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武市白土崗鄉:村村收益過百萬,人人共享笑開顏
近日,寧夏靈武市海子井村依托村企共建平台,為消納達標水鋪設10.5公裡排水管道,隨著一股清澈水流沿著埋地管道奔涌而去,海子井村“靠天吃飯”的3000余畝旱地開始冬灌,百年缺水的大問題得以解決,昔日缺水干旱的土地已然變為了如今致富增收的沃土良田。去年,海子井村通過土地流轉、飼草種植、項目承接等途徑一躍成為靈武市首個村集體純收入百萬元村。
“一村富不是富,村村美才更美,從‘一枝獨秀’到‘連片共贏’需要強強聯手、以強帶弱、集鏈成勢。”2023年,寧夏靈武市白土崗鄉緊扣“一強雙促三提升”黨建工作思路,創新構建“村村聯建”“村企共建”黨建共同體,集全鄉之力就地取材,向內挖掘,通過“三增三降”(即增地、增產、增收益,降成本、降用工、降風險),實現“三促三保”(即促土地利用、促產業發展、促擔當盡責,保種植得利、保致富增收、保糧食安全)。截至目前,全鄉村集體經營性收入突破1500萬元,純收入躍入千萬大關,均同比增長3倍,9個村集體純收入均過百萬,成為靈武市唯一一個村集體經營性收入、純收入“雙雙過千”的千萬強鄉。
海子井村二隊3000余畝旱地冬灌出水口。
聚焦“土地盤活”,為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打基礎
白土崗耕地多掌握在群眾手中,村集體因資金、資產、資源短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缺少關鍵抓手。2023年大年三十,靈武市委副書記、白土崗鄉黨委書記劉磊同志和鄉村干部一同寫下了“干群同心山成玉,鄉村協力土變金”對聯,百企興崗的有力舉措撕開了白土崗鄉各村“無資源、無產業、無優勢”的發展困境,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抓手。為破解產業發展瓶頸,白土崗鄉黨委班子通過調研發現,各村均存在土地閑置、撂荒、群眾私自佔用集體用地等情況。為解決這一難題,鄉村干部上山入戶反復做群眾工作、強化綜合執法,復墾撂荒地、改良鹽鹼地、整治非法佔地,積極探索“村集體+企業+農戶”土地流轉新模式,通過飼草種植、土地流轉盤活土地9000余畝,助力村集體增收超過1100萬元,帶動村民增收600余萬元。同時,將工作的立足點放在村集體現有資源的開發利用上,盤點各村閑置資金900萬元、村集體房產4處,通過資金注入分紅、房屋租賃等方式最大限度盤活利用,帶動村集體增收114萬元,守好集體“家底”的同時盤活資源,帶動村集體發展壯大。
聚焦“黨建共建”,為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壯筋骨
為推動黨建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白土崗鄉各村與轄區24家企業聯合成立“村村聯建”“村企共建”聯合黨委,各村黨支部根據資源分布、產業發展、組織建設等情況劃分為3個聯建村組,與聯建企業聯合發展,形成以強帶弱、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發展格局。鼓勵各黨支部成立合作社子公司4個,推廣村集體承攬小微工程機制,實現服務范圍由原先種植、養殖不斷向加工、流通等環節延伸,圍繞周邊綠化、道路硬化、物業保潔等為共建企業提供項目服務19個,臨時佔地服務、勞務輸出服務等14個,實現村集體純收入增加166萬元,帶動村民增收60余萬元,不斷推動各村、轄區各企業從“單打獨斗”到“抱團發展”,實現集體、群眾、企業“共增收”。同時,積極探索跨區域黨建聯建,白土崗鄉黨委與山東省德州市平原縣張華鎮黨委跨省簽訂黨建聯建協議,建立長期互訪機制,對接簽訂2000畝黃貯訂單,通過“跨省結對”模式,推進白土崗鄉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長流水村勞教所盤活土地種植青貯收割現場。
聚焦“多元發展”,為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育血肉
今年以來,白土崗鄉積極轉變發展思路,搶抓農業設施產業園區、養殖畜牧產業機遇,蹚出一條黨建引領、多元發展的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新路徑。指導新火村、長流水村、棗崗子村等村集體經濟合作社探索自主經營,依托“村企共建”平台開展飼草經營,由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為轄區養殖企業提供苜蓿、青貯、豆粕等飼草7000噸,帶動村集體經營性收入400余萬元,有效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從應急式“輸血”向可持續“造血”轉變。涇興村調整產業種植結構,依托農業設施產業園區3棟村集體溫棚試點種植榆黃菇、辣椒等經濟作物,帶動村民參與到菌菇種植、採摘、銷售等各個環節,讓村集體增收、村民致富,進一步激活農村發展內生動力。新火村利用養殖產業特色優勢,與寧夏寧羴源牛羊肉有限公司合股經營電商公司,打造“一村一品”新火灘羊品牌,通過“線上+線下”電商直播互動營銷方式,將寧夏灘羊、肉牛等產品從門店搬到了“網上”,每年為村集體分紅2萬元,帶動全村15人從事電商行業,輻射周邊養殖戶300多人增收。火城子村、華新村等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為農戶、外地客商提供土地托管服務,為3000余畝麒麟西瓜在用工、機械等方面提供保障,帶動村集體經營性收入50萬元、純收入20萬元。
聚焦“惠民服務”,為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添靈魂
白土崗鄉充分發揮組織優勢,指導各村將部分村集體收益用於民生服務。創新開展農村領域“紅色物業打包服務”,累計投入資金20余萬元,解決群眾修繕房屋、維修電器等需求超過1000件﹔投入30萬村集體經濟資金,為216名學生建設餐廳,同時每年由村集體支付20萬元資金為學生提供免費午餐﹔7個村拿出村集體收益90余萬元,補助6000余村民繳納醫保,有力保障了群眾的衛生健康,真正讓“躺”在賬上的集體收入轉為解決群眾困難的“助推器”。堅持村集體產業帶動、項目拉動、技術推動等途徑,帶動新增收益、就近用工600余人、工資性收入900余萬元,對接30余名村民進廠務工實現穩定就業。
村集體經濟有了堅實的“底子”,村干部干事創業才會有“底氣”。白土崗鄉利用2023年村集體收益成效,回購長流水生態旅游區,以股份合作方式,盤活旅游資源,按照“一軸兩帶多中心”為發展思路,通過改造基礎設施、第三方運營、挖掘文化內涵等舉措,助力村集體經濟換擋提速,不僅盤活了寶貴的旅游資源,又拓寬了村集體增收途徑,探索出了新的村集體增收模式。
海子井村二隊3000余畝旱地冬灌現場。
下一步,白土崗鄉將在鞏固2023年發展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農業產業融合發展。一方面,堅持從實際出發,有效地整合養殖、飼草、肉品加工等發展優勢,推動玉米壓片加工等延伸產業鏈發展,實現農業產業內部各子產業間的融合發展。另一方面,堅持以農民增收為主線,依托長流水景區,推進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及休閑、旅游等相關服務業的有機整合,延長產業鏈、拓寬增收鏈,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緊密連接、協同發展。
(來源:靈武市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