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寧夏頻道>>寧夏要聞

寧夏話劇與觀眾共情 與時代同頻

2024年02月02日09:23 | 來源:寧夏日報
小字號

1984年,寧夏話劇團“文化大篷車”帶著第一部農村題材話劇《這樣的庄稼漢》下鄉演出。(資料圖片)

話劇《閩寧鎮移民之歌》。

經典都市情感話劇《剩女郎》,受到觀眾好評。

文化大篷車,開進咱村裡。(資料圖片)

每一場演出,都是與觀眾的雙向奔赴。(資料圖片)

演員在后台精心准備,把最好的一面呈現給觀眾。

現實題材兒童劇《沙漏裡的童謠》,將於今年上半年與觀眾見面。

這輛“車”,一路同行四十載。

四十年前,為滿足群眾文化需求,寧夏話劇團在全國首創了文藝宣傳下鄉“大篷車”流動舞台演出形式,把戲送到老百姓的家門口,深受歡迎。

時至今日,送戲下鄉的“文化大篷車”已更新了五代,行駛上百萬公裡,流動演出9000余場次,行程遍及寧夏各村鎮及周邊省區。一代代話劇人深入基層、服務群眾,陸續創作出《這樣的庄稼漢》《鄉村醫生》《六盤鴻雁》《閩寧鎮移民之歌》等一批優秀作品。

“當年演出條件很艱苦,風吹日晒,有時還會遭遇雨雪,但是看著台下滿滿當當的觀眾,我覺得這一切都值得。”回憶起在大篷車上的演出經歷,有著22年演出經歷的郁文娟難掩內心激動。“記得有一次演出結束后,一位大娘突然放了10元錢在台上,說想讓我拿去給孩子改善生活,我這才知道大娘把戲當真了,這讓我備受感動,更是一種鼓舞,說明我們的戲走進了觀眾心坎裡。”郁文娟回憶。

四十年來,“文化大篷車”的演員換了一茬又一茬,但大篷車的精神一直在堅守中傳承。90后演員徐顥說:“作為接班人,也是開拓者,我們要把這種精神帶進劇場,把創作融入到時代發展的大潮中。”

如今,“文化大篷車”已成為寧夏文藝戰線深入基層、服務人民、謳歌時代的一種責任擔當。“我們不僅要創造藝術的高原,更想要達到藝術的高峰。”寧夏演藝集團話劇院副院長李翰林說,“不管‘大篷車’到哪裡,隻要我們始終堅持文藝創作的‘工匠精神’,在新時代的逐夢征程上勇於探索,寧夏話劇就能永遠充滿活力。”

2024年新年伊始,經典都市情感話劇《剩女郎》復排后,已在寧夏話劇院問劇場實驗劇社連續上演10余場,受到觀眾好評。劇社自2023年創立以來,聚集了一批有才華、有激情、有創造力的年輕戲劇從業者,致力於推動劇種多樣化和劇作手法的創新。

時代在變,觀眾的口味也在變,對文藝作品的需求更加多元化。近年來,寧夏話劇院守正創新,開創問劇場實驗劇社、100°小劇場、少兒藝術團,以更加年輕、時尚的姿態融入市場。創新推出實驗音樂劇《瘋狂烏托邦》、都市情感劇《剩女郎》,兒童劇《沙漏裡的童謠》等類型多樣的劇目。通過戲劇工作坊、VR沉浸式舞台等形式,以更近的距離,更沉浸式的體驗、更多元的呈現方式,給觀眾帶來全新體驗。

“我不是一隻被鞭打的羊,我是燕子,本該飛翔。”1月5日,現實題材兒童劇《沙漏裡的童謠》在寧夏人民劇院進行內部審查演出,獲得評審專家的高度肯定。該劇由寧夏演藝集團話劇院創作,以閩寧鎮的留守兒童為切入口,關注兒童與成人之間溫暖的相處與教育模式,引發人們對兒童教育及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關注。

“與時俱進,守正創新,繼續創作扎根人民、與時代同行的佳作,讓觀眾回歸劇場,感受戲劇的魅力,這是我們正在努力的方向。”李瀚林說。(記者 李 濤 左鳴遠 王曉龍 實習生 李 露)

(責編:閻夢婕、賈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