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稅務搭橋 化解多家企業“煩心事”

走進寧夏吳忠金積工業園區,隻見寧夏中科國通新能源有限公司固體廢棄物循環經濟產業園內道路兩側,坐落著垃圾中轉站、有機廢棄物處理廠等,盡管這裡是垃圾的“集散地”,每年“吞”進污泥、生活垃圾等約30萬噸,環境卻非常優美,空氣中沒有任何異味。
“我們將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對餐廚垃圾、污泥、病死畜禽等進行無害化處理,就變成了干污泥、工業粗油脂、爐渣磚等,作為資源銷售給下游企業,實現最大程度的資源化利用。”寧夏中科國通新能源有限公司經理李金亮說,不久前,他還在為現金流轉困難的問題困擾。
一次走訪,訪出多家企業“心事”
2023年年初,利通區稅務局金積稅務分局局長李峰帶隊走訪轄區企業,深入一線問計問需,宣傳稅費優惠政策。此時了解到金積工業園區內新成立的寧夏中隆管樁有限公司正在籌備立項建廠事宜,計劃生產金屬礦物品、水泥制品、風電裝備等,不過受環保相關政策約束,不能在廠區自建鍋爐設施,隻能向外地企業購買天然氣、清潔能源蒸汽等燃料作為生產制造動力,如此一來,產品制造成本將大幅增加,甚至影響企業擴圍生產和經營效益。
無獨有偶,寧夏中恆創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和吳忠市王國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均對蒸汽和可燃新能源氣體有需求。同在吳忠金積工業園區的寧夏中科國通新能源有限公司也“心事”滿滿,據了解,該公司每年處理生活垃圾約25萬噸,年發電量約8000萬千瓦時,可惠及4萬戶家庭。
“我們承擔著吳忠市當地97%以上的生活垃圾處理任務,這兩年生活垃圾產生量逐年上升,公司設備全年保持滿負荷運轉,甚至是超負荷運轉,生產成本急劇上升,短期內面臨現金流轉困難的問題。”寧夏中科國通新能源有限公司經理李金亮坦言。
一個構想,盤活“沉睡的資本”
生活垃圾、餐廚垃圾、污泥……對於固體廢物,“堆”不是辦法,“用”才是出路。這是實地走訪時李峰的第一反應。
寧夏中科國通新能源有限公司焚燒垃圾產生蒸汽白白浪費,而相鄰三家企業卻因自燒鍋爐造成環境污染面臨被限令關停的困境。李峰立刻將問題匯報給單位領導,“可以將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余熱蒸汽供應至周邊工業園區,為用熱企業提供綠色熱源。”一語點醒夢中人,金積稅務分局立即行動,把在吳投資建廠的企業法人、財務人員邀請到一起,以座談的形式為需求方找到供應“氣”的企業,也幫助供應方銷售“燃料氣體”。當場便促成了寧夏中隆管樁有限公司、寧夏中恆創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吳忠市王國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與寧夏中科國通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合作意向。
然而起初中科國通生產的蒸汽量和可燃氣體量並不大,供不應求,必須盡快立項,建設二期廠房、鋪設管道、擴大生產,增加氣體排放,但是企業缺少銀行存款和流動資金,對於擴大經營一籌莫展,如不解決資金問題,那麼達成的合作意向仍然無法實現。
一筆貸款,實現固廢“再就業”
面對資金短缺的“燃眉之急”,金積稅務分局干部主動與轄區內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和園區相關部門溝通聯系,通過多次溝通協調,最終促成銀行為該新能源企業貸出一筆1500余萬元的專項資金,用於企業二期項目立項擴產。最終,寧夏中科國通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資1800百多萬元,建成一條長約3公裡輸汽管道,變廢汽為寶,不僅為企業每年增加經濟收入1500萬,又解決了相鄰三家企業燃眉之急。
2023年底,寧夏中科國通科技有限公司輸“氣”項目基本落地,管道鋪設全部完成,向園區內對“氣”有需求的企業源源不斷輸送燃料,當年收益大幅增加。不僅“化腐朽為神奇”,實現了企業營業收入和稅收入庫的雙“增收”,同時也實現了對“氣”需求企業制造成本的“減負”,達到了稅務部門擴大稅源、工業園區便於招商、相關企業提高收益和城市環境極大改善的“四方”互利共贏局面。
指著掩映在綠意盎然的垂柳裡的新廠房,李金亮說:“垃圾也是資源,借助配套建設的項目,產業園運行所需的水、電等不僅實現自給自足,還給我們帶來了收益,這甘蔗也要吃上‘兩頭甜’嘛!”
(來源:寧夏區稅務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寧夏取消7所技工學校辦學資質
- 人民網銀川6月5日電 (李甜甜)近日,寧夏回族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發布公告,決定取消寧夏生物工程技工學校等7所技工學校的辦學資質。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官網截圖 據了解,為進一步規范全區技工院校管理,不斷促進技工教育高質量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等有關規定,寧夏回族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在全區技工院校開展了辦學水平評估工作,經研究,決定取消寧夏生物工程技工學校、寧夏輕紡技工學校、寧夏西部光彩技工學校、石嘴山市技工學校、吳忠市技工學校、青銅峽市技工學校、寧夏電力技工學校等7所技工學校的辦學資質,取消辦學資質的學校不得以技工學校名義開展任何形式的招生、教學教研、技能培訓等各類活動。…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