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寧夏頻道>>寧夏要聞

西吉縣逐“綠”而行書寫生態奇跡

2024年07月23日09:32 | 來源:寧夏日報
小字號

葫蘆河流域吉強鎮段的水土保持與生態修復項目成效初顯。

7月19日中午,西吉縣月亮山涼爽的山風,輕輕拂過這片生機盎然的土地,帶來了絲絲涼意,也吹散了夏日的燥熱。56歲的護林員王珍站在山丘上,望著眼前翠綠的草甸和茂密的樹林,臉上露出了滿足的笑容。他的目光所及,是一片片隨著山坡起伏延展的綠色,一直延伸到視線的盡頭。

“記得我小時候,這裡還是一片荒涼,牛羊成群,卻不見一棵樹。”王珍回憶道。他清晰地記得,月亮山的轉變始於退耕還林還草、封山禁牧的實施。隨著植樹造林的推進,至2010年,這片土地已經披上了綠裝。

王珍的家位於月亮山腳下的新營鄉長義山村。從早年的放牧人,到后來的造林者,再到現在的護林員,王珍的身份隨著山的變綠而發生了轉變。門前那條曾經干涸的溪流,如今又恢復了長流……

“近幾年,山上的樹木長得越來越茂盛,最高的樹已經超過8米。”王珍說,草深得人難以進入,野兔、野豬、野雞等野生動物越來越多,甚至還發現疑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麋鹿。

月亮山的綠色奇跡,是西吉縣干部群眾一代接一代努力的結果。近年來,西吉縣委、縣政府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為己任,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推進,將月亮山建設成為重要的水源涵養區。

“通過項目的實施,我們不僅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還大幅提升了森林覆蓋率,增強了水源涵養能力,鞏固了生態安全屏障。”西吉縣自然資源局負責人麻志虎介紹。月亮山作為葫蘆河、清水河和祖厲河的發源地,是西吉縣唯一的水源供給地,生態區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過去幾十年,我們的主要目標是提高林木成活率,減少土壤侵蝕。”麻志虎回憶說。然而,隨著林木的成長,新的問題出現了:林分過密、生物多樣性降低、整體功能弱化。在月亮山建設“綠色生態屏障”成為亟待解決的生態問題。

於是,西吉縣實施了月亮山水源涵養林建設項目,生態修復面積達到1466公頃。通過項目實施,森林涵養水源總量達到了109萬噸,森林保土能力增加了4.9億噸,新增造林地1466.7公頃,成林后可釋放氧氣2962.7噸。

“這不僅促進了水源涵養、保持水土、調節氣候、淨化空氣,還構筑了六盤山西麓的綠色生態屏障。”麻志虎介紹。隨著月亮山水源涵養林建設的推進,造林成果得到了進一步鞏固,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能力和穩定性得到了增強,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

月亮山生態保護與修復是西吉縣“山水工程”實施的一個縮影。2023年,西吉縣啟動了黃河流域六盤山生態功能區(寧夏段)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簡稱“山水工程”),該工程包含32個子項目36個子工程,保護修復面積達到1.34萬公頃,概算投資8.78億元。

“葫蘆河流域吉強鎮段的水土保持與生態修復項目已經完成了河道疏浚,目前正在進行岸坡砌護,預計今年10月底全部完工。”西吉縣水務局水利工程管理中心項目負責人楊永祥說。該項目共修復面積416.9公頃,包括河道疏浚、岸坡砌護、生態修復等內容。“你看,這些樹苗長得多旺盛。”楊永祥指著一片新栽的樹苗說,“再過幾年,這裡也會像月亮山一樣綠。”

西吉縣“山水工程”,不僅是對自然的一次深刻致敬,更是對未來的一份庄嚴承諾。在這裡,人們用智慧和汗水書寫了一個生態保護與修復的傳奇,每一棵樹、每一株草、每一條溪流,都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綠色家園的堅守。截至目前,該縣“山水工程”已完成8個項目,正在實施的19個項目已完成70%的工程量,計劃2025年再實施5個項目。(記者 剡文鑫)

(責編:閻夢婕、寬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