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上算得快 出行更暢快
手機點一點,就能解決上下班通勤難題﹔鼠標動一動,就能享受便民服務。道路出現停車、行人、擁堵、交通事故等情況,交通系統“大腦”就會發出警報,監控大屏彈出異常區域視頻畫面,異常個體由“光標”在畫面中進行標記跟蹤……
在寧夏,從智慧道路到智慧公共交通服務,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交通深度融合,為智慧出行創造更多可能。
智慧公路 守護安全
“駕駛員請注意,您駕駛的車輛已超速,請立即減速!”近日,寧夏安泰恆榮化工有限公司值班人員王春梅坐在電腦顯示屏前,通過語音播報系統向押運員發出預警。此時,該公司監控平台上的超速紅色預警信號不停閃爍。話音剛落,監控平台上的紅色預警信號消失。所有危貨車輛出發前,裝貨地點、目的地、運輸路線等信息經系統自動上傳網絡,物流企業監控員可通過北斗終端、車內攝像頭,直接管控危貨車輛與駕駛員。
自治區交通運輸廳科技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不僅僅是對“兩客一危”的監管,智慧系統還能實現應急指揮、公眾服務、行業監管、路網監測、電子政務等應用。該廳打造“一雲、一中心、一窗口、六平台”的“交通智慧大腦”,打通人、車、路、網的數字閉環,實現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的信息資源交換與共享。目前,已歸集全區交通運輸行業65個信息化系統數據資源,累計接入8億余條數據。
今年,中衛下河沿黃河公路大橋有了健康監測系統。通過智能遠程數字技術能全面、實時掌握大橋運營狀態變化,並具有健康監測、巡檢養護、橋梁檔案等多個功能。寧夏公路管理中心工作人員介紹,以前橋梁檢測時,需要養護人員爬進“橋肚子”,彎腰進入橋梁箱體找裂縫,費時費力還有危險。現在,橋梁箱體內安裝了傳感器,在監控室大屏幕上即可實時看到橋梁內部的濕度、裂縫等指標,一旦出現問題可快速處置。
為打造智慧的“路”、聰明的“車”,自治區交通運輸廳先后發布實施《寧夏公路網智能感知設施建設指南(試行)》《寧夏數字交通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推動數字與交通的深度融合。近期還建成涵蓋碳排放數據監測治理、碳排放核算、評估系統等功能模塊的碳排放統計監測系統。
智慧出行 綠色便捷
銀川市民王惠說,以前每天要提前20分鐘到公交車站等車,現在隻需打開手機App,即時掌握公交車到站時間,方便省事。
如今,每一條公交線路、每一台公交車、每一位公交車駕駛員都能在數字平台上全景展現。 在銀川市金鳳區親水大街親水停車場,車輛駛出時ETC自動扣費。這得益於“E泊士”城市級智慧停車大數據分析平台。記者在該平台上看到,銀川智能停車場的車輛統計、車型分析、新能源車輛佔比、實時車流等信息數據一目了然。
寧夏交投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一位工程師介紹,通過停車場大數據分析,可以精准預判停車場周邊道路是否擁堵,結合景區附近停車場數據,還可以綜合分析旅客來源,為智慧旅游提供大數據分析支撐。
目前,寧夏交通數字化應用逐年提高。全區二級以上汽車客運站實行實名制聯網售票,5個地級市城區及靈武市、平羅縣、青銅峽市實現城市公交“一卡通”與全國互聯互通,所有市縣均實現城市公交車非現金支付功能。全區高速公路ETC全覆蓋,與全國聯網運行。建成天湖、沙坡頭、大水坑、王樂井4個高速公路智慧服務區,實現高速公路服務區機電設施、消費服務、運營管理和安全決策智能化。
智慧審批 省時省力
日前,寧夏運達風電有限公司工作人員馬俊輝打開電腦,看到自己一天前提交的大件貨物運輸申請已辦結,遂立即打印出公路超限運輸車輛通行証,組織車輛上路運輸。
此前,該公司申請大件貨物運輸通行証須到窗口辦理,每次辦証得跑3至5趟,用時近1周才能拿到通行証。如今,自治區交通運輸網上行政審批服務平台與自治區政務服務一體化平台全面對接,大件運輸審批實現“全程網辦”。
減時間、減材料、減跑動、減環節……數字應用帶來的好處不言而喻。截至7月底,全區受理大件運輸審批58739件,與外省並聯許可發放超限運輸通行証53840張,寧夏起運件發放通行証3258張。
寧夏圍繞構建信用交通、綜合執法、互聯網+監管等相關改革內容,開展自治區交通運輸信用信息共享與應用平台、自治區“十三五”行政執法、運政管理、危險貨物安全監管等信息系統建設,進一步統一標准,規范行業管理流程,讓百姓辦事“最多跑一趟”。(記者 趙 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