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中衛:以數為媒推動中醫藥發展傳承
中衛市中醫醫院工作人員正在為病患抓藥。人民網記者 閻夢婕攝
近年來,寧夏中衛市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堅持中西醫並重,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積極整合醫療資源,完善中醫藥服務體系,以數字化改革為核心,推動業務集成、模式創新、服務提升,探索出了富有中衛特色的中醫藥綜合改革創新之路。
中衛市在中醫藥發展中優勢明顯,中衛市及沙坡頭區、中寧縣、海原縣均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市、縣、鄉、村全覆蓋的四級中醫藥服務體系完善,枸杞產業、金銀花產業等中醫藥產業優勢明顯,中醫藥服務的競爭力持續增強。
數字化賦能中醫藥 打造發展新賽道
“我在村衛生室看病,在鄉鎮衛生院拿藥。”近日,中衛市沙坡頭區迎水橋鎮的劉大爺,在社區衛生院開了調理脾胃的中藥,醫生開好藥,讓他到鄉鎮衛生院拿藥。
“如何提升村衛生室‘中醫閣’的服務質量?我們將村衛生室的藥方審核權放在鄉鎮衛生院,實施遠程審核藥方。”迎水橋鎮衛生院院長宋慧香說,他們優化中藥飲片審方、調劑、煎煮、發放流程,設立“中藥飲片夜間藥房”,代煎中藥取藥窗口前移,提高藥事服務效率,實現了從“人等藥”到“藥等人”的轉變。
近年來,中衛市圍繞電子病歷、智慧服務、智慧管理“三位一體”、互聯互通的智慧醫院建設標准,大力提升全市各級中醫醫院醫療信息化服務水平。
同時,中衛市成立了專門的遠程會診中心,實現了遠程會診、遠程門診、遠程專科診斷、多學科 MDT 遠程會診、遠程教育、互聯網在線診療和遠程健康管理等線上功能,並加快各級中醫醫院信息化支撐體系建設,建立完善以中醫電子病歷、電子處方等重點基礎數據錄入的上報系統。
以中寧縣中醫醫院為例,該院針灸推拿科在中衛市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帶動下,購置新設備、新儀器,建立PDA移動護理和移動醫生站,實現健康管理數字化,提升了服務效率。“這些設備幫助我們以更少的人,服務更多的患者。”中寧縣中醫醫院針推科醫生廖軍說。
市民在中衛市中醫醫院治未病分中心裡做體檢。人民網記者 閻夢婕攝
大數據、人工智能與中醫藥的結合,正積極推動著中衛市中醫藥發展。記者在中衛市中醫醫院治未病分中心看到,前來檢查的患者將雙手平放在設備凹槽中,很快,一份詳細的診斷報告和建議就出現在眼前。
“這是我們新購置的中醫體質辨識系統,隻需幾分鐘,它就能根據患者全身的經脈情況給出詳細的報告。”中衛市中醫醫院治未病分中心主任張文燾表示,中醫是“經驗醫學”,每個醫生的診斷結果都不一定相同,存在差異,利用人工智能輔助診斷,可以讓檢查結果更加准確,從而避免因缺乏經驗造成誤診漏診。
此外,中衛市中醫醫院還上線了治未病管理系統,形成了早期疾病篩查、中期中醫特色干預、后期中醫特色健康管理的新型治未病服務模式,中醫治未病服務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25%。
從中藥代煎兩天取藥到一天就可以取藥,從“人等藥”到“藥等人”,中衛市借助信息化優勢,不光解決了中衛市患者“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還緩解了中醫“拿藥慢”的困境。
中衛市智能調配煎藥配送中心。人民網記者 閻夢婕攝
為了解決群眾口服中藥煎煮困難、等待時間長的突出問題,中衛市建立了“智能調配煎藥配送中心”,實現了“智能審方、智能調配、自動煎藥”的一體化服務。
在中衛市的智能調配煎藥配送中心裡,一個個小筐有序的排列在傳送帶上,等待著電腦“發號施令”。那邊患者一繳費,這邊就能快速進行自動調配,整個流程在幾分鐘內完成。
“相比於人工一味一味的稱重調配,智能調配的時間減少了很多,一天能實現近千人的藥物配給,而且稱重會更加的精准。每個小筐上還有自己的芯片,調配完成后還會進行二次人工復核,減少差錯,讓患者更放心。”中衛市中醫醫院藥學部主任邵旭紅說。
“下一步,我們計劃建立中衛市中藥處方流轉中心,解決基層中醫藥發展不均衡、中醫藥進貨渠道不完善等問題,提供處方流轉、調劑、煎藥、配送一體化服務。”中衛市中醫醫院副院長王建平表示。
織密基層服務網 群眾就醫有“醫”靠
近幾年,中衛市沙坡頭區迎水橋鎮衛生院不斷加強中醫館建設,積極開展中草藥、針灸、中藥貼敷、熏蒸等項目,拓展小針刀、埋線、刺血等新技術,治療頸椎病、肩周炎、腰間盤突出等病症,吸引了不少周邊縣區和外省患者前來就診。
2024年的三伏天,迎水橋鎮衛生院中醫館每天都“熱鬧非凡”。作為溫灸箱艾灸治療技藝傳承人的尹明杰每天都要接待40多人,既有來看慢性病和預防保健的中老年患者,也有來調理身體的年輕人。
通過多年臨床實踐發現,尹明杰自主研發了艾灸理療箱,能夠實現溫經通絡、祛寒除濕的治療效果,且整個過程安全綠色環保。
迎水橋鎮衛生院中醫診療技術的發展是中衛市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在基層衛生醫療機構推廣的一個縮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群眾青睞鄉鎮、村中醫館,不僅因為離家近、便利,而且還能享受和大醫院一樣的優質中醫藥服務。
患者在沙坡頭區文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艾灸。人民網記者 閻夢婕攝
目前,中衛市社區、鄉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00%設立中醫臨床科室,已完成42個“中醫館”再提升和36個“中醫閣”建設。
沙坡頭區柔遠鎮高營村村醫芮洪文告訴記者,近兩年,政府為村裡配備了中醫理療室和專業的中醫設備,還為了幫助村醫提高中醫治療水平,組織他們外出進修培訓。
近年來,中衛市依托市中醫醫院開展中醫館骨干人才培訓項目,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培訓方式,開展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中醫館專業技術人員培訓。
同時,中衛市通過醫聯體、醫共體等形式,上級中醫院與基層中醫館建立協作關系,與1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機構)、2個村衛生室建立對口指導聯系,鼓勵有條件的單位建立相應的工作站。上級中醫院的醫師定期到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機構)、村衛生室開展診療、帶教工作,重點指導2名以上鄉鎮衛生院中醫人員、2名以上鄉村醫生解決臨床實際問題,讓中醫藥適宜技術在基層大顯身手,惠及更多基層群眾。
沙坡頭區文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中藥房。人民網記者 閻夢婕攝
如今,中衛市基層中醫藥服務的網越織越密,惠民、便民的中醫藥服務逐步走深、走實,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中醫藥服務。
此外,中衛市充分發揮市中醫醫院龍頭作用,通過專科專病共建、學術傳承、臨床帶教、教學查房、進修培訓、技術推廣、科研協作等方式,提高全市中醫醫療機構的專業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探索在聯盟各成員單位之間建立分級診療機制,實現“大病重病在本省解決、常見病多發病在市縣解決、頭疼腦熱等小病在鄉村解決”的目標。
發揮中醫藥特色 為創新發展添活力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提到中衛,很多人的印象都與沙有關。在這裡,當地政府不僅治沙、用沙,還把沙子當成了康養的資源。
“我們將沙與中藥材結合起來,研發出五行五色沙。每一種顏色有不同的功效,並代表一處器官,比如黑色沙就對應腎、紅色沙對應心等。患者躺在溫熱的沙堆中進行治療,不僅可以有效調理寒濕體質,還能對其他症狀進行緩解。”王建平說。
患者在中衛市中醫醫院進行沙療。人民網記者 閻夢婕攝
目前,中衛市中醫醫院開展的沙療,所需要的沙大部分來自於沙坡頭區的沙漠。為了讓沙療發揮最大的功效,中衛市中醫醫院定制了自動化炒沙機,將不同功效的中藥炒制進沙中。
近年來,中衛市堅持康養結合戰略方針,借助山地、平原、沙漠、黃河齊聚的地域環境和居民沙浴習俗,建成了由五行沙療、經絡石療、五臟磁療、調神守形、調曲正骨、藥食養生六個部分所組成的特色五行沙療中心。研發出五行五色沙、可調式經絡石療炕、新型沙療倉、頸椎三階進階式調曲枕、五行沙療口服液等沙療系列產品。
此外,中衛市中醫醫院還指導沙漠星星酒店建成了沙療服務中心,在沙坡頭旅游景區推廣沙療服務體驗,讓更多的人享受到沙療帶來的健康和養生效果。
在寧夏談及養生,繞不開枸杞。
《神農本草經》指出,枸杞為上品,具有補腎、潤肺、明目、生津等多重功效。《本草綱目》則進一步強調了其滋陰補陽,益精固本的特性。
“中寧枸杞、道地珍品”。中衛市統籌推進基地穩杞、龍頭保杞、科技興杞、質量立杞、品牌強杞、文化活杞“六大工程”,著力構建產業標准、綠色防控、質量檢驗、產品溯源“四大體系”,推進現代枸杞全產業鏈條聚“鏈”成勢。
“我以為枸杞隻有干果一種產品,沒有想到這裡有這麼多品種,我都挑花了眼,不知道該買什麼。”面對琳琅滿目的枸杞制品,廣東游客趙女士在中衛市一家特產店的貨架前犯了難。
近年來,中衛市成立了“枸杞研究專業委員會”和“枸杞研究室”,對枸杞產品的藥用和養生價值進行開發研究,中寧縣中醫醫院研制的枸杞明目膏、枸杞參茸精、枸杞降糖膏、枸杞降脂膏等膏方均已在臨床應用研究中取得了實質性進展,“一種藥食兩用的枸杞養生膏及其制備方法”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形成以枸杞酒、枸杞干果、枸杞籽油、枸杞油膠丸、枸杞花蜜等為特色產品的枸杞養生產業鏈,出版《中華枸杞古今說》《中華枸杞制膏研究與臨床應用100問》等書籍,枸杞醫用價值不斷彰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