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寧夏頻道>>寧夏要聞

青銅長峽:因黃河而興 因黃河而美

2024年04月12日09:19 | 來源:寧夏日報
小字號

青銅峽水利樞紐工程的建成,結束了寧夏兩千多年來無壩引水的歷史,書寫了“天下黃河富寧夏”的華彩篇章。

2008年,“青銅峽”石刻被列為青銅峽市文物保護單位。

山巒聳立的峽谷之間,黃河水一改往日的波濤洶涌,進入青銅峽谷,緩行北進。

從空中俯瞰,青銅峽黃河鐵橋宛如一條橫亙在黃河之上的“長龍”。

游客乘船在青銅長峽內領略黃河峽谷之美,尋夢千年古渠之源。

峽谷中樞地段,巍峨雄奇的大禹雕像在此矗立。

一百零八塔,不僅是歷史見証,更是文化瑰寶。

寧夏水利博物館內,青銅峽市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研究員楊森軍(中)向游客講解寧夏兩千多年引黃灌溉的歷史。

曲折的黃河大峽谷氣勢磅礡,兩岸山壁聳立對峙,奇景紛呈。

賀蘭山、牛首山隔河相望,形成峽谷﹔晚霞與河水互映,宛若青銅﹔黃河水在此一瀉千裡,九曲回腸。這說的就是素有“黃河小三峽”之譽的青銅峽黃河大峽谷。

青銅峽黃河大峽谷是黃河中上游最后一道峽谷,由賀蘭山余脈、牛首山相夾而成,全長十余裡。旅游資源富集,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壯麗秀美的風光讓這裡成為黃河金岸獨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勝地。

在青銅峽黃河大峽谷旅游區入口處的寧夏水利博覽館,與九曲廣場、青銅古鎮遙相呼應。從秦漢移民,到古代城市水利,再到現在的揚黃工程,一幅幅鮮活的畫面通過館內場景復原、文物陳列、圖文展示、視頻演示和多媒體特效等多種形式呈現在參觀者眼前,讓大家零距離感受寧夏兩千多年引黃灌溉的發展歷史以及歷代寧夏勞動人民興水利、除水害的偉大治水實踐。站在昊王開渠的場景還原沙盤前,青銅峽市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研究員楊森軍說:“通過引黃灌區水利的發展,寧夏歷代高超的治水技術得以傳承和發揚,比如水凡四溉、激河浚渠、草土圍堰等,至今這些治水技術仍在發揮著重要作用。”

坐船行駛在青銅峽黃河大峽谷中,可以看到氣勢磅礡的青銅峽水利樞紐,古老神秘的一百零八塔、庄嚴肅穆的大禹文化園、壯麗秀美的十裡長峽,游客盡情領略峽谷兩岸的風光,充分體驗“船在水裡行,人在畫中游”的美妙。

楊森軍介紹,宋代著名詩人張舜民寫過一首詩《西征回途中二絕》:“青銅峽裡韋州路,十去從軍九不回。白骨似沙沙似雪,將軍休上望鄉台。”自此以后,青銅峽這個名字就出現在中國的歷史書籍中。青銅峽大峽谷,既有自然景觀,又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還有現代的工業遺產,近些年吸引了眾多國內外游客到這裡參觀游覽,一睹青銅長峽之美。

今年年初,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新一批國家5A級旅游景區名單,青銅峽黃河大峽谷旅游區名列其中,正式躋身國家5A級旅游景區行列。這是寧夏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等機遇,堅持走好全域旅游發展新路子,持續打響“寧夏二十一景”文化旅游品牌取得的又一新的重大成就。

河流九曲匯青銅,十裡長峽山水依。千百年來,青銅長峽溫柔地滋養著寧夏平原,不斷向世人講述著寧夏因黃河而興、因黃河而美的動人故事。(記者 左鳴遠 見習記者 馬 麗 趙 慧)

(責編:閻夢婕、寬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