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寧夏頻道>>寧夏要聞

寧夏“六特”產業全鏈條綜合產值破2600億元

2024年01月30日09:14 | 來源:寧夏日報
小字號

1月29日,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公布去年農業農村發展取得的新成就。2023年,全區農業農村發展繼續保持穩中向好、穩中有進的態勢。全區一產增加值428.1億元,增長7.7%,增速居全國第2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72元,增長8.2%,增速居全國第5位。

去年,在自然災害多發重發的情況下,我區牢牢守住了糧食安全底線。全區糧食播種面積1040.8萬畝、總產量378.8萬噸、單產363.9公斤,實現“三增”,面積、總產量分別超國家下達目標任務6.8萬畝、4.3萬噸,夏糧單產創近十年來最高,糧食生產“二十連豐”。同時,重要農產品供給穩定。肉、蛋、奶和瓜菜、水產品、菌菇產量分別達到41.2萬噸、12.7萬噸、430萬噸、794.8萬噸、17.4萬噸、1.39萬噸,生鮮乳產量躍居全國第3位,瓜菜人均佔有量全國領先。

保障糧食安全、提高糧食產能,首先要確保耕地質量和數量。去年,我區新建和改造高標准農田99萬畝,發展高效節水農業74萬畝,改造利用鹽鹼地10萬畝,資金投入、建設規模為歷年之最,高標准農田累計突破千萬畝。平羅縣累計實施高標准農田及高效節水灌溉項目115個,建成后的高標准農田,農業機械化水平從80%提高到95%,水稻、小麥、玉米畝均產量分別提高9%、7%、16%。

農業要發展,科技走在前。去年,我區開展六個領域18項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努力破解農業“卡脖子”關鍵難題。緊盯打造西部種業強區,持續推進國家級制種大縣和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引進山東登海、先正達等國家種業陣型企業建設種業基地。新建國家級保種場1個、核心育種場2個,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7%。“寧京1號”種公牛基因檢測育種值進入國際先進行列,黃河鯰基因育種實現國內新突破。日光溫室卷帘機自動停止技術入選全國十大蔬菜實用科技新成果,自主研制葡萄多功能作業平台、飼喂推料機器人等10多台(套)農機裝備,填補了區內空白,綜合機械化率達83%,高於全國9個百分點。

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區堅持延鏈條增效益,農業特色產業量質齊升。去年,我區奶牛存欄、肉牛和灘羊飼養量、蔬菜面積分別達92萬頭、242萬頭、1564萬隻、296.7萬畝,漁業面積穩定在50萬畝,奶牛存欄增速連續五年全國領先。肉牛和灘羊飼養量增速全國領先,首開快速直達西南的“牛奶專列”,開辟了我區乳制品外銷新通道。“醬香拿鐵”火爆“出圈”,寧夏厚乳銷售收入躍升至全國第一,“六特”產業全產業鏈綜合產值突破2600億元。

今年,我區將聚焦“穩”這個主基調,守好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為穩大局、應變局、開新局夯實“三農”根基。

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035萬畝。糧食生產要穩面積提單產“兩手發力”,算好耕地“數量賬”“質量賬”“保護賬”,大力實施耕地質量提升行動,扎實推進高效節水農業“三個百萬畝”工程,把農田建成適宜耕作、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現代化良田。

檢驗農村工作實效的一個重要尺度,就是看農民錢袋子鼓起來了沒有。

“要突出產業帶動促增收”“要突出就業拉動促增收”“要突出改革驅動促增收”“要突出政策推動促增收”……圍繞農民增收,我區作出重要部署,著力提升“六特”產業聯農帶農能力,大力發展黃花菜、中蜂、中藥材等區域性富民產業,鼓勵農民參與農業生產經營全鏈條各環節,把農業產業鏈增值收益更多留給農民。實施好高素質農民培育、鄉村工匠“雙百雙千培育”工程,緊盯農業生產和重大項目建設用工節點,大力推行以工代賑、勞務輸出、公益就業、技能培訓等措施,讓農民就近有活干、外出能掙錢。全年培育高素質農民6000人,幫扶車間吸納就業1萬人,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4.1萬人。

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是一項系統而又龐大的工程。如何推進?

要落實到鄉村產業發展、建設、治理等過程和手段上,重點是要做好穩規模、強加工、育品牌、促銷售、融合化五篇文章。同時,緊盯廣大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突出鄉村規劃引領、抓好環境整治關鍵、厚植綠色發展底色、補齊設施服務短板。

聽,春天的腳步越來越近了,春季一到,在希望的田野上,處處是耕耘和奮斗的身影。(記者 喬素華)

(責編:閻夢婕、賈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