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業態帶火鄉村旅游,市場競爭加劇
農家樂如何提質進階
涇源縣風景優美。
石嘴山市大武口區龍泉村景色宜人。
青銅峽市余橋村特色連環畫收藏館。
小游客體驗採摘樂趣。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石嘴山市大武口區龍泉村的桃花節吸引游客前來“打卡”。
走進鄉村,遠離城市的喧囂,沉浸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清新的空氣扑面而來,綠樹成蔭,瓜果飄香。游客可以親手採摘新鮮的蔬菜水果,品嘗自己的勞動成果。農家小院裡,炊煙裊裊升起,飯菜香氣四溢。夜幕降臨,大家圍在篝火旁唱歌跳舞,似乎忘卻了一切煩惱。農家樂不僅為游客提供了一個休閑娛樂的好去處,也為當地農民帶來了可觀的收入,促進了鄉村經濟發展。近年來,這種親近自然、回歸田園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受到人們喜愛。
今年以來,寧夏鄉村旅游推出了農文旅融合代表性景區(點)、鄉村旅游重點村等。相關統計數據顯示,鄉村游以短途游和周邊游為主,呈現出微度假和民宿體驗主題相結合的特點,進一步帶動鄉村旅游發展,促使寧夏文旅市場持續釋放活力。
如今旅游市場日益多元化,隨之而來的精品民宿、家庭農場、鄉村露營……這些新業態帶來了更多元的消費和更大的鄉村旅游發展空間。農家樂作為鄉村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正面臨著挑戰與機遇,如何實現品質升級、拓展消費群體,成為眾多農家樂經營亟待解決的問題。
農家樂經營面臨新挑戰
傳統農家樂曾紅極一時。起初,這種運營方式其實並不復雜,隻需將自己閑置的住所收拾干淨整潔,烹飪幾道拿手菜品,就可以開始接待顧客。然而,隨著消費者需求不斷變化和市場競爭的加劇,傳統的農家樂模式逐漸顯露出其局限性,一些農家樂設施簡陋、服務單一,難以滿足游客日益增長的品質需求。
冶家村地處固原市涇源縣涇河源鎮,距離六盤山國家森林公園和老龍潭景區僅1.5公裡。作為老牌農家樂代表性村落,依靠獨特的區位優勢,冶家村去年接待游客30多萬人次。
2005年,在涇源縣相關政策支持下,冶家村立足六盤山下的地理位置優勢,決定打造旅游觀光產業。2008年,在初步完成農家樂設施改造后,冶家村正式開啟了旅游產業發展之路,讓更多村民在家門口吃上“旅游飯”,經營農家樂的人慢慢多了起來,產業步入正軌后,冶家村更美也更熱鬧了。
“目前,全村有農家樂135戶,佔全村農戶的二分之一,戶均年收入達到8萬元。”冶家村黨支部書記馬萬紅說,經過多年發展,冶家村從“農民窮、產業弱、環境差”的落后村變身為“百姓富、產業興、生態美”的先進村,旅游業早已成為村民致富的主導產業。
“前幾年,不少生意紅火的農家樂突然關門,這也對我們的發展發出了警示,”馬萬紅說,盡管旅游業的繁榮發展,讓農家樂一度成為熱門,但隨著市場需求多元化和消費觀念的改變,人們開始追求更高品質的旅游體驗,因此農家樂的熱度也逐漸減退。
此外,農家樂的服務質量和衛生狀況也成為影響消費者選擇的重要因素,一些服務質量不佳、衛生條件差的農家樂,也很難吸引消費者再次光臨。
品質升級與消費需求應雙向奔赴
從當前消費市場來看,“80后”“90后”已成為主力軍,他們的消費觀念更加注重產品的特色與創新。
消費者普遍反映,過去,大部分農家樂提供的服務項目過於單一,主要停留在基礎的餐飲和農事體驗上,缺乏創意。因此,有性價比的農家樂更受消費者青睞。
秀美的田園風光、富有地方特色的美食、干淨舒適的民宿,古秦渠倚村而過,這裡就是位於青銅峽市青銅峽鎮的余橋村。近年來,余橋村大力實施文旅融合鄉村旅游項目,發展特色鄉村旅游,全力打響“秦渠第一村”文化旅游品牌。
去年以來,余橋村搶抓鄉村振興戰略契機,立足產業基礎、古渠文化、區位優勢,探索建立“政府牽頭、社會投資、公司運營、群眾參與”的發展模式,實施余橋村文旅融合鄉村旅游項目,建設游客服務、紅酒品鑒、非遺傳承、鄉村民宿(餐飲)“四個功能區”,配套景觀吊橋、“白馬拉渠”等景觀小品,打造全國首家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鄉村年畫連環畫收藏館,藏品5萬余種6萬余冊。
今年,余橋村持續發力,緊盯鄉村旅游發展,加快“一帶四區”建設,在現有文化巷基礎上,增擴文化北巷,打造高端民宿、“秦渠北畔”咖啡書屋、“余橋有約”茶餐廳,並依托著名畫家王麗榮向日葵品牌,研發葵花油、葵花籽、古法醋、向日葵藝術品等衍生產品。
從過去的一個小村庄,搖身一變成為鄉村旅游熱門地,余橋村在豐富旅游業態、提升文化內涵、拓寬增收渠道的同時,使文旅產業真正成為實現群眾和村集體經濟雙增收的支柱產業,當地村民日子越過越紅火。
業內人士認為,農家樂經營者與時俱進重新思考發展模式很有必要,在業內看來,農家樂的衍生產品需要不斷推陳出新,做好保障和品控。文旅等相關部門和農家樂所在景區等攜手合作,因地制宜推進規模化經營和標准化服務,通過引入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技術手段,提升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打造具有特色的餐飲、住宿、娛樂等一站式服務,才能讓更多“頭回客”變成“回頭客”。
打造優質鄉村旅游新業態
7月5日,在石嘴山市大武口區龍泉山庄,不少年輕人在這裡進行團建活動。當晚,龍泉山庄要接待100余名顧客,后廚工作人員都在加緊准備食材。
龍泉山庄多年來何以吸引眾多游客?離不開與時俱進的經營理念。
“租個院子燉個雞,這是傳統的農家樂,如今的市場已隨著消費主力軍的更新換代發生改變。”龍泉山庄董事長任明說。
近年來,大武口區龍泉村充分挖掘自然景觀、田園風光和歷史文化資源,堅持“小組團、多風格、低成本、鄉村化”思路,完成商業街改造、集污管網改造、干溝生態環境修復、葫蘆塘改造、迎賓廣場建設、高端民宿和義烏小商品一條街建設等政府投資項目14個,完成田園綜合體、張黑子農家院、郭江老磨坊、厚德酒坊、章氏酒坊等社會投資項目11個,形成全要素集聚整合的旅游基礎配套體系。
此外,加大農文旅融合發展力度,集中打造田園採摘區、休閑商業街、示范創業街、百草園、燒烤娛樂區、民宿休閑區六大功能街區,推進農家樂、採摘游和鄉村觀光等傳統鄉村旅游產品轉型升級,催生鄉村康養、研學旅游、鄉村博物館、蘭星野奢戶外營地等旅游新業態,滿足多樣化、多層次旅游消費需求,形成了“吃農家飯、住農家院、賞農家景、體農家情”的鄉村文化旅游發展體系。大力發展假日經濟,開展“桃花節”“燒烤節”“全國秋季村晚”等活動,提高村庄名氣,促進農民增收。據統計,今年“五一”假期,龍泉山庄游客突破147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1366萬余元。
近年來,寧夏各級農業農村部門立足自然特色、區位優勢、文化底蘊、生態資源和經濟發展水平,以農文旅融合發展為路徑,發掘鄉村功能價值,積極培育農業發展新動能,全力推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截至目前,全區休閑農業經營主體達769個。
如今,各大農家樂可以實現春季賞花、夏季露營、秋季採摘、冬季戲雪,一年四季都有特色主題活動。同時,還有勞動教育實踐、研學、非遺手作等系列體驗。露營、燒烤、劇本殺、音樂節等團建活動的新業態,也反映出當下年輕人鄉村旅游的多樣需求。
對於農家樂經營者來說,要想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生存下來,就必須不斷提高自身質量,提供更多樣化的服務和活動,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同時,也需要適應市場變化,開拓新業務領域,尋找新的盈利點,才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農家樂的招牌並非“網紅”
“想你的風吹到了某地。”“我在某地等你”……如今,農家樂喜歡用“網紅”的方式吸引游客,但是,“網紅”的背后存在趨同化問題,如果農家樂都熱衷於設置打卡地、網紅菜品等“蹭熱度”,就會失去應有的特色。
為了吸引游客,一些農家樂經營者在網絡上過度營銷,導致游客到達后發現實際體驗與宣傳嚴重不符,影響口碑和聲譽。在快速“網紅化”的過程中,由於游客數量激增,可能導致服務人員不足、服務質量下降。為了迎合網紅元素,許多農家樂在項目設置、裝修風格等方面趨於雷同,缺乏特色和差異化,容易讓游客產生審美疲勞。部分農家樂隻關注短期的流量和收益,忽視長期的規劃和品質提升,導致難以持續發展。過度追求網紅效應,可能忽略了當地鄉村的文化內涵,使農家樂失去了原本的鄉土特色。
“做農家樂一定要有耐心,不能因為市場瞬息萬變而浮躁,要依托本土優勢和文化內涵,才能打造出獨具特色的農家樂品牌。”任明說。
近年來,寧夏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提升工程,繼續扶持建設一批功能完備、特色突出、服務優良的休閑農庄(園區),因地制宜興建特色餐飲、特色民宿、購物、休閑娛樂等配套服務設施,促進農家樂、鄉村民宿、休閑農園等業態類型多樣,農事體驗、科普教育、親子研學等經營項目多元,提高產業融合的綜合效益。並推進品牌化建設,申創一批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等國家級品牌﹔組織參加中國美麗鄉村休閑旅游行精品景點線路推介活動,宣傳推介寧夏休閑農業精品景點線路﹔組織支持各地開展各具特色的休閑農業活動,形成一批休閑農業特色品牌。同時加強人才培養,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以休閑農業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為重點,提升綜合素養。組織和引導返鄉創業者、大學畢業生、專業管理人才、青年創業團隊等各類“創客”投身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通過一系列的創意研發、產品開發、宣傳推廣,推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實現創新發展。
“農家樂在創新發展過程中應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在保留傳統鄉村特色的基礎上,結合當地文化、民俗等元素,打造獨具特色的消費體驗,並通過引入現代科技手段,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鄉村體驗。”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說,還要注重環保和可持續發展,讓農家樂成為綠色、健康、環保的休閑勝地。
農家樂行業雖然面臨諸多挑戰和困難,但也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機遇。隻有不斷創新和改進,才能適應市場的變化和挑戰,贏得更多游客的青睞和信任。(記者 徐 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