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寧夏頻道>>寧夏要聞

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2024年)

2024年01月29日16:34 | 來源:寧夏日報
小字號

政府工作報告

——2024年1月23日在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 張雨浦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自治區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3年工作總結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新一屆政府依法履職的第一年。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自治區黨委領導下,按照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要求,突出統籌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團結奮進、合力攻堅、砥礪前行,先行區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現代化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一)圓滿完成目標任務,主要指標增速進入第一方陣。牢牢抓住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實施一系列穩增長、促發展重大舉措,在2022年高基數情況下,特別是在三重壓力、疫后恢復、特大事故、金融隱患、政府債務等不利因素集中疊加影響的特殊條件下,多項指標實現歷史性突破,整體指標完成情況為歷年最好,成為2023年重大亮點。

從主要經濟指標看,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315億元,增長6.6%,增速全國第五,連續7個季度穩居全國第一方陣,人均GDP首次超過7萬元,達到7.3萬元,均為歷史最好成績。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7.7%、8.5%、4.7%,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4%,其中一產、二產及工業增速均居全國第二,為歷史最高水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5%,全國第八,其中民間投資增速、佔全部投資比重均居全國第五,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全國第三。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9.2%,首次突破500億元,達到502億元。“十四五”規劃總體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23項主要指標達到或快於預期,9項約束性指標全部達到或好於預期。

從重點質效指標看,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8%,全國第五,其中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5.5%和8.2%,居全國第八位和第五位。城鎮調查失業率保持在5.3%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均好於預期﹔全社會研發投入增幅沿黃省區第一﹔PM_2.5濃度下降比例全國第五。城鎮化率達到67%,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位居沿黃省區第二。人口持續增長,全區人口總數增至729萬,人口自然增長率3.4‰,位居全國前列。全區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指數明顯提升。這些指標變化,既體現了發展速度與規模的增長,更體現了發展質效與格局的提升﹔這些數字背后,凝結著全區人民的辛勤付出和拼搏奉獻。這也是我們的信心所在、底氣所在!

(二)著力推動提質升級,經濟發展穩中有進、穩中向好。以先行區建設特別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導向,創建縱貫五級、橫蓋市地的“1+1+9”目標政策體系,年初啟動“六大提質升級行動”,年中部署“六個高效統籌”,全年持續推動經濟發展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項目建設成效顯著。扎實開展 “五比”活動,全區實施重點項目1313個,完成投資1567億元,特別是一批標志性產業項目集中落地。寧夏歷史上產業投資規模最大的 “寧電入湘”工程,全國最大的300萬噸級CCUS碳利用項目、100萬噸烯烴項目、100吉瓦時鋰離子儲能全產業鏈項目、年產1億千米金剛線項目和全國首個千萬千瓦級“沙戈荒”風光基地等項目先后啟動,全球首座乳業全數智化工廠、首套百兆瓦級全人工地下壓縮空氣儲能項目、總功率最大的磁懸浮飛輪儲能項目、單體規模最大的單晶硅生產基地項目等加快建設或投產。這些大項目好項目,對我區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引領和支撐作用。

消費需求穩步恢復。啟動“消費需求促進年”活動,舉辦全國旅行商大會、中國面食博覽會、寧夏美食文化節等活動700余場次。安排擴大消費財政資金近3億元,撬動社會資金60多億元。積極應對不利因素影響,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實現由負轉正。住宿餐飲業加快恢復,營業額增長14%。啟動實施“文旅創新升級工程”, 集中推出“寧夏二十一景”聯游,15條線路入選國家級精品線路。建成銀川文化城、沙湖不夜城、悠閱城、枸杞小鎮等一批商文旅融合消費新場景,開工建設蘭溪谷14個商務酒店集群等補短板項目。全年游客人次、旅游收入分別增長80%和114%,創歷史最高增幅。

產業體系優化升級。啟動實體經濟、新型工業和制造業強區聯動計劃, “七大產業基地”“十條產業鏈”逐步形成,“六新六特六優”產業加快壯大。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實現40%以上增長,芳綸產能全國第一,綠氫、氨綸等產能進入全國前列,單晶硅和煤制烯烴產能分別佔全國的1/4、1/5,煤制油產量連續3年超過400萬噸。著力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高標准農田規模突破1000萬畝,達到耕地總面積的58%,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糧食生產實現“二十連豐”,播種面積、單產、總產實現“三個增長”。成功創建3個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和農業現代化示范區,設施蔬菜、冷涼蔬菜、預制菜和適水產業等加快發展,奶牛存欄量增速、牛奶產量、肉牛飼養量增速、蛋種雞市場份額等全國領先,寧夏菜心、鹽池灘羊、塞尚厚乳、大窯飲品等一批好產品在市場上持續暢銷,寧夏葡萄酒產區品牌上升至中國第一、世界第四,酒庄酒產量全國首位。

數字經濟加速發展。全面實施數字寧夏戰略,完成規劃、組織、政策、平台、標准“五大體系”頂層設計,組建並高效運營數字寧夏公司。成功舉辦中國算力大會和“西部數谷”算力產業大會,建成全國首個萬卡級智算基地、人工智能芯片適配基地和西北首條高端智能服務器生產線適配基地,服務器上架率達到77%,上雲企業總量達2000家,實現翻一番目標。我區算力資源環境指數、互聯網光纖接入端口佔比均居全國第一,5G用戶滲透率全國第二,電信業務總量增長全國第三,“雙中心”地位明顯提升,第一增長極作用初步顯現。

民營經濟活力增強。召開我區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暨營商環境全方位提升大會,開展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助企紓困等系列行動。為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降低成本150多億元,受益近80萬戶次﹔新增貸款810多億元,為歷史最高水平。扎實開展清欠專項行動,完成2000多筆企業無分歧欠款清理任務。新登記市場主體13.6萬戶、增長17.2%,其中民營企業3.4萬戶、增長11.6%。巨能機器人、威力傳動成功上市,成為北交所智能制造第一股、中國風電減速機第一股,全區境內外上市公司及新三板企業達到49家。民營經濟撐起全區經濟的“半壁江山”,創造了50%稅收、60%研發投入、70%就業、90%市場主體數量,為寧夏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三)聚焦增強發展動能,改革開放取得重要突破進展。狠抓改革任務落實,力推開放合作升級,高質量發展動力活力進一步增強。

重點領域改革持續深化。聚焦政府職能轉變,積極推進159項國家和自治區級改革試點,形成38項可推廣經驗。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改革試點、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整省試點和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圓滿完成。“六權”改革制度體系基本形成,在全國率先建立生態公益林政府回購機制,碳排放權改革優秀案例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大會上交流。一體化政務服務、行政許可清單管理等走在全國前列,企業開辦時間壓縮到平均0.5個工作日,全程網辦、一証通辦、區內通辦、跨省通辦全部高效運行,我區營商環境評價位列全國第一方陣。

對內對外開放全面推進。聚焦“一帶一路”和中阿經貿合作,成功舉辦第六屆中阿博覽會、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產業大會、第三屆中國(寧夏)國際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覽會、第三屆寧夏國際友好城市論壇、“央企寧夏行”等重大活動,創歷史最好水平。自治區黨政代表團赴滬浙蘇閩推進合作,與25個國家部委、央企和省份新簽合作協議。全區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1960億元。加強陸海空立體交通物流網建設,開通俄羅斯、東南亞及天津港班列,復飛香港、迪拜航線,銀川機場擴建項目有效推進,包銀高鐵寧夏段全線完成鋪軌。寧夏民航客運量增長108%,銀川火車站旅客發送量突破1200萬人次、增長165%。銀川市成為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支持城市,兩個“多式聯運”項目被評為國家示范工程,縣域物流配送中心實現全覆蓋。啟動“外資三年外貿五年倍增計劃”,新設外商投資企業23家,實際利用外資增長20%,國際友城達62個,開放型省區建設取得新進展。

(四)持續夯實基礎支撐,教育科技創新水平穩步提升。堅持教育、科技、人才融合發展,大力推進科教興寧戰略,助推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教育質量明顯提高。全區教育經費投入佔GDP比例達5.4%,超過全國平均水平。著力加強基礎教育,新擴建幼兒園、中小學校舍130所,新增基礎教育學位3萬個,培育特色高中10所。“雙減”工作滿意率達97%以上。組織開展愛心助學活動,惠及學生72萬人次。成功創建全國“互聯網+教育”示范區,教育數字化走在全國前列。全面加強高等院校建設,新建現代產業學院18所,寧夏衛生健康職業技術學院、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建成,寧夏閩江應用技術學院開建,寧夏師范學院更名大學通過評審,全國首個部區共建的高等研究院落成,我區高等教育實現歷史性躍升。

科技創新成果豐碩。積極建設全國東西部科技合作引領區,實施合作項目221項。啟動高技能人才培育計劃,出台人才柔性引進政策,開展寧夏首屆“塞上工匠”選樹活動。全區科普人員佔比全國第一,全民科學素養持續提升。圍繞葡萄酒、枸杞產業更好發展,建成兩個國家級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兩個全國特色農業氣象服務中心。我區氣候預測質量排名全國第一。地理信息數據庫項目首獲全國金獎。新建六盤山實驗室、寧夏人工智能重點實驗室、寧夏高性能鈦研究中心等32個科研機構。新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共計1231家。全國首台超大型採煤輸送裝備、首套特大型風電軸承裝備、首條氮化鋁全產業鏈、首批高產長壽奶牛等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全球首次發現的耐鹼基因研究成果,入選全國十大科技新聞﹔全球最大的工業級鑄造砂型3D打印機,榮獲“全國鑄造裝備創新獎”﹔400萬噸煤制油成套技術創新開發及產業化團隊,榮獲首屆“國家卓越工程師團隊”稱號,創新創造為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五)全力守護綠水青山,生態文明建設得到全面加強。堅決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制定生態文明建設30個重點領域政策措施,美麗寧夏建設取得新成效。

“四水四定”實現重大突破。自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全方位貫徹‘四水四定’原則”的重要指示,主動爭取在全國率先開展“四水四定”先行先試。以“四水四定·愛水節水”為年度主題,成功舉辦首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主題宣傳實踐月”活動,寧夏成為黃河流域第一個與上下游省區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的省份,在全國第一個出台“四水四定”實施方案、第一個制定節水評價技術導則、第一個實現跨省域水權交易,受到全國節水辦和水利部通報肯定。全區高效節水灌溉面積達到580萬畝,規上企業建成節水型企業達到90%,5個地級市全部達到國家節水型城市標准。銀川東中線、清水河流域、海原西安等供水工程通水,220多萬群眾受益。全國省級水網先導區、國家數字孿生水利算力樞紐節點、全國首家灌區測控一體化檢測基地落地寧夏,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展示中心建成,“互聯網+城鄉供水”經驗在聯合國水大會上交流。黃河寧夏段河道治理工程等重點項目獲得國家資金支持,特別是全區人民期盼多年的黑山峽水利樞紐工程庫區已下達“停建令”,立項前期工作取得重大進展。

生態環境治理步伐加快。迅速全面啟動黃河“幾字彎”寧夏攻堅戰,造林種草及荒漠化治理等380萬畝,超額完成年度任務,得到國家林草局通報表揚。加快推進“一河三山”工程,黃河干流寧夏段保持Ⅱ類進出,賀蘭山東麓防洪治理工程開工建設,六盤山國家“山水”工程啟動實施,羅山國土綠化示范工程全面完成,區域生物多樣性明顯提升。地級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保持在80%以上。新打造美麗河湖7個,劣Ⅴ類水體、城市黑臭水體實現動態清零,垃圾焚燒發電、城市噪聲自動監測實現地級市全覆蓋。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年度任務全面完成,全國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首次獲得優秀等次。

綠色低碳發展扎實推進。構建碳達峰“1+N+X”政策體系,提前兩年完成主要污染物減排“十四五”目標。創建綠色園區、工廠、礦山和綠電園區等172個,開發區畝均效益提升25%以上。建成全國第一個廢水近零排放工業園區、西北第一個“綠電小鎮”、寧夏第一條近零碳智慧高速公路和第一個煤層氣利用項目。全區新能源裝機佔比達51%、利用率達97%,成為全國單位國土面積新能源開發強度最大、人均裝機最高的省區。

(六)不斷優化空間布局,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態勢良好。全面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一體推進城鄉山川建設,協同發展格局加快形成。

城市城鎮發展加快升級。城市功能不斷完善,各市縣共獲批全國海綿城市、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城市體檢樣本城市等28個國家級示范試點﹔寧東基地高質量發展水平連續兩年位列全國化工園區第五。縣域經濟佔比超過50%,靈武市在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中位次提升。25個重點小城鎮開工建設,2.2萬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首次開展39個完整社區、未來社區建設試點,當年進入國家級試點數量位列全國第四。

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實施。在全國率先全部完成“多規合一”的村庄規劃編制,率先制定鄉村全面振興樣板區目標評價體系。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新建美麗宜居村庄50個,完成農村公路提升工程4670公裡,20戶以上自然村全部通上硬化路,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7%。“一村一年一事”行動位列全國民生示范工程案例榜首,全國鄉村治理整省域示范區創建任務全面完成。深化拓展閩寧協作,290個項目落地實施,被國家部委譽為全國鄉村振興和勞務協作典范。脫貧人口小額信貸覆蓋率全國第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考核位居全國第一方陣,鄉村全面振興樣板區建設邁出重要步伐。

(七)切實增進人民福祉,保障改善民生工作扎實有效。堅持把人民幸福作為發展的根本目標,啟動實施“七項民生工程”,75%以上的財力用於民生事業,43件民生實事高標准完成。

居民就業增收邁上新台階。全面啟動“就業創業促進年”活動,培育創業實體1.7萬個,發放創業貸款、穩崗補貼20多億元,穩定崗位130多萬個。新增城鎮就業8萬多人,轉移農村勞動力83萬多人。全區高校應屆畢業生畢業去向落實率超過90%,創歷史最高水平。多措並舉根治拖欠工資問題,為2.7萬名農民工追回工資。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增長16.2%,全國第三,實現了“兩個高於”目標。

醫療健康事業取得新進展。全區三級疾病預防控制局全部挂牌成立,8個城市醫療集團和14個縣域醫共體一體化運行,急診急救“五大中心”縣域全覆蓋。新增三甲醫院6家,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北大第一醫院寧夏婦兒醫院、自治區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投入運營。著力解決群眾看病床位偏緊、費用偏高問題,新增醫療床位800多張,600多種藥品集採價格平均降幅50%以上。全面啟動職工跨省異地門診醫療費直接結算,門診共濟標准為西北最高。“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區通過國家驗收。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超過77歲,群眾健康水平進一步提高。

社會保障水平實現新提升。率先在全國建立養老金集中統發新模式,率先在全國實現機關企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調增3.8%目標,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每人年度提高120元,醫保補助提高到640元,殘疾人“兩項補貼”標准為西北第一,機關企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取暖費全部足額發放。低保邊緣人口、因病致貧重患等9類困難群眾全部納入救助范圍。“一老一幼”保障水平持續提高,80周歲以上老人高齡津貼全覆蓋,在全國第二個實行全省域育兒補貼制度,兌付獎勵扶助資金1億元。每千人口托位數超過全國平均數。養老服務滿意度全國第六,人社政務服務好評率全國第一。

城鄉居住環境得到新改善。改造城鎮老舊小區、農村危房危窯和抗震農房2.5萬戶,惠及6萬多群眾。籌建保障性租賃住房等1.2萬套,為2萬多新市民解決了住房困難。擔當破解“辦証難”問題,為11萬戶居民容缺辦理房產証﹔主動破解“屋子冷”問題,95%的城市集中供熱用戶室溫達到20℃最低標准﹔加力破解“爛尾樓”問題,保交樓工作走在全國前列﹔積極破解“行車堵停車難”問題,實施疏堵提暢工程72個,新增停車位4萬多個,高速路服務區充電設施100%覆蓋。新建小微公園、小市場等“十小便民工程”3700多個,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文化體育事業增添新成果。城鄉文化惠民示范項目實現縣級全覆蓋,12個縣區、鄉鎮活動入選全國“四季村晚”示范展示點。推出百年“寧夏十大考古發現”,蘇峪口瓷窯址入選全國6項重要考古成果。新建9個體育公園、32個多功能運動場,實現體育公園縣級全覆蓋。成功舉辦自治區第十六屆運動會、首屆殘特奧運動會等賽事。固原三營鎮籃球隊獲得全國“村BA”總決賽季軍,石嘴山恆利足球隊榮獲全國五甲聯賽冠軍。我區運動員何杰,實現中國隊亞運史上男子馬拉鬆金牌零的突破。

(八)堅決筑牢發展底線,安全治理體系持續完善強化。深入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全力提高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能力。

生產安全形勢持續好轉。深刻汲取富洋事故慘痛教訓,制定37個重點領域安全生產政策措施,全面開展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2023行動,扎實開展“四防”常態化督查,制定實施“六查”倒查機制。在財力緊張的條件下,累計投入安全領域資金92億多元,為我區歷史最高水平。全面下調燃氣初裝費,改造燃氣等四類管線850多公裡,完成燃氣用戶“三件套”應改盡改任務,建成全區瓶裝液化氣全鏈條安全監管信息系統。完成2600公裡公路“生命安全防護提升工程”、1470多所“幼兒園安全提升工程”、1700多棟自建房隱患整治。積極爭取國家消防救援局在寧夏增設機動支隊。全年未發生重大森林草原火災、洪澇地質災害和道路交通、食品藥品安全事故。第一時間馳援甘肅積石山地震災區,受到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和中國紅十字會通報表揚。

經濟安全保障有力加強。著力強化能源保供,制定寧夏煤炭硅石及關聯產業安全發展十年戰略規劃,馬兒庄等6個煤礦採礦權集中挂牌出讓,新增1000萬噸產能。域內原油、天然氣年產量加快提升,分別增至160萬噸和2億立方米。自治區“虛擬電廠”啟動運行,寧東、石嘴山等重點電力保供項目投運。逐項破解歷史形成的重大風險,重點企業風險處置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圓滿完成年度政府化債任務,實現債務規模、債務率、債務風險等級“三個下降”,化債力度和額度為歷年最大。

社會安全大局和諧穩定。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在全國率先實現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范市、縣(區)兩級全覆蓋。積極支持推動社會組織、公益慈善、志願服務工作健康發展。信訪“一重點兩重復雙交辦”機制成為典型經驗。全區治安案件結案率明顯提升,刑事案件明顯下降,命案破案率達100%。全面加強雙擁共建工作,完善軍人軍屬優待政策,成立退役軍人關愛基金會,在全國率先建立全生命周期“崇軍鏈”,軍政軍民團結持續鞏固。

過去一年,政府自身建設明顯加強。突出政治建設,扎實開展主題教育,嚴格落實“第一主題”“第一議題”制度,建立黨風廉政建設“一崗雙責”等18項制度,牽頭完成群眾反映強烈的看病就醫等10個問題專項整治,集中辦成一批難事實事,受到中央主題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通報表揚。加強法治建設,全面推行政府黨組會議學法、常務會議會前學法制度,“學法講法考法述法”經驗在全國交流。制定修訂廢止政府規章等40件,年度立法任務全部完成。277件人大代表建議、546件政協提案辦復率達100%。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提高到99%,行政復議決定履行率提高到100%。自覺接受法律監督和民主監督。切實加強審計監督和統計監督。建立完善與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聯系工作機制。積極支持“工青婦”等群團組織和參事文史工作。狠抓作風建設,大力提倡“十個抓落實”作風,著力開展為基層減負“十減行動”,自治區政府文件壓減16%,議事協調機構精簡70%﹔“三公”經費和“三項費用”分別壓減21%、26%,其中因公出國(境)費用壓減67%,非剛性支出壓減力度為近年來最大。數字政府建設、政務服務改革、政府透明度等走在全國前列,多次受到國務院通報表揚,政府工作質效明顯提升。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取得的成績,根本在於習近平總書記掌舵領航、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也是自治區黨委正確領導,自治區人大、政協大力支持和全區人民共同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區政府,向全區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各界人士,向中央駐寧單位、駐寧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部隊官兵和消防救援隊伍指戰員,向所有關心支持寧夏發展的國家部委、兄弟省區市、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差距和問題。一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仍然突出,改革開放不足,產業結構偏重,消費和進出口恢復較慢,部分企業經營困難等問題仍然影響發展質效﹔二是社會事業、民生領域還有許多短板弱項,城鄉居民收入依然偏低,許多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還沒有及時解決到位﹔三是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基礎工作、責任落實、隱患整治等亟待加強﹔四是政府自身建設仍需進一步加強,有的干部理念、能力、作風尚不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等等。對這些發展中的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加力解決。

二、2024年目標任務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也是充滿機遇和挑戰的一年。做好今年工作任務艱巨、意義重大。今年政府工作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按照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及歷次全會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融入新發展格局,以現代化建設為中心任務,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工作主線,以高質量發展為首要任務,以先行區建設為目標牽引,高效統籌各項工作,鞏固發展良好態勢,重點抓好“六個堅持六個突出”,奮力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今年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左右,力爭達到6%以上。一產、二產、三產增加值分別增長6%、8%、5%左右,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左右,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進出口總額分別增長6%、5%、6%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左右,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以上,資源能源消耗、生態環境質量等指標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任務。

今年重點工作是:

(一)堅持穩中求進,突出經濟發展質量效益。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的重要指示,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著力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一是加力推進投資消費提質增效。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有效需求協同發力,全面深化“擴大內需提質升級行動”。堅持把擴大有效益的投資作為主要拉動力,啟動“項目投資攻堅年行動”,計劃實施重點項目1300個,力爭實現投資2000億元以上。突出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基礎設施、節能減排降碳、培育發展新動能、加快經濟社會薄弱領域補短板、防洪排澇抗災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投資。積極爭取國債資金,迅速啟動首批防洪防澇、農田水利等145個增發國債項目。全面優化高質量項目評價體系、高效率審批服務機制、高標准項目儲備庫和高精度招商引資政策,更大力度激發民間投資、吸引國企投資、擴大利用外資,力爭實現全年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1800億元以上。堅持把激發有潛能的消費作為重點突破口,深入實施“現代服務業擴容提質工程”,穩定消費預期、增強消費能力、提升消費供給質量。加快促進傳統消費,實施“縣域商業體系建設提升行動”,支持打造城市“五大特色街區”、鄉鎮“十大特色集市”﹔ 持續推動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等大宗消費,支持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試點,實現新建社區充電設施全覆蓋﹔積極發展假日消費、夜間消費、冬季消費市場,有效拓展消費時間和空間,努力讓寧夏呈現更加旺盛的“煙火氣”。加快培育新型消費,大力發展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等新消費產業,積極發展電子商務、直播經濟、“互聯網+服務”、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等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提升各類消費市場繁榮度。加快繁榮文旅消費,持續推進“文旅創新升級工程”,全面構建“一軸一廊、一核三區”文旅發展“全景圖”,啟動“雲游寧夏”項目。著力提高“寧夏二十一景”品質,突出強化沙漠游、紅色游、酒庄游、冰雪游、鄉村游等大規模、大流量旅游基礎條件,主動融入西部聯游大環線、全國旅游大市場,全年游客人次、旅游收入均增長10%以上,積極創建國家級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堅持以游客為中心,突出高水平創新、高標准供給、全要素保障、全方位聯動,下功夫學先進、增特色、強服務、降物價,不斷提升駐留率、回頭率,齊心協力推動寧夏的美食美酒美景紅火起來。

二是加力推進新型工業提質增效。堅持把新型工業化作為現代化建設的關鍵任務,大力推動“工業強區”“質量強區”建設,圍繞“九化”轉型升級,啟動“工業及制造業雙倍增行動”,力爭到2030年實現“兩個翻番”。實施“產業鏈升級工程”,圍繞“十條產業鏈”,推進“四大改造”,加強質量支撐和標准引領,建設高性能金屬、儲能材料、硅基材料等300個延鏈補鏈建鏈項目,全面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和效益水平。開展國家產業轉移對接活動,積極爭取一批重要企業項目落地,努力成為先進產業鏈節點地區。加快建設新型材料等“七大產業基地”,著力打造“中國氨綸谷”“中國新硅都”和“世界葡萄酒之都”。實施“制造業集群發展工程”,加快先進制造業和現代生產性服務業融合發展,重點培育現代化工、新型材料兩個2千億級產業集群,建構裝備制造、數字信息、輕工紡織三個1千億級產業集群,力爭進入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方陣。實施“園區提質升級工程”,深化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建立園區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完善園區協同共享發展機制,創建寧東基地兩千億級園區,建成13個百億級園區,盡快形成支撐高質量發展的“四梁八柱”。

三是加力推進科技創新提質增效。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培育新質生產力和提升綜合競爭力的主導力量,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積極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高水平建設全國東西部科技合作引領區。加大招才引智力度,高度重視人才這個第一資源,實施更加靈活、更有針對性的人才政策,大力培養引進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人才,積極鼓勵支持各類人才創新創業,充分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加大平台建設力度,著力強化企業家創新精神和企業科創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國家和自治區重點實驗室作用,確保六盤山實驗室、寧夏上海科創中心啟動運行,寧夏高等研究院如期招生。積極推進賀蘭山實驗室組建、林木資源全國重點實驗室重整、稀有金屬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加大成果轉化力度,堅持以產學研用結合為突破口,加強政策支持,突出加大科技研發經費投入力度,實施“三個100”科技項目。健全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完善“揭榜挂帥”“股權投資”等制度,提升科研成果轉化應用效益,努力在寧夏大地上綻放更多創新之花、結出更多發展之果。

四是加力推進數字經濟提質增效。堅定不移加大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推進力度,充分發揮數字的疊加和倍增效應,力爭數字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36%以上,推動數字紅利惠及全區人民。實施數字產業化量級提升行動,全力打造“四大基地”,加快建設七大數據中心,力爭新增標准機架6萬架以上,更好發揮寧夏“東數西算”樞紐節點作用,努力把“交換中心”“算力中心”變成“投資中心”“效益中心”。實施產業數字化質效提升行動,大力發展“數字+”“數字×”產業,大力推進傳統產業智能升級計劃、中小企業數字賦能計劃,新建工業互聯網平台20個,新增上雲企業1000家,規上企業數字化轉型比例達到55%,以算力高質量發展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數據平台能力提升行動,啟動寧夏全域智慧管理平台建設,開展5G信號升格專項行動,實現人口密集區5G信號全覆蓋。推動公共數據資源有序開發、高效共享,提升數據安全治理效能,全面加強數字政府建設。堅持採取非常規舉措、支持非常規產業、實現非常規發展,全力打造“中國算力之都”。

五是加力推進市場主體提質增效。堅持“兩個毫不動搖”,著力優化市場准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舉措,切實做到平等對待國企、民企、外企,更好發揮市場主體高質量發展主力軍作用。啟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以今年為新起點,加快推動民營經濟向“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戰略性目標邁進。召開第二次全區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暨營商環境全方位提升大會,全面落實保障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大力選樹一批代表高質量發展水平、具有導向性作用的示范企業,大力支持發展一批小而精、小而強的中小企業,力爭經營主體總量達85萬戶左右,其中民營企業達到22萬戶左右。啟動“企業梯次培育計劃”,構建科技型、創新型、示范型企業“三個培育體系”,開展“三個100”企業評選工作,力爭到2027年實現“科技型企業倍增”目標。深化“企業紓困幫扶專項行動”,一企一策幫助關停企業恢復生產,完善企業幫扶機制和政企溝通機制,區、市、縣政府主要領導至少每半年召開一次企業家懇談會或集中辦公會,深入調研掌握真實情況,及時解決企業發展中的問題。落實減免緩稅費政策,降低實體經濟成本100億元以上,完成年度企業賬款清欠任務。用好“12345”政務服務熱線,“7×24”小時受理企業訴求,努力讓政府的政策信息第一時間直達企業、企業的問題意見第一時間直達政府,為各類企業放心放手發展創造更好條件。

(二)堅持生態優先,突出打好環保攻堅戰役。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指示,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全面落實“1+4”系列文件部署,啟動開展“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行動”,加快建設“四水四定”示范區,爭創美麗中國先行區。

一是打好全域“四水四定”主動戰。召開“四水四定”專題推進會議,統籌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綜合治理,突出抓好銀川市、寧東基地及惠農區、利通區、鹽池縣、隆德縣、海原縣等7個試點,力爭年底完成80%試點建設目標。全面實施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著力構建節水型社會,70%縣(區)建成全國節水型社會達標縣(區),100%工業園區實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証制度。加大農業、工業節水降耗力度,提高再生水規模化利用水平。加快現代水網建設,實現從“水源頭”到“水龍頭”全過程用水管控。開工建設黃河寧夏段河道治理工程,早日實現黃河堤防全線閉環目標。力爭黑山峽水利樞紐工程正式立項,讓黃河之水更多更好福澤兩岸人民。

二是打好黃河“幾字彎”寧夏攻堅戰。搶抓寧夏全境地處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片區和“三北”工程區域的“雙覆蓋”機遇,加快荒漠化綜合防治和“三北”工程建設,以“防沙治沙·增綠護綠”為年度主題,開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主題宣傳實踐月”活動。堅持“九定”原則,全面實施“123456”計劃,完成“三北”工程治理面積150萬畝、水土流失治理130萬畝任務。加快創建賀蘭山、六盤山國家公園。積極探索推廣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建立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加強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建設,努力讓寧夏治沙用沙的經驗和產業走向世界。

三是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堅持精准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開展自治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深入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啟動“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銀川、吳忠、固原、中衛的19個縣區城區清潔取暖率達100%。實施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行動,集中開展黃河流域“清廢行動”,深入推進水污染治理,動態消除城市、縣城黑臭水體,城市再生水利用率提高到45%。整縣推進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深入實施“土壤污染源頭防控行動”“化肥農藥減量化行動”。如期完成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讓全區人民享受更多的好山好水好空氣。

四是打好綠色低碳發展整體戰。堅持把綠色低碳發展作為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治本之策,推動能源雙控逐步向碳排放雙控轉變。全面實施節能減排“十大重點任務”,全面推進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堅決遏制“兩高一低”項目盲目發展,新建一批綠色園區、綠色工廠,建成寧東“綠氫產業示范基地”。全面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積極創建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加快“無廢城市”“海綿城市”“園林城市”建設,大力倡導垃圾分類、綠色出行和公共機構節能,讓綠色低碳生活成為寧夏新時尚。

(三)堅持改革開放,突出增強發展動力活力。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必須堅持依靠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的重要指示,以高標准改革、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

一是持續深化重點改革。堅持把改革作為破除發展障礙的“開山斧”、破解發展難題的“金鑰匙”,把改革創新作為寧夏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變量”。堅持先立后破,深化簡政放權,激發市場活力,在市場准入機制、行政執法體制、生態環保、社會建設、“六權”改革等方面進一步加大攻堅力度。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實施財源建設工程,優化財力分配結構,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提升為民理財水平。深化農業農村改革,穩步推進農村承包地、宅基地、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改革,完善耕地佔補平衡制度,有效激發農業農村資源活力。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實施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持續強化現代公司治理機制,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全面提升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的競爭力和貢獻率。深化政務服務改革,圍繞提升行政效能,全面推行“高效辦成一件事”,減掉一切能減可減的環節,讓企業和群眾辦事更方便。全面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和實效性,讓改革強勁的東風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二是持續強化對外開放。堅定“不沿邊、不靠海照樣可以搞開放”的信心決心,堅定落實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加快國家“三個試驗區”建設,積極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著力發展開放型經濟、建設開放型省區。加強區域深度合作,深化東西協作,創新西部合作,全面加強與西部省區資源能源、生態環保、交通物流等方面共建共享,更好融入西部大開發新格局。持續推動與沿黃地區、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特別是福建、內蒙古等省際合作協議落實。加強國際交流合作,鞏固歐美韓日等傳統市場,拓展東盟等新興市場,推動與蒙古、中亞五國務實合作,促進中國加入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OIV)。深化對阿經貿合作,全面落實中阿博覽會成果。加強服務貿易合作,堅持內貿外貿一體推進、整體升級,深入實施“外資三年外貿五年倍增計劃”,支持更多企業走出去、引進來,力爭實際利用外資增長8%以上,新增外資企業20家、進出口企業30家以上。加強開放通道合作,加快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著力構建“3211”國際國內大通道。加密鐵海聯運班列,力爭中衛至固原(寶中鐵路中衛至固原段)、銀川至中衛(包蘭鐵路銀川至中衛段)鐵路開工建設,包銀高鐵寧夏段建成,銀昆高速公路通車,銀川機場擴建加快推進。全面構建現代物流體系,持續降低物流成本,加快建設銀川—西安國家綜合貨運樞紐、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及物流示范園區,努力把寧夏“地理中心”的區位優勢轉化為全面開放發展優勢。

三是持續優化發展環境。著力強化政策統籌協調,及時出台有利於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及時廢止有悖於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打好政策提前量,留足政策冗余度,切實增強各類政策取向的一致性。推動構建親清統一的新型政商關系,營造政商合力發展的良好生態。全面加強誠信政府建設,加快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建立健全誠信履約和失信懲戒制度。堅決清理各類顯性和隱性壁壘,高效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加大經濟宣傳和輿論引導,用事實講好寧夏發展故事,提升各方面在寧創業發展信心。全面強化處處是環境、事事是環境、人人是環境的主人翁意識,真正把環境作為寧夏經濟的溫度計、寧夏干部的試金石、寧夏發展的競爭力。

(四)堅持城鄉融合,突出提升“三農”工作水平。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指示,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步伐。

一是加快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堅持把鄉村全面振興作為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堅決做到“兩確保”。確保糧食安全,實施“糧食單產提升和耕地保量提質工程”,嚴格抓好糧食儲備工作,新建和改造高標准農田95萬畝,發展高效節水農業73萬畝,改造利用鹽鹼地20萬畝,播種面積、糧食產量分別穩定在1035萬畝、75億斤以上﹔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深入開展“防止返貧就業攻堅行動”,落實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加大重點幫扶縣支持力度,深化拓展閩寧協作和社會定點幫扶,建設20個閩寧鄉村振興示范村。努力實現“三提升”。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實施現代農業“十強行動”,加快建設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科學構建農林牧漁並舉、糧經飼統籌、產加銷貫通、農文旅融合的現代鄉村產業體系,盡快實現我區農產品品質好、賣得好、效益好相統一的目標﹔提升鄉村建設水平,開展“鄉村建設行動”,一體推進農村戶廁改造、垃圾處理、污水治理,建成高質量美麗宜居村庄50個﹔提升鄉村治理水平,推進“整省域鄉村治理示范三年提升行動”“一村一年一事行動”,著力打造鄉風文明、鄉村善治的“寧夏樣板”。扎實推進“兩強化”。強化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加大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施良好農業規范,突出良田良種良機良法,加快建設西部種業強區,抓好國家級改革試點,著力培育壯大多元化新型經營主體﹔強化農民增收舉措,持續壯大村集體經濟,完善聯農帶農富農機制、脫貧人口增收機制,多為農民農村辦實事,全力實現“兩個高於”增收目標,為加快建設鄉村全面振興樣板區奠定堅實基礎。

二是加快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深入落實主體功能定位,大力支持“五市一地”創新發展,積極破除城鄉二元結構,促進各類要素雙向流動,不斷縮小城鄉差距、山川差距。著力提升城市承載能力,積極推進城市更新行動,做實做細城市體檢,建設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台,打造好房子、好小區、好社區、好城區,努力讓城市更宜居、更韌性、更智慧。積極承擔國家戰略腹地建設任務。著力提升縣區綜合實力,構建以縣城為樞紐、以小城鎮為節點的縣域經濟體系,開展強縣強區評選活動,支持縣區創建“全國百強”“西部百強”,力爭縣域經濟佔比超過52%。著力提升城鎮發展能力,圍繞新型城鎮化,切實抓好重點小城鎮、專業功能鎮建設,推動城鄉全域一體化發展﹔把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擺到更加突出位置,爭取全區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8%,使城鎮化成為現代化的戰略支點。

(五)堅持安全第一,突出防化重點風險隱患。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的重要指示,重點抓好“四大安全”,不斷增強統籌發展和安全的實效。

一是切實強化生產安全。堅決落實 “十五條硬措施”和“三管三必須”要求,全力抓好國家“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深入落實“1+37+8”系列文件,全面強化應急指揮體系,全力打好翻身仗,堅決守住不發生重大安全事故底線。全面啟動本質安全建設三年專項行動,著力提高從人到物、從設計到操作等系統性安全保障水平,開展本質安全達標單位創建活動、國家安全發展示范市創建活動,實施“寧夏全域智慧安全工程”,織密安全生產“防護網”。全面啟動企業主體責任落實專項行動,把嚴格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擺在首位,全面加強企業負責人和一線員工教育培訓,著力提升企業全員安全意識和安全能力。全面開展隱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落實“四防”督查、“六查”倒查機制,切實抓好礦山、化工、燃氣、交通、建筑、教育、住房、人員密集場所等重點領域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加快實施化工園區、煤礦企業標准化建設,確保重大事故隱患動態清零。健全地震應急體系,提高城鄉抗震韌性,開展地震應急演練等工作。全面開展全民安全素質提升專項行動,廣泛深入開展安全知識宣傳教育,形成“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的良好局面,完善全社會參與的應急管理機制,筑牢安全生產人民防線。

二是切實強化金融安全。堅持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堅持把防控風險作為金融工作的永恆主題,加快建設現代金融體系,深化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文章”。認真履行政府監管責任,統籌抓好地方政府債務、重點企業債務和中小金融機構風險處置化解工作。嚴格規范政府投資項目。牢牢守住不發生新增隱性債務、債務違約和系統性風險三條底線。

三是切實強化能源安全。有效實施資源能源增產擴能計劃,切實加強產業及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加快實施域內6個新礦開工、域外“疆煤進寧”等重點工程,大力支持央企投資寧夏,加快推動國能“西部能源公司”“西部鐵路公司”等落戶寧夏,加快建設寧東大型煤炭集散中心。加快鹽池千億級大型氣田和油田開發建設,加快400萬千瓦光伏、100萬千瓦抽水蓄能系列項目建設,盡快實現全區煤炭總產能超過1.4億噸、電力總裝機超過7200萬千瓦、新能源總裝機達到4000萬千瓦、油氣當量達到200萬噸的目標。大力推進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加快六盤山盆地、銀川盆地油氣勘探等工作。力爭國家新能源綜合示范區建設走在全國前列。堅持把資源能源優勢作為寧夏較長時期、十分重要、不可替代的支撐點、增長點。

四是切實強化社會安全。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全面落實維護社會穩定責任制,著力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嚴防嚴打電信網絡詐騙等各類犯罪活動,全面強化“平安寧夏”建設。著力落實“四個最嚴”“兩個責任”要求,切實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全力保障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六)堅持人民至上,突出多辦民生實事好事。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高質量發展中增進民生福祉,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線”的重要指示,深入實施“六大提升行動”,扎實推進“八項民生工程”,投入100億元左右,全力辦好群眾急難愁盼的35件民生實事,努力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

一是深化就業創業優先工程。堅持把就業作為最大民生,更加突出就業優先導向。深化“技能寧夏”行動,持續開展政府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帶動失業人員再就業5萬人以上。深化“創業寧夏”行動,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0億元,培育創業實體1萬個,勞務協作輸入輸出3萬人。確保重點人群就業穩定,力爭高校畢業生畢業去向落實率保持全國領先,城鎮新增就業8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0萬人。新開發各類公益性崗位2.2萬個,確保“零就業家庭”至少有一人穩定就業。

二是深化居民增收致富工程。堅持把增加全體居民收入作為政府最硬最實的責任目標。著力強化增收政策,拓展增收渠道,落實工資動態調整機制,提高全區最低工資標准,保障醫務、教育、社區等基層工作者待遇。落實農民“四項收入”增收計劃,保障農民工工資按時足額發放。千方百計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全面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力爭居民收入增長快於經濟增長,扎扎實實推動共同富裕。

三是深化教育質量提升工程。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實施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計劃,計劃新改擴建各類學校(幼兒園)90所左右,新增幼兒學位2000個、義務教育學位6000個、高中學位4200個,科學有效擴大普通高中招生規模,為每一名學生創造公平的受教育機會,滿足人民群眾上好學的願望。實施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計劃,積極發展技工教育,打造10個以上產教融合體,加大“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力度,加快培養專業技能型實用人才。實施高等教育辦學能力提升計劃,支持區內高等院校“雙一流”建設,力爭寧夏職業技術學院升格本科,加快建設寧夏閩江應用技術學院。實施教育數字化計劃,啟動教育大數據中心建設,積極創建全國教育數字化轉型發展試驗區。實施新時代強師計劃,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實施全民終身教育計劃,發展繼續教育,規范民辦教育,抓好老年教育,促進特殊教育,全面提升全民受教育水平。

四是深化醫療健康保障工程。堅持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高水平建設“健康寧夏”。構建優質均衡的醫療服務體系,全面推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實現市級三甲醫院、縣級二甲醫院全覆蓋,80%的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達到國家標准,健全城市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網點,有效解決醫療床位結構性短缺問題。加快建設省級區域醫療中心、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和中醫特色重點醫院,加強重大疾病防控。深化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推進藥品耗材集採和統一規范使用,進一步降低群眾就醫負擔。構建平急結合的公共衛生體系,完成自治區疾控中心遷建,積極推進國家傳染病防治基地項目,加快建設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寧夏重大傳染病疫情監測預警平台。構建全民全程健康保障體系,加強全科醫生培養,提升出生缺陷防治和醫養結合能力,全面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

五是深化住房安居宜居工程。因城施策優化完善房地產政策,更好滿足工薪群體剛性住房需求和城鄉居民多元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構建房地產健康發展新模式。改造老舊小區2萬戶(套),籌建保障性住房4000套,有效解決好新市民、青年人、農民工等重點群體住房困難問題。堅持“危房不住人、用房無隱患”原則,深化城鄉危舊房、自建房隱患排查整治,實現農村危房危窯動態清零。持續推動化解“回遷難”“辦証難”、供熱達標等專項工作,努力讓群眾住房更加安全溫暖舒適。

六是深化養老育幼服務工程。持續創建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青年發展型、兒童友好型社區和城市。強化智慧養老、農村養老和老年助餐、就醫出行等服務。發展銀發經濟,支持各類養老服務機構發展,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佔比達到55%以上,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達到85%以上,努力讓失獨、空巢、獨居等特殊困難老人安享晚年。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減輕生育養育教育負擔,提高每千人口托位數。落實未成年人保護責任,爭取縣級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覆蓋率達到75%以上,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安全健康成長。

七是深化文體惠民提升工程。加快建設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打造100個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實施新時代精品藝術創作和寧夏戲曲振興工程。抓好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加快推進寧夏長城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水洞溝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實施姚河塬遺址、張家場城址等重大考古研究項目。積極發展體育健康事業,新建便民運動場所50個,支持開展“村晚”“村BA”等群眾性文體活動,辦好第十屆全區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大力提升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水平。

八是深化社保擴面提質工程。健全覆蓋城鄉全體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進一步擴大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織牢織密社會保障網。提高居民醫保和基本公共衛生經費,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每人每年提高60元,低保標准每人每年分別提高到8280元、6120元。殘疾人“兩項補貼”每人每年分別提高到1380元、1560元,建好寧夏盲人按摩醫院和街道鄉鎮殘疾人服務設施。著力實施“社區規范化標准化建設三年行動”,持續推動完整社區、未來社區試點提質擴面,抓好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試點。大力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建成自治區民兵訓練基地,提升退役軍人服務保障水平,開展新一屆全國雙擁模范創建活動。積極支持婦女兒童、社會福利、公益慈善、志願服務、社會工作等事業高質量發展。堅決守住“三保”底線,高度關注關心每一個特困群體乃至每一名特困群眾,決不能在群眾基本生活保障上出現任何問題。

各位代表!作為民族地區,我們必須堅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政府各項工作的主線,並全面貫穿到“六大建設”之中、體現到“五項職能”之中、落實到各項發展規劃和政策之中,著力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建設。必須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不斷提高宗教事務法治化治理水平,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必須持續鞏固民族和睦、宗教和順、社會和諧的良好局面,努力形成最大向心力、畫出最大同心圓。

各位代表!新形勢新任務提出了新要求。面對多種矛盾集中顯現、多種風險相互疊加的考驗,我們必須牢記“打鐵必須自身硬”,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必須始終保持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堅持把政治建設放在首位,堅持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新時代最大的政治,不斷提高政治能力和發展本領。認真抓好巡視反饋問題整改及成果運用,全面加強政府系統黨的紀律教育,切實把堅決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落實到政府具體工作和實際行動上。必須始終恪守依法行政的基本准則,召開全區法治政府建設推進會議,啟動法治政府建設工程,深化 “八大提升行動”,實施“提升行政執法質量三年行動”。依法接受人大監督、自覺接受政協民主監督,努力實現人大代表議案建議、政協提案辦復率全部達到100%﹔力爭政務公開率(應公開)、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全部達到100%。必須始終踐行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施政為民、發展為民,帶頭落實“四下基層”制度,高度重視人民建議、網民留言、基層反映,堅持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努力使政府各項決策和政策更加符合民心民意。必須始終弘揚勤政廉政的優良作風,堅持“四個抓落實”的重要要求,高質量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決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持帶頭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帶頭過緊日子、帶頭為基層減負,切實把主要精力財力物力,用在大事要事實事上。縱深推進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切實做到政府清廉、政風清明。本屆政府將始終堅持不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不搞違規項目、違規投資,不搞統計造假、數據造假。真誠歡迎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監督。

各位代表!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千帆競發勇進者勝。在新的一年,更需凝聚奮斗奮進的合力,更需匯集創新創造的智慧,更需增強決戰決勝的信心。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自治區黨委領導下,堅持踐行“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偉大號召,以實干推動發展,以實效兌現承諾,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美麗新寧夏壯麗篇章!

(責編:周航、賈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