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寧夏頻道>>寧夏要聞

寧夏推進鄉村振興全力擘畫高質量發展新藍圖

2024年06月14日09:14 | 來源:寧夏日報
小字號

寧夏稻漁空間鄉村生態觀光園將傳統種植業和鄉村旅游業有機融合,走出了一條致富增收的三產融合新路徑。 記者 馬楠 王洋 攝

寧夏以鄉村全面振興樣板區建設為牽引砥礪奮進,推進寧夏城鄉山川協調發展,實現了百萬人口移民、百萬人口脫貧“兩個百萬”目標。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

2023年,全區一產增加值428.1億元,增長7.7%,增速居全國第2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72元,增長8.2%,增速居全國第5位。夏糧單產創近十年來最高,糧食生產“二十連豐”,生鮮乳產量躍居全國第3位,瓜菜人均佔有量全國領先……

腳下,帶著泥土的芳香,每一天都是激情昂揚地行進,書寫著致富的故事。

心裡,扎根堅定的信念,每個村都在擼起袖子加油干,洋溢著奮斗的精神。

滴滴汗水,張張笑臉,擼起袖子加油干,致富的腳步永不停歇。

延鏈條增效益 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

6月11日,固原市原州區姚磨村冷涼蔬菜基地,連片的蔬菜長勢旺盛,空氣中洋溢著天然的清香。

遠處,一棟棟漂亮的新式蔬菜大棚,提升了蔬菜基地現代農業的成色。

村民姚文強剛干完農活,看著自己種植的近200畝蔬菜,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近幾年來最大的變化就是種植技術越來越好了,學會了育苗降低成本,有機肥代替了化肥,無人機施肥訂單式種植,村上還擴建了冷庫……”種植戶郭少玲告訴記者,現在蔬菜的品質提升了,滯銷的風險大幅降低了,農民收入穩定增長。

“2023年,全村人均年收入23000多元,位居原州區第一。”姚磨村黨支部書記程廣錦介紹,村民們從以前的小打小鬧、土生土種已經發展到現在的現代化種植,目前正努力向有機無公害方向發展,打響姚磨村的“綠色”蔬菜品牌。

姚磨村的奮斗故事,書寫了產業帶動鄉村振興的一個樣本。

產業興則鄉村興。我區不斷創新新模式、新機制,以產業發展帶動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涌現出許許多多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樣本、經驗和典型做法。

固原市延鏈強鏈,引進雪川農業集團,打造馬鈴薯智能化生產車間,成為國內出口冷凍馬鈴薯制品最多的企業。

“在原州區年加工生產冷凍馬鈴薯產品30萬噸,佔集團冷凍馬鈴薯產品產量的72%。”雪川六盤山食品(寧夏)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助力固原市形成結構合理、鏈條完整的優勢特色馬鈴薯產業集群。

特色農業提質,全力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出台推進‘六特’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創建葡萄及葡萄酒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產業集群項目覆蓋‘六特’產業佔比達三分之二。”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

寧夏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和條件正不斷完善:創建國家級農業現代化示范區2個、現代農業產業園1個,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縣數量佔比位居全國第五、西北第一,奶牛存欄增速連續五年全國第一,肉牛和灘羊飼養量增速全國領先。

“精深加工提檔升級,實施農產品加工提升行動,新增國家和自治區級產業化龍頭企業75家,形成國家、區、市、縣四級龍頭企業梯隊,農業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2023年,“六特”產業全產業鏈綜合產值突破2600億元。

優品質樹品牌 特色農產品香飄四方

彭陽縣的蔬菜大棚,西紅柿長勢喜人。

“都說馬無夜草不肥,現在我的西紅柿也吃上了‘夜草’,讓我嘗到了科技的甜頭。”村民張風有介紹,今年1月,寧夏朗星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LED植物照明技術在彭陽縣海子塬設施農業園區進行試驗示范,在張風有的西紅柿大棚安裝上了LED植物補光燈,給西紅柿帶來養分,味道也更加鮮美。

近年來,彭陽縣加大對農業生產領域的科技投入力度,建成了標准化、智能化、規模化的設施蔬菜產業基地,讓種植戶及時掌握高產高效生產技術,以科技賦能助力農產品“提味”,農民增收。

提升品質,打響品牌。寧夏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構建“區域公用品牌+知名企業品牌+特色產品品牌”協同發展格局,累計培育特色農業品牌647個、區域公用品牌20個,7個產品品牌進入中國農業品牌目錄,在全國授牌建設寧夏農產品品牌店95家,賀蘭山東麓葡萄酒、中寧枸杞、鹽池灘羊品牌價值分別躍升至全國區域品牌百強榜第8、第11和第31位。創建國家及自治區全產業鏈標准化基地9個,靈武、鹽池、涇源獲批整建制推進中國良好農業規范高質量發展試點縣。

品牌價值不斷提升的寧夏農產品,打開了一條條通向全國市場的“綠色通道”。

“緊盯農產品質優價不優、市場銷售不暢等難題,把產銷銜接作為農業發展的關鍵突破口,通過‘請進來’‘走出去’,招引落地了一批合作項目,線上線下並舉,促進農產品暢銷市場,推動‘寧字號’農產品積極融入國內‘大循環’,部分產品走向海外,實現了優產、優質、優銷的好成果。”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區已成功舉辦寧夏精品中國行、全國知名蔬菜經銷商走進寧夏等系列推介活動32場次,簽約項目496項、金額75億元。並獲批國家級農業國際貿易高質量發展基地4個,新建阿聯酋、摩洛哥中阿農業技術轉移海外分中心。

促和美善治理 打造宜居宜業鄉村

魚肥水美寧夏川,稻花香裡說豐年。

走進賀蘭縣寧夏稻漁空間鄉村生態觀光園,綠樹紅花、禾苗搖曳,四五位農民在田間補苗,七八隻幼鴨在田埂上散步,鄉村田園美景躍然眼前。美麗的稻漁空間不僅帶火了鄉村,更帶動了周邊村民增收致富。

近年來,稻漁空間鄉村生態觀光園將自然生態和農業、漁業、休閑旅游以及產品加工、銷售、社會化服務等相結合,以現代農業建設為核心,結合農牧漁業生產和經營活動,“融”出了鄉村振興的新天地,產業興,鄉村美。

高標准農田,在提升農田產出質效的同時,也為美麗鄉村建設添色不少。全區依托高效節水農業“三個百萬畝”工程,融合了工程、農藝、信息等技術,推廣水肥一體化、旱作覆膜保墒等節水技術,初步搭建“互聯網+高效節水農業”信息管理平台。

用好空氣、好土壤、好水源、好農田產出好產品。目前,我區1鎮9村入選第三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鎮,8個村庄入圍2023“和美鄉村百佳范例”,寧夏平原引黃灌溉農業系統入選第七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單。

產業振興,鄉村振興,在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征程上,寧夏加倍努力,風雨兼程壯闊行進。(記者 丁建峰 見習記者 李昊斌)

(責編:閻夢婕、寬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