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多元化解糾紛助民企降本增效

“沒有你們,事情還不知道要扯皮到啥時候。實在太感謝咱們調解室了!”崔某某激動地握住調解員的手說道。這是今年9月底發生在中衛工業園區管委會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室的一幕。
今年6月,中衛某勞務公司承擔了中衛工業園區一家企業的廠房建設工程,並臨時雇佣崔某某等9人。工程結束后,崔某某與工友多次索要拖欠的8萬余元勞務費無果,便採用“圍堵”企業及負責人的方式催討欠薪。接到報警后,中衛市公安局工業園區分局進行調解處理。最終促成企業負責人當場付清拖欠的勞務費,並簽訂《人民調解協議書》。
工業園區由於企業及工程項目集中,成為涉企糾紛高發地。近年來,我區司法部門將助企紓困作為工作重點,精准服務企業發展,聚焦工業、建筑、房地產等涉企糾紛多發易發領域,一攬子化解群體性、類型化糾紛,幫助企業及時發現和解決潛在矛盾糾紛。目前,全區24個工業園區實現了人民調解委員會全覆蓋。“百日攻堅戰”啟動后,自治區司法廳進一步加大力度,充分發揮人民調解“第一道防線”優勢,加大對涉企矛盾糾紛的調解力度,妥善處理、及時化解,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為轄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優質的調解服務和保障。
欠貸,是涉企領域糾紛的另一難點、重點。今年9月,因企業無力償還1.4億余元借款本息,寧夏一家商業銀行將3家民營企業及2名企業法人代表訴至平羅縣人民法院。法院委托訴前人民調解委員會進行調解。3名調解員在對案件証據進行仔細梳理后,多次與商業銀行及欠款當事人溝通,促使雙方當事人充分理解矛盾糾紛的症結點,最終達成人民調解協議,不僅大大節省了雙方當事人的訴訟成本,也在較短時間讓該起糾紛圓滿畫上了句號。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今年以來,自治區司法廳指導各級司法行政機關積極加強與人民法院、公安機關、總工會、工商聯等行政機關、社會組織的協作配合,構建起部門聯動、社會協同、多方參與的涉企矛盾糾紛多元預防化解機制。
“太感謝咱們人民調解委員會了,為公司挽回了這麼大的損失。”10月21日,寧夏一家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人說。此前,寧夏一家企業從該公司購買了總價48.73萬元的混凝土,在支付24.5萬元后,余款便以各種理由遲遲不予支付,該公司將這家企業起訴至西吉縣法院。西吉縣法院委派西吉縣民營企業糾紛聯合人民調解委員會進行調解,成功促使欠款方及時付清全部欠款。
“不斷強化人民調解員‘事心雙調’實質化解矛盾糾紛意識,幫助企業算清‘法律賬、信譽賬、經濟賬’,對當事人存在的焦慮、偏激等負面情緒,充分運用心理疏導方法,努力打通糾紛‘症結’,解開‘心結’,讓‘兩難’變‘雙贏’,是我們提升涉企糾紛調解質效的重要‘法寶’。”自治區司法廳負責人說。截至目前,全區司法機關共調解涉企糾紛1014件,調解成功831件,調解成功率82%,挽回經濟損失7799.78萬元,充分發揮了調解在化解民營企業矛盾糾紛中的基礎性作用,為保障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作出積極貢獻。(記者 馬 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寧夏深入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大練兵
- 2024年,寧夏回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緊緊圍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重點任務,以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大練兵為總抓手,堅持高位推進、精心組織,突出強基固本、實戰實訓,注重全員參與、上下聯動,充分發揮執法大練兵“指揮棒”作用,持續提升全區各級生態環境執法隊伍能力素質,優化執法方式、提高執法效能,為建設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積極貢獻力量。 聚焦主業主責 突出實戰練兵 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堅持依法從嚴,緊緊圍繞污染防治形勢任務,落實執法檢查計劃管理制度,科學統籌年度執法任務,制定年度執法工作要點、專項執法行動計劃,每季度編制印發《全區生態環境執法檢查和違法行為查處情況》,指導各地依法查處各類環境違法行為。…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