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寧夏頻道>>人民日報看寧夏

銀川市興慶區人大推進紅花渠改造工程

千年古渠蕩清波(看准了就堅定不移抓)

記者 秦瑞杰
2024年07月04日10:4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干涸的紅花渠,時隔30多年第一次蕩起清波。

開閘這天,李新海早早來到渠畔。水流嘩啦啦涌來,在渠底卷起土旋兒,潤濕了兩岸渠擺。綠柳成蔭,鳥兒歡唱。在附近社區居住多年的李新海不禁感慨:“有了水,附近的整條街都靈動了!”

這條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興慶區的古渠有著近1300年歷史。上世紀90年代,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周邊居住人口增加,兩岸亂搭亂建,古渠逐漸斷流。

“那時垃圾、臭水遍地,一次上游下雨,沖出的垃圾裝了三大卡車。”在紅花渠畔,新華街街道富華社區居委會副主任石芳回憶,從2011年開始,銀川市對紅花渠及沿岸部分城中村進行拆遷改造。“改造后污水沒了,可渠道兩側還是塵土飛揚,一下雨更是坑坑窪窪。”

紅花渠的改造不能再等,居民們來到設在富華社區的人大代表聯絡站,找到了當時被選為興慶區人大代表的石芳。“小小一段渠,改造難度卻不小。由於涉及道路交通、岸線治理、生態恢復多個方面,僅憑一個社區很難完成,必須尋求上級多部門的配合和支持。”石芳於是聯絡其他人大代表,一起商量改造方案。

經過多次實地勘察,2021年,新華街街道13名人大代表聯名提交紅花渠改造建議,並於當年底在興慶區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確定為議案。隨之而來,紅花渠砌護改造工程順利展開。

“居民提意見,人大代表修改方案。改造前,我們早早進行了社情民意的收集。”石芳說。漫步紅花渠邊,遠處,一座跨渠而建的棗紅色中式涼亭出現在視野裡。“以前這裡是個有裂縫的危橋,橋面不平,而且缺少欄杆防護,平時居民們都繞著走。”亭子裡,今年77歲的李文合正與同伴聊天。他在附近居住多年,一談起紅花渠就打開了話匣子,“人大代表來現場勘察時我就提意見——能不能先把危橋給解決了?”

“先是修復橋面,再把橋梁兩側的土路鋪上健身步道。”石芳說,有居民提出上下橋不方便,所以設計時就拆除台階,把橋兩邊拉直墊高,形成一個平面,方便行人和自行車通行。“方案拿出來向居民征求意見,又有人提出需要遮風擋雨,於是加蓋了護欄、涼亭。”

“施工前,人大代表和居委會工作人員三天兩頭往渠邊跑,專挑放學和飯后人多的時候,以便聽取更多居民意見。”富華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靳丹回憶。“改不改,怎麼改,步道是石子還是塑膠,植物用灌木還是栽樹,翻來覆去討論。光李大爺關心的橋,就改了3遍設計稿。”

硬化渠兩側路面、鋪設運動步道、補植綠化、種起紅花,增加休閑健身路徑……2022年8月底,經過兩個月改造,紅花渠垂柳依依,兩側種滿花草,環境大為改觀。

“當時還有個遺憾——雖然渠道改造好了,但一直沒有通水。”由於缺乏水源灌溉,每當夏季,紅花渠兩側的垂柳直打蔫,李文合眼瞅著心裡焦急,又一次找到人大代表反映情況。經過多方協調,銀川市水務局打通了一條再生水補水通道,調配3萬立方米水對紅花渠進行渠道浸潤,並建立起每日補水運行機制。

今年5月30日,干涸多年的古渠來了水。那天,李文合早早舉起手機等在渠口。“多虧了人大代表,我要把視頻發到網上,讓大家看看紅花渠的變化!”

“增強群眾參與,回應群眾關切。今后,我們還要把紅花渠改造工程打通到‘最后一公裡’!”全長6.8公裡的紅花渠,在新華街街道轄區隻流經1.3公裡,剩余部分還沒有完成環境整治和改造。石芳介紹,現在全線改造的相關項目已被列為自治區十三屆人大常委會2024年閉會期間重點督辦建議,開工在即。

《 人民日報 》( 2024年07月04日 第 11 版)

(責編:閻夢婕、寬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