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市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推動民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近年來,石嘴山市全方位優化提升有利於民營經濟創業創新創造的政策制度和發展環境。
完善政策機制,全面優化營商環境。2023年以來,石嘴山市高標准制定80條改革措施,著力在集聚市場要素、激發主體活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方面下功夫,印發《石嘴山市2023年營商環境提升行動工作方案》《關於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服務保障產業轉型示范市建設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為企業生產經營添動力、增活力。實施“百名領導”包抓穩大盤、“百名干部”幫扶保主體、“百個項目”推進促提升、“百企征集”紓困解難題的“四百行動”,2023年解決企業反映困難問題4批次100余個。建立市級領導聯系民營經濟代表人士、工業企業反映困難問題收集和辦理等機制。召開企業家座談會、工業高質量發展推進會,轉辦解決問題25個,兌現662萬元工業穩增長、固定資產投產獎補資金,進一步提振企業發展信心。“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專線受理企業求助、投訴172件,辦結率100%、回訪滿意率95.94%。
重點改革攻堅,全力提升辦事效率。承接自治區“一照通辦 一碼通行”改革試點,推行集成化服務,15個行業實現“証照聯辦、一照示外”。“退休一件事”“工傷一件事”改革經驗被13個省、市學習借鑒,全區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觀摩培訓會在石嘴山舉辦。實施個體工商戶變更經營者便民舉措,1049戶個體創業者實現“接店即營業”。設立“跨省通辦”窗口,提供“跨省通辦”事項105個、“區內通辦”事項448個。推行許可証照“提醒辦”服務,避免因証照過期影響企業正常經營。推動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標准化審批,對重大項目提供“管家式”個性化審批方案。工程建設項目市政報裝接入申請材料由18項精簡為2項,辦理環節由11個優化為1個,審批時限由21個工作日壓縮至3個工作日。全力推進全流程電子化交易,工程建設和政府採購全流程電子化率達到99.31%。政府採購公開招標項目全部採用“不見面”開標,工程建設項目除農建、電力項目外已實現“不見面”開標。
激發市場活力,全心提供周期服務。企業房屋轉移登記、首次登記、抵押登記、預告登記等不動產登記事項實現“全程網辦”。開展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提升年活動,在園區開設“金融服務超市”,提供“趕集”服務。截至2023年底,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53.61億元,增長15.3%。推行“互聯網+便捷退稅”服務,打造“小稅幫您辦”“平稅相逢”“小惠說稅”等服務品牌,全流程電子退稅覆蓋面超過90%,企業留抵退稅10個工作日內應退盡退。加強困難群體就業援助,2023年城鎮新增就業1萬余人,失業人員再就業7052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834人,勞動力轉移就業3.75萬人。設立“法院+工會+人社+司法”勞動關系維權調處中心,構建一體聯動、多元調處的維權調處格局。通過“企業服務驛站”,通過介入輔導幫辦、政策咨詢宣傳、受理收集訴求、協調解決問題4種方式,為企業發展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
秉承寬嚴相濟,全程實現科學監管。推進“互聯網+監管”,編制市、縣(區)監管事項目錄740項,實現“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覆蓋。在食品安全監管、污染源防控、建筑工地安全監管等領域運用物聯網、視頻監控等手段,實現遠程監管。健全知識產權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基層知識產權調解服務站所22個。嚴格公正文明執法,積極推廣交通違章“首違不罰”等“柔性執法”“陽光執法”模式。開展“春雷”行動,集中執行一批涉民營企業等案件,執行到位7535萬元。深入推進科技型企業“雙倍增”行動,在庫企業達到155家,兌現獎補資金共2714萬元。目前,全市已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23家,自治區科技小巨人企業69家,創新型示范企業6家,瞪羚企業2家,新增備案自治區科技型中小企業84家。聚焦“六新六特六優”產業重大關鍵技術需求,建立項目儲備庫。2023年獲批自治區各類科技創新項目160個,到位資金2.18億元,產業扶持力度進一步加強。
(來源:石嘴山市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