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首個“賽馬制”科研項目通過驗收

“全區首個‘賽馬制’科研項目順利通過現場驗收,標志著在我區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中,科研項目管理首次引入的市場競爭機制,在調動激發科研人員創新創造活力、加速科技成果的產出和轉化方面取得實效。而在此機制下,科技硬核支撐,為我區硒砂瓜產業筑就了高質量發展之路。”8月23日,寧夏農林科學院園藝研究所研究員杜慧瑩說。
近日,寧夏回族自治區科技廳組織專家在中衛市沙坡頭區香山鄉深井村示范基地,對實施的寧夏首個“賽馬制”科研項目“退砂地土壤質量提升與復合栽培技術研究與示范”進行了現場驗收。
硒砂瓜是寧夏的特色優勢農業品牌之一。在優先保護中部干旱帶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如何保証硒砂瓜產業規模化、如何穩定硒砂瓜果實品質、如何提升硒砂瓜品牌價值?這給科技工作者提出了迫切的科技攻關需求。
“賽馬制”是指在項目部署中,針對同一個任務,經專家論証后有兩個以上牽頭單位獲得立項的,先進行平行立項、后重點聚焦、優中選優、優勝劣汰的項目組織管理模式。為了實現快速技術突破與集成應用,2022年自治區科技廳組織設立了我區第一個賽馬制項目“退砂地土壤質量提升與復合栽培技術研究與示范”。其間,寧夏農林科學院園藝研究所組織西甜瓜、土肥和病虫害專家聯合開展攻關,在2023年科技廳組織的項目中期評估中,以“聚焦退砂耕地突出問題方面針對性強,創建的輕簡化栽培模式可復制、易推廣,並形成了適合產區應用的技術規程”和現場產量和品質測評平均94.5分的成績,在2個項目攻關主體中競爭勝出。2024年在自治區科技廳的大力支持下,寧夏農科院項目組在中期評估的基礎上繼續完善技術。經過3年的努力,在退砂地上完成了土壤培肥保育、輪作倒茬、嫁接栽培、合理密植、農機農藝融合、病虫草綠色防控等技術創新、集成和示范。
此次科技廳組織專家對“賽馬制”項目“退砂地土壤質量提升與復合栽培技術研究與示范”進行的現場驗收中,自治區、中衛市、沙坡頭區科技部門管理和科技人員全程參與驗收。在中衛市沙坡頭區香山鄉深井村退砂地硒砂瓜生產基地,專家們聽取了科技工作者對退砂地硒砂瓜形成的“一抗兩調控五結合”綜合栽培模式的匯報,實地調查了田間管理、西瓜長勢、病虫害防控情況,從隨機選取的西瓜樣本中對單瓜重、中心可溶性固形物進行抽樣檢測,試驗示范地的西瓜平均單瓜重10.6千克,果實中心糖含量12.5%—13.6%,果肉風味酥脆、爽口、多汁。專家一致為農科院的工作成果點贊,認為“在今年前期連續高溫、后期又連續降雨的氣候條件下,能夠座果整齊,成熟期植株依然枝繁葉茂,病虫害少,這是技術到位的體現”,專家評價項目聚焦退砂耕地突出問題針對性強,創建的“一抗兩調控五結合”綜合栽培模式可復制、易推廣,並形成了適合產區應用的技術規程,可以支撐硒砂瓜高質量生產。自此,“賽馬制”項目田間試驗示范圓滿收官,也為我區首次實施賽馬制項目模式高效解決特定領域應急性、關鍵性產業問題提供了經驗。(記者 馬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寧夏銀川市啟動防汛Ⅱ級應急響應
- 人民網銀川8月25日電 (記者梁宏鑫)記者從寧夏銀川市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獲悉,綜合前期降雨疊加風險,經會商研判,銀川市決定於8月25日11時將銀川市防汛應急響應由Ⅲ級提升至Ⅱ級。 按照要求,靈武市、興慶區要明確坐鎮指揮和一線指揮責任領導,全面加強監測預報預警、滾動會商研判、應急響應、臨災“叫應”、轉移避險、指揮調度和搶險救援等各項工作。…
- 寧夏出現強降雨 部分路段臨時交通管控
- 人民網銀川8月25日電 (記者穆國虎)24日10時至25日11時,寧夏大部出現降雨(0.1∼203.0毫米),交管部門對部分路段及收費站上站的所有車輛實施臨時交通管制。 據氣象部門通報,24日10時至25日11時,銀川市興慶區、金鳳區、西夏區東部、賀蘭縣東部、永寧縣東部和靈武市北部,平羅縣東部、惠農區南部,鹽池縣西北部共216站超過50.0毫米,銀川市興慶區通貴鄉、月牙湖鄉、掌政鎮和大新鎮,金鳳區良田鎮和豐登鎮,靈武市臨河鎮、寧東鎮和梧桐樹鄉,永寧縣勝利鄉、望洪鎮、楊和鎮、望遠鎮,賀蘭縣金貴鎮,平羅縣頭閘鎮、靈沙鄉,惠農區禮和鄉、廟台鄉,鹽池縣高沙窩鎮等共60站超過100.0毫米﹔最大累計降雨量出現在寧東鎮中水回用廠為203.0毫米,最大小時雨強出現在永寧縣望洪鎮望洪林場為78.5毫米/小時(25日01時)。…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