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中寧縣大戰場農民合唱團:放聲歌唱美好生活
大戰場農民合唱團排練間隙。王 猛攝
大戰場農民合唱團參加正式演出。寧夏中衛市委宣傳部供圖
核心閱讀
中衛市中寧縣有個大戰場鎮,從西海固等地移民而來的群眾斗風沙抗嚴寒,生活就是他們的“大戰場”。這裡的大戰場農民合唱團一開腔,就把我們給鎮住了。團員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他們把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都唱在了歌裡。
“水是希望心滾燙哎,引黃灌溉上山崗哎,干沙灘要變金沙灘,黃土地逐夢追太陽。”合唱團一開腔,就把我們給鎮住了。排練場上唱了4首歌,有原創的方言歌曲,有西北的花兒和秦腔,還有美聲唱法的《清平樂·六盤山》。“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不同聲部融合在一起,時而激昂,時而婉轉,紅軍翻越六盤山的革命豪情被演繹得蕩氣回腸。
窗外春雪飄落,室內神採飛揚。令人深受感染的,不只是聽歌時的舒暢心情,更有團員們臉上的淳朴、眼裡的光芒。他們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年齡從30多歲到70多歲,聲樂“零基礎”,但放下鋤頭就能走上舞台……
中衛市中寧縣大戰場鎮,地處寧夏中部干旱帶,40多年來從無到有,現有常住人口六七萬。從西海固等地移民而來的群眾斗風沙抗嚴寒,生活就是他們的“大戰場”。大戰場農民合唱團引吭高歌的,是他們自己的生活。
吃飽五谷想“六谷兒”,唱出來,心裡敞亮又充實
我們來到團員王小萍家。她家是去年花十五六萬元建的新房子,寬敞透亮又整潔。擱在10年前,王小萍不敢想象今天的好日子。
她的老家在“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1983年政府把黃河水揚程到戈壁灘大戰場,實施了第一批“吊庄移民”。王小萍一看,眼前有水有路,比老家強不少,就奔來了。到了這裡,她卻覺得“活不成了”:家裡沒帶鍋,去早搬來半年的舅舅家借了口破鍋,用泥巴封好裂縫處,炒菜時還是漏了﹔黃河水澆進地裡,長出了麥子,一場沙塵暴來了,把麥苗打個稀巴爛﹔家裡的饃和黃米不夠吃,有一次女兒靠著牆根兒餓暈了……
王小萍能吃苦,住在地窩子裡與苦日子抗爭。可屋漏偏逢連夜雨,丈夫得了重病,家裡欠下10多萬元外債。為了生活,她去中寧縣城打工,掙了25元錢,回家路上卻弄丟了,夜裡悲從中來,放聲大哭。但她沒向生活低頭,養牛養羊養豬,種庄稼栽果樹,賣麻辣燙做小生意,日子才一天天好起來。
“掙斷了老井繩,咱牽著牛羊下山崗﹔告別了西海固的苦水泉呀,奔向黃河金岸大戰場”。王小萍說,剛開始唱這首《逐夢大戰場》,總忍不住會哭,覺得就是唱自己,可又愛唱,“把苦唱出來,心裡就敞亮了”。如今日子好了,“唱歌讓心裡更充實”。
被歌詞感染的,還有大戰場中學退休教師敖志立。敖老師今年72歲,以前教數學,對“音體美小三科”有偏見。一次,一個學生因為參加合唱團遲到了,敖老師把他的書包給扔出了教室,批評說:“唱歌能當飯吃?”沒成想,愛唱愛跳的老伴參加了合唱團,需要晚上騎車去排練,敖老師放心不下,每次把老伴送過來就在屋子外面等。架不住動人的歌詞旋律往耳朵裡“鑽”,敖老師不禁走進了排練室,索性也加入合唱團。他感慨:“慢慢就愛上唱歌了,孫子說‘爺爺唱歌上電視了,我也要上’!”
大戰場農民合唱團以紅寶村村民為主,長山頭、清河、元豐等周邊村也有不少村民參加,65名團員中,60歲以上的有4人。“每個團員都戰天斗地奮斗過,都是攢勁的人!”紅寶村黨支部書記潘舂雨說。
“口袋”鼓起來了,腦袋也得富起來。2019年4月,潘舂雨和縣文化館的李震宏老師一拍即合,成立了合唱團。誰知,一發不可收,舞台越來越大,2023年底,合唱團獲得寧夏首屆鄉村振興農民合唱藝術節一等獎。
“西海固有句老話,吃飽了五谷想‘六谷兒’,鄉村振興要抓實精神文明建設,門檻低、參與廣的大合唱最對路。”中衛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高鵬說。
“搭積木少了哪根都不行”,合唱團是個大舞台,人人都有成就感
大戰場農民合唱團聲名鵲起,但也有幾次差點散伙。
合唱團成立不久,一次正排練,有村民酒后跑過來,把妻子生拉硬拽拖走了,還對輔導老師李震宏出言不遜。李震宏一氣之下離開了。合唱團辦不下去,不唱歌,大家心裡空落落的。不出一個月,人們又把李震宏請了回來。
在縣文化館工作、擔任縣音樂家協會主席的李震宏,是農民合唱團的靈魂人物。熱心之余,他有的是辦法哄著大家伙兒唱。面對聲樂“零基礎”的村夫村婦,他自創一套“土法教學”。團員高音上不去,他就讓大家回憶山裡喊人——“回家吃飯嘍”,聲音飄在半空還層層拔高。
李震宏的妻子遠在固原上班,他獨自一人在中寧縣城生活,照顧多年癱瘓在床的老娘。白天忙活計,晚上帶合唱團,晚上8點半到10點半排練,排練完回縣城需要半個小時,一路都是晃眼的大貨車,半夜回到住處,連口熱飯也吃不上。但他早年曾在大戰場中學教音樂,跟村民也熟悉,喜歡和村民一起琢磨合唱。
縣中學的音樂老師沈通、曹竣強是團裡的志願者。沈通負責指揮,曹竣強負責鋼琴伴奏。二人不談當志願者的付出,卻說“農民合唱團給了自己舞台,成就了自己”。
曹竣強在合唱團彈的鋼琴是李震宏一個朋友捐贈的舊鋼琴,這也讓農民團員們很自豪。中寧縣文化旅游廣電局副局長李瓊說,大戰場農民合唱團一路走來,就像搭積木,“少了哪根都不行”。比如,見大爺大娘喝熱水不方便,一個農民企業家捐資上萬元,給置辦了大型飲水機。《逐夢大戰場》的歌詞,也是詞作者丁躍免費創作的。
最近,李震宏到了退休年齡。李瓊說,是合唱藝術照亮了大戰場鎮,為把農民合唱團辦好,縣文化館又繼續返聘李震宏。為了讓村民們安心放聲歌唱,當地政府還給每個團員買了意外傷害險。如今不隻大戰場鎮,中寧縣12個鄉鎮,個個都有農民合唱團。李震宏是12支隊伍的藝術總監。
李震宏說:“合唱團最大的動力,是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歌唱汗水澆灌的過往,也歌唱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開理發店32年,魏東平的收費不漲價,成人10元錢,學生5元錢。魏東平也是大戰場農民合唱團的一員,每次排練或到外面演出從不請假。為了背歌詞,魏東平經常在晚上“加班”,好在丈夫很支持。哪來這麼大勁頭?魏東平說自己做過一次大手術,中氣不足說話氣短,“唱歌后恢復過來了”。
魏東平參加合唱團是外甥王虎拉進來的。王虎1986年出生,是合唱團裡最年輕的成員,還是負責日常管理的副團長。王虎是李震宏的學生,中學時就愛唱歌,現在平日裡干房屋裝修,愛喝點酒,加入了合唱團,漸漸地和酒友們疏遠了。因為熱心腸,有管理能力,2023年王虎當選紅寶村村委會副主任。
60歲的王付花以前容易急躁,干活卻沒力氣,參加合唱團后,干農活“一點都不乏”,脾氣也變好了,還長了不少見識。43歲的吳彩霞從小愛唱歌,苦日子奪走了她唱歌的機會和心情,如今她的夢圓上了。去年,她生病怕合唱團不要自己,硬是不肯請假。71歲的王正蘭生在西海固大山裡,連手扶拖拉機都沒見過,沒想到通過合唱團這個平台,走了那麼多地方,“見了這麼大世面”。63歲的王秉梅一輩子性格內向,見生人張不開嘴,剛參加合唱團時,點名都不敢答“到”,如今,她的老姊妹多起來……
這些變化,李震宏看在眼裡,美在心裡。他說,鄉親們唱歌后注意形象了,講究衛生了,關系也拉近了。
當著我們的面,敖志立提出正式給李震宏道歉。當年被他扔書包的那個學生,上的正是李震宏的音樂課,“這個道歉晚了30多年,今天心甘情願補上了!”
正如每個團員都有汗水澆灌的過往,都有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他們把這些都唱在了歌中,也嘗到了唱歌的“甜頭”。
《 人民日報 》( 2024年03月21日 第 20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