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寧夏頻道>>寧夏要聞

中寧圓棗路在何方

2024年04月11日09:01 | 來源:寧夏日報
小字號

中寧圓棗制成的空心棗。

清明時節,記者驅車行進在109國道中寧段,沿路遍布著尚未返青的棗樹,一眼望不到頭——這條沿路棗林帶有40公裡長、4公裡寬,尤以棗園段的棗樹最為密集。

棗園,作為中寧圓棗發源地,因棗而名,坐落在黃河北岸。棗園,曾經以鄉的行政建制而存在,2003年被撤並入中寧縣石空鎮。自此,棗園成了一個約定俗成的片區。

因路而興

這條圓棗林帶沿路展開,絕非偶然。

據史料記載,中寧圓棗距今已有960多年的栽培歷史,當地百姓一直有種植棗樹的傳統。20世紀80年代以來,伴隨著中寧黃河大橋建成通車,109國道從中寧穿境而過,車流量大增,到2000年前后,帶火了過路經濟,其中最走俏的商品就是中寧圓棗。

當地政府審時度勢,沿109國道等交通干線擴大圓棗種植規模,不遺余力地扶持圓棗產業。政府給予補貼,鄉村干部示范帶動,農技專家上門服務,群眾的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中寧圓棗從庭院種到田間,連片種植面積動輒上千畝。就這樣,一路高歌猛進,到2007年,中寧圓棗種植面積擴大至8萬畝。

“那時,棗子一成熟,各村就停滿了上門收棗的貨車。”中寧縣林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副主任李金棟回憶道,全區各地以及甘肅、陝西等省的紅棗都在109國道旁的中寧棗園鄉高山寺紅棗批發市場交易,市場內外車水馬龍。為了保鮮,市場周邊建起87座冷庫。2007年,種1畝中寧圓棗能收入五六千元。

因路而衰

伴隨著京藏等四條高速公路從中寧穿境而過,特別是2010年以后,路網及物流業日益發達,讓中寧圓棗開始直面全國各種優質紅棗的強有力競爭。

“中寧圓棗干鮮皆可食,可每一種優勢都不明顯,這在‘一招鮮’的產業競爭中很尷尬。”李金棟分析,做鮮棗,中寧圓棗趕不上山東冬棗,冬棗通過設施溫棚栽植提前兩個月成熟,口感鮮嫩脆爽,和在8月底上市的中寧圓棗“撞車”﹔山東冬棗種植規模大,僅濱州市沾化區就種有10萬畝,對中寧圓棗沖擊很大。做干棗,中寧圓棗又趕不上新疆灰棗,新疆灰棗有幾百萬畝,成熟后風干為“吊干棗”,果皮薄、肉厚、味甘,採摘成本低。

面對激烈競爭,中寧圓棗市場大幅萎縮。2015年開始,棗樹被農民成片砍伐,到2022年,全縣棗樹被挖掉了九成。“種1畝玉米,好歹有2000多元收入﹔種棗子,市場不好就抓瞎了。”石空鎮白馬湖村村民郭鳳先說。昔日喧鬧的高山寺紅棗批發市場門可羅雀,消費者也很難在商超內買到中寧圓棗。

再謀出路

圓棗在中寧生長近千年,早已適應了一方水土,抗病、抗旱、抗寒、抗鹽鹼,堪稱當地生命力最頑強的果樹。“就算不管護,中寧圓棗也能挂不少果。”回想當年村民們大面積砍伐棗樹的情景,74歲的石空鎮棗農郭進保不無惋惜地對記者說。

難道要讓有近千年種植歷史的中寧圓棗就此銷聲匿跡?農技人員不肯放棄。

2020年以來,農技人員不斷嘗試,大膽創新,將中寧圓棗作為砧木嫁接冬棗、灰棗,嫁接出的冬棗比山東冬棗更脆更甜,被譽為“冰糖棗”。如今,這種高枝換頭嫁接法被中寧棗農熟練掌握,實現了當年嫁接當年挂果。這種新品種冬棗實現了國內優質紅棗基因的“強強聯合”,亟待大規模推廣種植。

如今,中寧匯集3條鐵路、4條高速公路、2條國道、2條省道,距銀川河東國際機場、中衛香山機場分別隻有1.5小時車程,四通八達的交通為中寧圓棗闖天下提供了更多可能。中亞班列途經寧夏,直抵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家,年發貨總價值約2億美元。“中寧若能充分利用歐亞大通道的交通優勢,將為圓棗等特產找到更多出路。”寧夏紅棗產業專家蔣全熊說,中寧圓棗屬於典型的生態經濟樹種,能帶來經濟、生態雙重效益。

中寧縣建林紅棗專業合作社以中寧圓棗為原料生產的紫晶棗、棗圈、棗片等產品,遠銷日本、新加坡等國,出口份額一度佔到銷售總額的一半。該合作社生產的圓棗系列產品在國內也很走俏,為紅山河、劉三朵、草原阿媽等大客戶所青睞,被用在八寶茶、火鍋底料中,年銷售400余噸。前些年,中寧圓棗價格下滑嚴重,但對當地棗系列深加工產品沖擊甚小。

“現在市場沒問題,就是缺原料,加工規模上不去,去年我們還為此丟了海外大單。”合作社理事長鄭建林感嘆,現在中寧圓棗產業萎縮嚴重,挫傷了棗農與棗商的積極性。鄭建林希望政府能夠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優化產業扶持政策,讓中寧圓棗保持適度規模,使產業發展行穩致遠。

千百年來,中寧圓棗走過幾多“路”,今朝再出發,路在腳下。(記者 馬 駿 杜曉星 見習記者 楊玉瑛 徐 琳 實習生 馬 磊)

(責編:閻夢婕、寬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