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慶區城鄉就業困難群體家門口上班
“在這裡干活,能掙零花錢還能改心慌,很知足。”8月30日,在銀川市興慶區月牙湖鄉濱河家園四村的麻編手工坊,肢體殘疾人丁玉鳳與鄉親們坐在一起邊做麻編邊嘮嗑。
月牙湖鄉是銀川市最大的生態移民安置區。2017年7月,為集中解決該鄉濱河家園留守婦女、殘疾人等人群就業問題,濱河家園四村利用村部閑置房屋,打造出約140平方米扶貧車間——麻編手工坊,引入寧夏巴鳥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和非遺傳承人張璟,發展麻編產業。企業負責產品研發、編織培訓和對接銷售訂單,村民利用茶余飯后時間進行編織、刺繡等手工制作。目前,在麻編手工坊穩定務工的村民有70多人,其中殘疾人16名,人均月收入500元到2000元不等。
“月牙湖鄉共投資建設了8個村頭工廠,實現村民賺錢、顧家、創業‘三不誤’。”月牙湖鄉黨委書記王立華介紹,為解決殘疾人、婦女等勞動力就業問題,該鄉還在濱河家園五村建立剝蒜廠,提供了80個就業崗位。同時,盤活2座閑置車間,與寧夏桐森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以桶養形式開展智能化水產生態養殖,為村民提供更多就業機會。濱河家園三村則建立了服裝加工廠,熟練工月收入4500元以上。
村頭工廠為農村就業困難群體開辟了就業路,社區微工廠則為城市就業困難群體提供了務工機會。8月31日,在興慶區雲和社區微工廠,肢體殘疾人馬永亮和幾個伙伴組成小型“生產線”,封裝八寶茶。馬永亮揀冰糖、掰核桃,每天工作一兩個小時,月收入530元左右。微工廠隔壁是雲和手工坊,大病患者李愛萍和姐妹們圍坐在一起鉤編手工藝品,一團團毛線經過她們巧手編織,變成繽紛的花朵、萌萌的“豌豆射手”等。
“我們探索實施社區微工廠模式,通過拓展‘微就業’、培訓‘微技能’、優化‘微服務’,幫助轄區殘疾人、大病患者等就業困難群體實現家門口就業、顧家兩不誤。”雲和社區黨委書記李紅君介紹,目前,已成功幫助30余名殘疾人就業。
今年以來,興慶區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0686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489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900人,公益性崗位累計兜底安置就業困難人員982人。(記者 馬駿 聞海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