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寧夏頻道>>寧夏要聞

固原市孫家河村:此“親家”非彼“親家”

2024年06月28日09:34 | 來源:寧夏日報
小字號

“親家,你打電話了?”這是楊滿福接電話說的第一句話。

“親家,你去哪了?”這是路上村民遇到楊滿福的開場白。

“親家,你飯吃了嗎?”這是楊滿福敲開村民家門的問候語。

6月24日上午,固原市原州區三營鎮孫家河村黨支部書記楊滿福和3個“親家”聯絡了感情。

“書記,你的子女都和本村人結姻親了嗎?”記者好奇地問。

楊滿福愣了一下,隨即哈哈大笑:“你是不是看我見誰都叫‘親家’?”見記者點頭,楊滿福趕緊解惑:各族群眾團結得就像一家人,所以村裡人見面都互喊“親家”。

一上任,自己背了兩筆貸款

孫家河村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聚居村。

“從我記事起,東家給西家幫忙鋤地、西家給東家幫忙看娃的事情很常見,村裡多數娃娃吃百家飯長大,我就是其中一個。”楊滿福母親臥病在床,家裡4個孩子,父親一個人拉扯不過來,常把孩子送到鄰居家吃飯,村裡沒人拒絕過。

靠著鄉親們拉扯大,楊滿福有一顆感恩的心,並想著把村裡這個好傳統延續下去。

20世紀80年代,為了擺脫貧困,楊滿福跑起了大貨車並且富裕起來。村民也想跑車擺脫貧困,但苦於手頭太緊。楊滿福了解情況后,聯系幾個親友做擔保,讓村民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購買了車輛。在他的帶動下,很多村民的車輪風風火火轉起來,運輸業成為村裡的一個重要產業。

多年的擔保生涯讓楊滿福在整個三營鎮有了良好的信譽,村民推舉他當村委會主任,帶著大家一起脫貧致富。1986年,楊滿福成功當選,誰也沒想到,他一上任就讓自己背上了貸款。

村裡的小學破舊不堪,鳥在屋頂上筑巢,風隨意吹進教室,冬天上課學生們凍得直跺腳。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楊滿福和村“兩委”班子商議后,決定重建學校。可錢從哪裡來?

多方努力下,政府給予了項目支持,可還差5萬元。楊滿福以個人名義向銀行貸款5萬元。 (下轉第五版) (緊接第一版)學校竣工后,傳出琅琅讀書聲,楊滿福比自家建了新房還高興,“娃兒這下可以安心讀書了,這點貸款我慢慢還。”

孫家河村有條河,是村民們去鎮上的必經之路。每逢下雨漲水,村民隻能踩著石頭過河。村民想把蔬菜、牛羊拉出去銷售,可車過不去,產業發展受阻。

楊滿福跑相關部門批下來10萬元修橋資金,可錢不夠,他又和另外一名村干部共同貸款3萬元,在河道上修了一座6米寬的漫水橋。橋修好了,他又默默還了幾年貸款。

如今,村小學已搬遷,漫水橋也被更寬更高的新橋替代,但村黨組織的付出被各族群眾牢牢記在心裡。

“有了新學校,孩子上學再沒受過凍。”“有了漫水橋,我們出去賣菜再也沒走過村后那條遠路。”村民們紛紛說。

“至今不知道那位老人叫什麼”

漢族群眾種菜、回族群眾養牛是這個村的傳統。為了打好產業牌、拓寬致富路,村干部引導漢族群眾手把手教回族群眾種植和田間管理,回族群眾教漢族群眾養殖、銷售。

王佔虎原本是種菜大戶,8年前開始養牛。種菜改養牛,他兩眼一抹黑。

一天,王佔虎拿著疫苗不知所措地站在牛圈旁,此時正巧一位回族老人路過,主動告訴他打疫苗的技巧,並叮囑一年打兩次。

看出老人是個行家,王佔虎主動和老人聊起了家常。和老人告別后,王佔虎連拍三下腦門:“光問了老人的家庭住址,忘記問人家的姓名了。”

王佔虎家的牛連著幾天不好好吃草,喂藥也沒有好轉,情急之下,王佔虎開上三輪車跑到老人家請教良方,結果“方”到病除。

有了這位老人的幫助,王佔虎搞養殖少走了很多彎路,由4頭牛發展到現在的18頭。去年,王佔虎家的牛又病了,他又想找那位老人,可鄰居告訴他那位老人已去世。王佔虎遺憾地說:“老人給牛看了好多次病,可至今我都不知道老人的名字。”

村民丁義虎擅長養羊賣羊,種菜是他的弱項。前幾年他種菜時,漢族群眾手把手教他澆水、施肥,一年光賣菜收入兩三萬元。漢族養殖戶不擅長賣羊,丁義虎義務幫他們銷售。丁義虎能言善道又懂行情,他銷售的羊隻價高,慢慢地村民都找他代賣。

賣價高,村民高興﹔賣價低,村民不抱怨。掙到了錢,村民非要答謝丁義虎,錢送到了丁義虎家卻被推了出去,“大家住在一個村,是朋友,是親人,哪裡有跟親朋好友收錢的道理?”

“親家”密碼原來是這個

前段時間,村民王佔川的兒子結婚,他招待回族親友的宴席就設在丁義虎家。

“老王提供食材,我負責做飯並把客人招待好。”一場婚宴,丁義虎忙前忙后。事后王佔川多次表達感謝,都被丁義虎拒絕。在他看來,鄰裡之間幫忙再正常不過。“我錢周轉不開,找人家借錢,連欠條都不讓打,我們過節人家上門祝賀,團結和尊重都是相互的。”

2002年,楊滿福當選村黨支部書記,對村裡的各項開支,國家的惠民補貼、低保和扶貧到戶項目等資金實行公開公示制度,充分接受廣大村民監督。同時,他要求村干部和黨員帶頭講正氣、樹新風,杜絕黃、賭、毒等不法行為,積極引導廣大黨員帶頭移風易俗,反對迷信、賭博、鋪張浪費等行為。

行走在孫家河村,庄稼長勢喜人,農戶家裡六畜興旺,一排排磚瓦房錯落有致,一派和諧景象。

“村民因為關系親密才互稱親家,親家是親如一家的意思。”記者恍然大悟。

“對了!” 楊滿福肯定地回答。

“村裡有產業,年輕人在家門口就能掙錢。”楊滿福總結,這是民族團結之花結出了共同富裕之果。2023年,孫家河村村民人均純收入1.7萬多元。(記者 喬素華 實習生 樊 帆 王 雷)

(責編:閻夢婕、寬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