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寧夏頻道>>人民日報看寧夏

寧夏持續推進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建設

書屋“小陣地” 文化“大糧倉”

記者 秦瑞杰
2024年04月12日10:0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晌午時分,天色一片澄淨。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西吉縣硝河鄉硝河村的黃土坡上,村民蘇佔山頂著大太陽,急匆匆地往村頭走。家裡的牛食欲不振,愁壞了這個養牛漢。路上有人見他行色匆忙,問蘇佔山要干啥,他隻回了兩個字——“找書”。

走進村頭的圖書館,蘇佔山找到一本《肉牛培育技術手冊》。查閱一番,他找到了牛生病的根源,原來是青儲飼料和鹽的配比出了問題,牛消化不良,胃上落下了毛病。“現在養牛,一遇到問題就往圖書館裡跑。”蘇佔山說。

在西海固,蘇佔山不是個例。近年來,寧夏持續推進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建設。2017年,西吉縣為全縣295個建制村建設了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如今,一座座鄉村圖書館立在村頭,圍繞圖書館還建起文化活動室,成為村民們學習知識、開展文化活動的場所。

“現在我們保証每個村級圖書館的書目不少於1000冊,而且為了適應農村實際情況,其中農業技術相關的圖書佔比達到60%以上。”西吉縣文化旅游廣電局局長陳麗霞說。

打開手機,掃描門口借閱機的二維碼,一本電子版《電焊工基本技術》就出現在面前。看著書中可保存、編輯的圖表,19歲的蘇佔虎在圖書館一坐就是半天。蘇佔虎從汽修專業畢業后,在縣裡的汽修廠做工,可工作上手難度太大。過年回到硝河鄉,竟然在圖書館發現了對口書籍。“一掃碼就能看到最新的電子書,瀏覽和保存資料更方便了。”

“現在的農村圖書館建設,要在數字系統和書目流通上下功夫。”西吉縣圖書館館長馬有國說,鄉村圖書館的書目較少、更新困難,為了提高圖書流通率,縣圖書館打通借閱系統,在各鄉鎮建立起“通借通還”制度。“這樣不僅增加圖書流通量,未來根據書目增減還能做針對性的採購,更好滿足群眾需求。”

“現在,圖書館的閱覽室承擔起越來越多的功能。”硝河鄉黨委書記王志杰說,除了能看書,這裡也是自習室、活動室。“原來村裡隻有一間十幾平方米的房子,隻有單一的圖書閱覽功能。現在經過翻新改造書架、新增台式電腦、配齊閱覽桌椅,閱覽室變得更寬敞、更方便,不僅人多了,活動也豐富起來。”

近幾年,西吉縣按照“百縣萬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示范工程標准,把圖書館的小房間擴展成包含圖書、文化用品、廣播影視器材等在內的大場地。

窗外晴空如洗,新建的圖書館裡,陽光透過窗戶照進來,晒得蘇佔山渾身暖洋洋的。他說,圍繞圖書館建起的文化活動室,成了鄉親們最喜歡的地方。農閑的時候,大家在這裡下棋、跳舞,還成立了一支秦腔隊,“鄉親們聚在一起,精氣神提起來,何愁日子過不好?”

《 人民日報 》( 2024年04月12日 第 14 版)

(責編:閻夢婕、寬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