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寧夏頻道>>寧夏要聞

石嘴山市發展漁業有方有法

2024年06月28日09:53 | 來源:寧夏日報
小字號

6月27日,記者走進位於石嘴山市大武口區棗香村的水產科技小院,在智能化魚菜共生循環種養車間,一套循環設備正運行。該設備利用水培蔬菜吸收水產養殖產生的氮、磷等營養物質,再利用微生物對收集的魚糞殘餌等廢棄物進行發酵分解,通過“水肥一體化”模式,實現水資源和土地資源綜合利用,提升產量和品質。當前,類似的智能化魚菜共生循環種養車間在該市已有121個。

“我們突破設施漁業養殖技術,鱸魚的飼養成本降到了6元至7.5元每公斤。”石嘴山市畜牧水產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主任樊向東說。

今年5月,水產科技小院又迎來新成員——優鱸三號魚苗,這也是水產科技小院在鉗魚養殖后進行的新嘗試。水產養殖工程師於金山像往常一樣,投喂著高位圓池中的鱸魚,直徑不足10米的水池中有近5000尾魚苗,養殖密度非常高。“高密度養殖能夠大大降低魚苗的養殖成本,但是對設備的要求比較高,單從造氧設備來說,幾個小時的斷電就可能造成魚苗大量死亡,因此我們配備了備用電源,保証發生意外情況時設備的正常運行。”於金山說。

鱸魚作為廣溫性魚類,在20℃—25℃的環境下成長得最快,而寧夏高熱天氣較少,本來並不具備養殖優勢。但科技小院的技術人員獨辟蹊徑,通過專業設備調節溫度、濕度,營造出適合各種魚類的生存環境,實現一年四季不間斷養殖,用技術彌補南北方環境上的差異。

“水產科技小院示范在前,想搞水產養殖的村民都可以參與,有專業人員手把手的技術指導,養殖戶干起來心裡踏實。”棗香村黨支部書記趙亞軍介紹,水產養殖戶有問題想討教,隨時可以來水產科技小院“取經”。水產科技小院建成以來,吸引了附近十幾個村子的村黨支部書記帶著養殖戶前來學習,前后組織多次流動技術培訓,水產專家帶著設備送服務上門,對養殖戶和企業進行水質檢測、魚病檢測、技術推廣。目前,該市80%左右的水產養殖戶接受過水產科技小院的技術指導。

如今,水產科技小院的作用已不單單是探索養殖方法、推廣養殖技術,而是成為一個針對漁業的技術溝通交流平台。石嘴山市水產科技小院和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黃海水產研究所等研究機構達成了合作,時常邀請漁業專家學者前來實地指導,同時將相關優質項目帶到本地。正是靠著人才和技術“兩大法寶”,讓石嘴山市漁業發展實現了一次次突破。

目前,石嘴山市水產養殖面積已達到14.3萬畝,位居五市第一,設施養殖面積達到28.2萬平方米,設施漁業產量佔全區總產量的30%,優新品種佔比15%。(記者 蘇峰 見習記者 龔依然 何娟亮)

(責編:閻夢婕、寬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