成為城市服務的標配。而令記者感慨的是,如今在小鎮,外賣可送達村口。這天下午2點多,美團外賣銀川市永寧縣閩寧鎮站點騎手馬曉龍接到了來自閩寧鎮原隆村張女士在美團平台購買的奶茶訂單,從接單到送單,在5公裡的距離間,馬曉龍20分鐘把奶茶送到村民手中。
記者在美團外賣閩寧鎮站點見到了西海固“移二代”“00后”鄉鎮外賣負責人張健勇。他告訴記者,小鎮的外送訂單有餐飲、藥品、百貨等,自從小鎮開通外賣業務以來,站點的單量逐月攀升,僅8月份便為全鎮居民送去超過4000單外賣,9月份又再創新高。張健勇指著店裡堆放整齊的桶裝水對記者說,店裡根據消費需求摸底為村民新增了送水業務,現在通過線上點單每天要送出80多桶水,且日單量還在不斷增加。“各種外賣需求不斷增長,不僅是群眾消費觀念的轉變,也是群眾日漸富裕后的消費新選擇。”張健勇堅信新消費模式將會在閩寧鎮日漸深入人心。
在閩寧鎮南側的一條街道上,馬東花鮮花店、喜存英海鮮店相繼開業。36歲的馬東花、29歲的喜存英雖然經營內容各不相同,但她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判斷:新消費模式正逐漸成為閩寧人的新選擇,要與時俱進,抓住機遇與時代同行。“新消費”正在書寫著閩寧發展新故事。
近年來,隨著縣域基礎設施的完善和消費觀念的升級,作為縣域經濟的延伸,一批充滿發展潛力的小鎮因時因地不斷“崛起”,如銀川市周邊,由葡萄酒產業和鎮北堡西部影視城等帶動生長的銀川市鎮北堡漫葡小鎮,以及去年以來因鄉村大集而爆火的西夏區興涇鎮、賀蘭縣通貴村等,這些正在日漸變大變強的鄉鎮,折射著縣域經濟發展的新亮點和新活力,使縣域市場孕育的消費活力進一步釋放。(記者 馬 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